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硚口区教育局在建立教育强区的工作目标上突出了“质量 改革
和谐”的主题,追求“考得好 学得欢
睡眠足
发展优”的质量标准,在分析全区面临的形势和现状后,提出了“小学课堂作业最优化研究”的课题。以这项研究为切入点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师生过重负担,增强教学效能,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我校教学班的特点是每个年级一般有2个班,一、二年级是3个班,同年级语文教师配备以老青搭配为主,中青搭配的师资主要集中在四、五、六年级,其中外聘教师3人。老年教师虽教学时间长,但研究精力有限,新课程理念还有待更新;青年教师虽精力充沛,好学上进,但专业能力和素养还有待更进一步培训、提升。目前,我校仅有的一名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也年近45岁,因此,我校语文师资不仅严重缺乏,而且整体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
我校语文师资的配备不容乐观,语文教学质量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是教师满堂讲后,学生仍然无法动笔独立完成作业,造成了讲练两张皮的结果,导致考试时阅读题学生整体得分率不高。我校在一年前进行了“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管理”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基本雏形——每年级一位主力教师根据课标、教参、教材三本书为每篇课文设计出涵盖字、词、句、段、篇的课堂作业题,供学生在两课时里共用20—3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基于以上情况,我校在区总课题的统领下特提出“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子课题,相信在区总课题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精英团队的专业引领下,通过深入开展子课题研究,实现提高教师解读教材能力,提高语文课堂作业效度,提高语文教学效能,减轻师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美好愿景。
课题中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包括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实际而设计的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业。它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不等于理想而是特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课题中的“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研究”是指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新课程中要根据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将作业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的片面思想,转向能够根据小学学生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遵循教学规律来设计语文作业,使语文作业趣味化、艺术化、生活化、个性化、层次化、综合化、科学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既注重实践研究,又注重理论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设计出符合学校语文教学实情的小学语文校本作业。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协作意识,做到自我钻研、同伴互助、共享成果、提高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语文作业设计观念,提高师生设计语文作业的能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
1、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功能。对于教师来说,作业设计的功能是评价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作业设计的功能是检测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师生均在作业设计中体验成功,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2、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体现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体现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由单一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纯粹知识性作业形式,向利于师生和谐发展,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灵活、赋予个性色彩的技能情感性作业形式转变。
4、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容量。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5、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合。在作业设计中,把语文学习与学习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使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
6、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评判。做到过程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师生都是作业评判的主体,评判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前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在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滚动实施,或加以推广。
五、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1月)
A
学习区《小学课堂作业最优化研究》总课题方案,研究分析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子课题研究主题。
B
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人员分工。
C
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
预期阶段成果: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09年2月——2011年3月)
A
购买、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并组织成员学习交流;公开个人博客和QQ号码,开展网络交流。
B 确定长期成员培训内容,做到每学期有主题有成效。
C
每月检查、展示一次作业设计与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调整。
D
每学期开展以落实学生课堂10分钟独立练习为主题的研讨课活动,教师成员人人参与上课。
E 每学期进行一次子课题研究小结会,交流叙事研究论文。
F 每年修订一次语文课堂练案设计,逐年完善。
G 做好中期评估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预期阶段成果:
《易家墩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管理的现状及理性思考调研报告》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研究练案全集》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期研究报告》
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
A 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B 完成研究报告、申报评审工作。
C 研究成果展示、汇报、表彰。
预期成果: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研究报告》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研究当堂完成作业教学案例集》
《易家墩小学语文教师解读教材叙事研究文集》
六、课题的组织和保障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各参与研究成员的主要职责。
组 长:董芳娜
副组长:熊有才
张晓兰
组 员:向
阳
闵先艳
罗
婧
朱小华
李
进
辛
琼
向小红
张 珍
2、健全子课题管理制度,保障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A
学习制。以成员自主学习为主,集中学习为辅。为成员提供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开通学习博客,开办学习沙龙,网上交流学习情况;组织成员外出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积累教学经验。
B
督察制。定期对语文课堂练案审查,对学生完成情况调研,对教师批改情况检查,以班级为单位展示交流作业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策略。以解读教材——作业设计——质量检测——卷面分析——课堂教学为循环链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C
培训制。坚持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成员语文专业素养。如:①我是如何解读教材的?②我是如何解读学生的?③教师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独立书面解答阅读题④每篇课文后的问答题如何统一书面标答?⑤如何精批学生作文?
D
协作制。同一研究内容的成员之间和不同研究内容的成员之间都要资源共享、信息相通,共同研究,共同发展。
E
激励制。整理语文课堂练案、教学案例、叙事研究等,表彰成员,激励成员。
七、预期成果
阶
段
成
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方案》
|
课题方案
|
2008年12月
|
熊有才
张晓兰
|
《易家墩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现状分析及理性思考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
|
2009年2月
|
张晓兰
|
《易家墩小学四年级语文解读教材经典叙事文集》
|
教学叙事
|
2009年7月
|
罗 婧
闵先艳
张 珍
|
《易家墩小学四年级语文衔接年级解读教材经典叙事文集》
|
教学叙事
|
2009年12月
|
向 阳
朱小华
李 进
辛 琼
|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0年5月
|
张晓兰
|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
|
论 文
|
2010年9月
|
闵先艳
向小红
|
最
终
成
果
|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系列汇报课
|
公开课
|
2011年5月
|
张晓兰
|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系列研究论文汇编及作业集汇编
|
资料汇编
|
2011年7月
|
熊有才
张晓兰
|
《易家墩小学优化四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结题报告
|
2011年9月
|
董芳娜
熊有才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