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评书的老母亲
(2011-03-24 20:00:37)
标签:
文化 |
爱听评书的老母亲
一间病房里的两张床上,并排着一对母女。一只吊瓶静静地挂在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身上方,一根无色的细绳将川流不息的药液点点滴滴送进她体内。床头柜上,一只随蓝光跳跃着音频的MD,正在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播放着长篇评书《薛刚反唐》。母女都不说话,都在静静地凝神聆听,除了换水时候护士进来一两回,偶尔还多嘴问句什么,病房里就只有说评书人滔滔不绝的声响了。这是一方曾经让我有些感动的温馨场景,病人不似病人,陪护也不似陪护,两张床上躺着的倒像是两个专门来听评书的人了。也许不用说你便能猜得到,挂吊瓶的这位是我的白发亲娘,而陪护在病房里并与母亲一起听评书的另一位是我。
还是前些天去洛阳走亲戚,小住一晚,次日表弟匆匆过来相送时,手里拎一方形小匣子,并再三嘱咐说,是特意买给他老姑的小玩意儿。当时打开来看,是一个三寸立柱形状、两头各凹一黑亮喇叭、很类似于那种老台式收音机模样的电子产品。外观看上去比较袖珍可爱,大小还正适宜捧在手里使用。表弟说,知道老姑很多年有雷打不动中午听广播的喜好,就给她买了这个既方便听书又操作简单的东西,并已在存量4G的卡上,下载了一部长篇评书,听完后可下载其他继续听。且有另外接口可插U盘使用,效果亦相同。
回来后,表弟的心意交给了母亲。简单地给她演示一下,听见里面的播音内容是评书《薛刚反唐》,母亲很高兴,说小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送这个可是比送啥都叫我稀罕啊!说老实话,因为表弟没介绍,我当时是既没见过也没多问,再加上电子产品方面的寡闻与弱智,所以一直都不知道这物件名称为何。后来是看那箱体上有MD-96字样,再根据功能,就主观地认定了它应该是关联VD的无线电升级产品,就心里叫它MD了。
母亲没读过一天书,但一辈子家庭妇女带文盲的身份,并不影响她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在她人生几十年里,最主要的爱好便是喜欢传奇故事热爱通俗文学,甚至还能够通过她的言传,潜移默化而影响到了后辈人。当然这些颇为有文气的语言是我在这里给予她的书面总结,她本人是不懂什么叫传统文化和通俗文学的,她只知道自己喜欢听书看戏,那些细柔音调唱出来的曲子戏、粗门大嗓吼出来的梆子腔,还有早年乡下说书场里悠扬琴弦中流淌出来的几多幽幽绵绵催人泪下的好故事,都是她辛苦劳作之外的心中最爱。倘要论起来,还真是说不好母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听广播的,只知道很多年来收音机里中午时分的评书小说之类的连播,母亲总是雷打不动地跟着听,只要广播时间一到,即便有时候正有事做,她也决不会忘记开收音机。而那诸如四大名著、封神榜、七侠五义、说岳、隋唐列传,还有明清朝代的诸多历史故事,母亲都能记得清楚明白,还能顺汤顺水地给人表述,甚至她表述给你的,有很多都是书中原话戏里原词。母亲这种能够过耳不忘的能耐,最是叫我敬仰的地方。
打从母亲六十多一点儿年纪患过脑血栓病后,尽管身体恢复得还行,但她的生活便开始进入了真正的养老状态。一个四门不出的家庭妇女,家庭以外人认识得极其有限,陪伴她安度晚年的,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电视,第三便是这日益被人淘汰的收音机了。后来父亲去世了,母亲的眼睛也做过手术不宜太过疲惫,日日午时的收听评书连播,便成了她生活中最为重要不可或缺的项目了。这一点她所有的亲人皆知,所以表弟能够给她买MD,也所以我能够在她生病住院的时候,记得将本与她还极其陌生的MD带过去陪伴。
一部袁阔成的评书《薛刚反唐》,不仅丰富了我和母亲在医院里度过的几多枯燥时光,还使母亲在陶醉于故事之时忘却了身体之痛,从精神上给了她莫大安慰。天天陪着母亲倾心听书,静静无言地陪伴,一个白天直至夜晚十点钟,我倒有瞌睡的时候也迷糊过一时半刻,母亲却说从来不曾困倦,说这样听着真是过瘾。一个七十九岁的老人啊,不是酷爱听评书,会有这样的精神气儿么?其实母亲的听力也已经大不如先了,你和她说话若不对面,常常都没有反应,可听广播听评书却听得如痴如醉,谁能说这不是精神的巨大作用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