——东方红小学作业管理经验材料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教学常规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学学生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甚至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当前,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小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激烈的教育竞争和强大的质量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依旧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校近两年在作业管理上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作业现状分析。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学生低效作业的问题,我们曾对1-6年的作业通过查教师的备课,看学生的作业和找学生访谈等多个渠道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捕捉到了很多亮点,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作业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没有把备作业看作是备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在作业的内容、形式、层次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2、布置作业存在随意性。一是作业呆板、重复、单一;二是照本宣科一刀切;三是要求不明,难易不当,题量不宜;四是针对性不强。
3、批改作业的非规范性。批改不认真、不细致、不严肃;
4、作业反馈的简单化。表现在重批改,不重讲评;重结果,不重过程。
5、育人意识的浅显化。在作业管理中,见物不见人,对不完成作业者,不分析原因,不采取对策,而是一味斥责,有的竟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以上问题,既有教师认识上和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上的原因。
二、作业管理举措:
1、制度保障,明确作业管理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作业管理,学校教导处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质的班级提出了不同作业管理要求,并从作业的内容、题量、形式、批改、反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六大原则(主体原则、精选原则、规范原则、时效原则、实效原则、激励原则),从源头上保证作业的有效性。
2、课程保障,设置以作业讲评为主的辅导课。
学校严格执行市区教育局对作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并落实到位。我校三分之二的班级是服务班,学校从周一到周四下午在服务班都设置了作业辅导课。由任课教师进行作业辅导,及时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3、研究保障,提升作业管理的实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作业质量,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以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研,并在语、数、英等主要考试学科中,就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探索研究。如:组织语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编排鄂教版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参考资料根据年段目标的不同编排有异:低段从“识字写字、阅读积累、读写结合”三方面对每课教学的字、词、句进行归纳及拓展训练。高段侧从“字、词、朗读、问答、读写、拓展”六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每课教学点的设计与整理。同时各个年级还对“乐园”及“习作与口语交际”进行了归纳。知识体系的编写极大地方便了语文教师把握教材,把握布置作业的质和量,这就避免了教师随意布置作业的现象。
同时,组织数学教师编写了一至五年级课堂练习设计,分别对教材中需要完善的课堂练习进行补充。课堂练习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准备练习、理解内化练习、应用拓展练习,并简要说明练习的作用。通过集体研讨,组内教师分工,备出本单元的课堂练习设计。特别是练习题提倡教师自己编写,只有自己编题才能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
此外,在作业形式上倡导个性化的作业理念,鼓励教师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百花齐放.:如不少教师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评价、反馈等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自己的博客上开辟“学习天地”、“互动平台”或“作业园地”等栏目,进行作业管理创新,如:有的语、数教师把教学的纲要、学习方法指导、作业的内容及要求发布到网页上,供学生及家长阅读;有的英语教师根据课堂上教学的情况,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延伸阅读材料或拓展性练习题,鼓励学生选择性地完成。特别值得一提是一年级宗文老师的“网上作业”。一是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网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二是布置写一句话的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性完成,她每天将学生写的句子加上自己的修改和评语发到网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业上网,心理非常高兴;三是每周将作业工整、正确的学生作品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博客上“我的作品”栏目,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同欣赏。
目前,网络已逐步成为东小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交流、沟通的纽带,及时的信息,新颖的形式,人性化的反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地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4、评价保障,强化作业管理的检查、评价和反馈。
一是坚持做好作业的月调研工作。
我校对作业管理的检查分为定期调研和随堂调研。定期调研是每月常规检查中,教导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深入到各班调研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比较突出的问题集体反馈,从中发现教师作业管理中的闪光点。随堂调研是学校行政和骨干教师在随堂听课中,对课堂作业的选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习惯、教师批改作业的激励评价等进行专项考核,以便于对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交流。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作业的质量,本学期,学校及班级层面均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尝试性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如:学校推出了“作业之星”月评比活动,即,每月底,各班评出语、数、外各5名的优秀作业的学生名单,上报教导处,教导处通过张贴喜报和颁发奖证的方式对这些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各班,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也分别推出了“数学小明星”、“小作家”、“英语小明星”等评比活动。此外,有的教师还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量化化积分,累计到一定的分数,可以换一张成绩“报喜单”,颁发时,老师还在报喜单的后面亲笔写上一句或一段话,或表示祝贺;或提出希望;或写上“请家长满足孩子一个小小的、合理的愿望”。这些评价方式使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作业质量的提高。
当然,作业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管理创新带来的变化,但同时我们又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或困惑,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从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