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驳专家号脉《孔子》的四大理由

(2010-01-26 10:17:51)
标签:

儒学

卫国

论语

诗经

春秋

孔子

鲁国

一网琴深

娱乐

分类: 影视娱评

    晨读金报,见《专家号脉“孔子”》乍是吃了一惊,不论《孔子》票房如何,能得如此众多专家学者们的“

口诛笔伐”对于影片前期宣传来说也是大幸。忍着性子看完全文,貌似所列四大理由都有不靠谱的嫌疑,一网琴

深只好一一驳之。为了方便博友明辩,原文地址引用如下:《专家号脉“孔子”》:

http://ctjb.cnhubei.com/html/ctjb/20100123/ctjb971209.html

http://s4/middle/624e4cc6x7e07b84d63b3&690

(周讯饰演南子 周润发饰演孔子

 

    问题一:撤离卫国,孔子相当“明智”

    孔子周游列国有传道授业之责,有盼明主重用以施所长之期。到了卫国以后,天下第一名嫒的“南子”想见

见天下第一的才子的“孔子”也是情理之中的的事情,看来美女爱英雄真是自古有之,呵呵。先看历史是如何记

录这段“绯闻”的吧。

   南子”,春秋时卫国卫灵公夫人,原为宋国公主,比卫灵公小三十多岁,美貌动于天下。史学界对她这个

人的评价比较干脆利落,“美而淫”。虽美但作风不大好,不仅红杏出墙,还喜欢弄权。据《史记•孔子世家记

载:“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南子若隐若现地坐在絺帷中。

孔子不见庐山真面目,屈膝跪下行礼,但闻玉环璧佩璆然声响,像是南子正在里面欠身还礼,俯仰之间,弄得叮

叮当当作响......遗憾的是,为避圣讳,史太公司马迁行笔至此戛然而止。

    至于故事后面的发展《论语·雍也》里有段有趣的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

天厌之!天厌之!”后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孔子与南子会面,子路知道后很不高兴。孔子以为子

路怀疑自己和南子有不可见人的勾当,立即予以澄清,发誓如果与南子发生过什么,天打五雷轰!另外一种是:

孔子觉得子路对南子的认识是错误的,如果南子真是外面传的那种人,天也会讨厌她。

   一网认为“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正是因为孔子看到南子美而专权,卫灵公老而不智。孔子权衡利弊,“从

不得已而见之”,到审时度势的从卫国战略性的撤退。保全了身家性命和名节,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不知道李

凭老师说孔子逃离卫国有点“势利”有何用意?如按照不势利的做法,是不是要和南了交好,给卫灵卫戴上个绿

帽子?是让好事败露后让卫灵公杀了孔圣人;还是弑君犯上从而当上卫国真正“大当家”,对于这个两难的选择

,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所以孔子找到了第三条路,选择了“她留我走”是相当明智的。

 

http://s4/middle/624e4cc6x7e07b4deb993&690

(孔见南子图

    问题二:子见南子,何以不动心

    影片中巧妙的将孔见南子图中的“帘”去掉,也并不影响整个剧情的发展,只是让作为圣人的孔子走下神坛

,以更人性化的手法来描写那段很出彩的场景,一网认为很符合“与时俱进”的倡导。我们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是

柳下惠”,更生动形象的表达“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住,恐其冻死,坐之以怀,至晓不为乱。”又有

何不可?“紫萝轻解香怀露,百绮裙现美肌肤。”绕着孔子转三圈,又有何大不敬之有?正是因为遵从史实,才

用惊艳的手笔点化了南子“美而淫”主题罢了。我见了也动心,孔子何以不动心?

 

    问题三:抢喝一碗肉汤,孔子教育就失败了吗?

    熟悉春秋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礼乐不修,诗风不采 ”陈国国君的作为,早已为周天子所弃。蔡国也分为

上蔡和下蔡,风趣的网友给蔡国起了个名叫:“ 上菜”、“下菜”,总之是菜的可以了。先后被楚国吞并。对

于于孔子一行人等来到陈、蔡之地,受困七日,不得饮食。还是可以想像出当时所面对的困境的。最后落到分食

一碗马肉汤的地步,也真是可怜。按李凭教师所说:抢食马肉汤,就此论断,孔子教育就是失败,理由是不是很

牵强。让你也饿上七天,估计抢起来比老祖先们更生狠、动作更讯速,生存权第一要素,都快饿死了还大谈什么

节气,真是让我想当无语。如果说“抢食”是教育失败;“不食”你会不会说是“太傻太天真”呢?“让食”的

颜回挣了个最贤德称号,他的肚子不知道还在“咕咕”的叫没。子曰:“贤哉!回也!”,这个称赞也不是那么好

得的。

 

    问题四:不回鲁国,是气量太小吗?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何况是做为当时最大才子的孔圣人,君子之志又岂是凡夫俗

子所能体会的。孔子接到季孙氏下发的驱逐出鲁国国境的通知,怆然长笑后愤而冒雨出行,正是“士可杀而不可

”真实写照,又何来气量太小之说。N年后,孔子在外面混出名堂了,也相当于是现在的全国最著名学者、博

士生导师、政协主席之类的名号。醒悟过来的季孙氏终于明白了:孔子是个大大的人才,承认了自己认识上的不

足,并邀请孔子回归鲁国,并委以重任。李凭老师觉得不可思议:“孔子的胸怀,不可能让他如此记恨一个仇人

。为了赌气不回家,这未免显小气。一网认为恰好相反,正是因为孔子宣扬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

,得不到当时各国家的国君的认同;正是因为有报效祖国的热情,才使得孔子忘却那一段不愉快的经历,投身于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事业。孔子在晚年还整理出我国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

等巨作。公元前479年,孔子逝去。在其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创立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几千

年文化进程的儒家学派,被尊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伟大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当

之无愧的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本文原创,第一时间发布于新浪博客,网络转载、引用请标明作者出处谢谢啊!报刊、杂志、广电等媒体,须经

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和引用。敬请合作,违者必究!

http://blog.sina.com.cn/yiwanqinshe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