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堂读书之三十八
(2021-11-07 11:29:18)
标签:
文化情感历史育儿 |
分类: 读书自娱 |
11月7日,周日,今天立冬,大雨降温。
一、《蜉蝣》· 王豫湘
昨天上午,应邀赴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参加长篇小说《蜉蝣》研讨会。永兴人王豫湘以马家大屋、湘永煤矿、耒水(便江)为生活背景,写了这部长篇小说。新华出版社2021年出版。该作者并非市作协会员,初次见面。
看了他的自序、部分章节,听了几个文学界领导发言,他本人的创作感言、李兰教授和三个博士以及几个教师的发言,感觉大家比较认可这部小说。我还没看完。
二、《回望长堤》· 朱小平
文友朱小平花了很多心思,写了散文《回望长堤》。全文万余字,深情回忆了故乡洞庭湖南县拔浪湖的人、事、物、景、情,含有无法言说的“乡愁”,很好!这是拿命写作。很多作家写完了父母和童年记忆就放弃文学了,但是,她没有。我一直鼓励她写下去,哪怕像家庭主妇一样,絮絮叨叨也好。不写,她会被人生压垮的!
文章有八个部分,我顺手给她取了八个文中标题,被她采纳。遗憾的是,她无法体会“母语”写作的妙趣,加上技巧上有局限,否则,这个好题材可以获奖的。
三、《域外看景》· 郭垂辉
校对完毕郭总的《域外看景》,今天,又收到他写的《后记》,嘱咐我修改一下。掂量再三,我把文中的几个长句子改了一下,订正了其中的错别字。其他的,不敢放肆。
我与郭总同事30多年,以前并不知道他游览了十多个国家,足迹遍及北美洲、中东、西欧及北非。据他自己说,总计花费约10万元,市财政承担了一半多,其他费用谁承担,他没说,估计报社也承担了一部分。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合法合规的。他沾了那个时代的光。
他在市委大院内是众人皆知的“老革命”,思想与为人正派,可谓循规蹈矩。但是,作为总编辑,为了办报,他也有怒目金刚的时候,我本人曾经为一篇稿子三审不服,气得他手指发抖!
一个这样的“老革命”、老记者、党报总编,走出国门,突然直面欧美花花世界,他会怎么对待扑面而至的“资本主义历史文化与气息”呢?我饶有兴味地读完了全书,发现他基本做到了客观、真实、包容、谦逊,不卑不亢,体现了一个中国新闻人的自信与睿智,佩服!
四、《风雨人生路》· 欧阳华丽
前天,突然接到家门作家指示,就其长篇小说处女作《风雨人生路》写一篇书评,字数要求100字。我以为她少添了一个零,特意致电确认,原来是某刊物编辑提出的要求。乃欣然为之,其文曰:
这是一本传记体小说处女作。按说,小说力主虚构,传记崇尚纪实,看似矛盾,如何兼顾呢?作者选取了一个身世曲折且富家国情怀的生活原型作为主人公,无事雕琢,化解了这一难题,妙不可言。此外,作者尝试用“母语”创作,尤为可贵。
前一篇:吉光片羽之七十五
后一篇:题《福城虎儿》国画小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