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与“小人书”
(2009-10-25 17:56:24)
标签:
连环画小人书收藏 |
分类: 我的连环画收藏 |
浅谈连环画与“小人书”的概念之别
这个题目有点咬文嚼字,但还是得“咬”。
连环画是绘画,“小人书”是书,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时下很多人,包括美术专业人士和“连环画收藏”爱好者大多也没有将连环画与“小人书”认真区分开来,而常常是混为一谈的。甚至有的书籍和网络上也竟然说“连环画又叫小人书”或“小人书学名叫作连环画”,都是很可笑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绘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色彩、线条把实在的或想象中的物象描绘在纸、布或其它底子上。从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来区分,常见的绘画种类有油画、国画、水彩画、版画、素描等;从绘画的形式和功能来区分又可分为宣传画、年画、壁画、剪纸、漫画和连环画等。连环画属于绘画的一个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什么是连环画,也确实存在着两种观点:“首先,对于它是属于绘画的一种还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有不同的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它是绘画的一种,即以多幅连续图画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它既不属于绘画,也不属于文学,而是一种图文相结合的独立艺术。目前,在连环画界和读者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持前一种看法。这是因为中国连环画的传统以绘画为主,画家的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白宇《连环画学概论》)《现代汉语词典》对“连环画”词条所下的定义是:“按故事情节连续排列的许多幅画,一般每幅画都有文字说明。” 可以肯定,连环画是一种与文学相结合的独特的绘画形式。
我们来看看连环画画家们绘制连环画所采用的技法:1、彩色类技法,如油画、水粉、水彩、彩墨、工笔重彩、丙烯、套色版画、彩色蜡笔等(连环画《枫》《人到中年》《生死牌》);2、黑白类技法,如水墨写意、工笔线描、铅笔类或钢笔素描、黑白版画、剪纸等(连环画《白光》《我要读书》《地球的红飘带》《交通站的故事》《西厢记》《一个人的受难》);甚或石刻线描技法等等。但中国人大多欣赏黑白类的工笔线描技法的连环画(连环画《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可见,连环画就是绘画。
我们再来看由“画”到“书”——
清末吴友如编绘的《点石斋画报》可视为“连环画书”的雏形。连环画作为绘画,是有其特殊的承载形式的,除了作者的原作外,报刊和杂志是其主要的形式载体。 1895年5月5日,是西方文化史专家认定的连环画诞生日——这一天,美国漫画家布利特契尔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有关小淘气迈克的系列漫画,在《奥尔德》杂志上连续刊登了9个月,深受人们喜欢。我国创刊于1951年的《连环画报》虽然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一直办刊到今天,发表了无数连环画作品,成为业内外人士非常看好的一本连环画专业美术杂志。
上世纪20年代,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图画书,是中国冠以“连环图画”这个名称的开始。由于连环画具有故事性和画面的连续性,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鲁迅先生在其《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虽也使用了“连环图画”的名称,但他指出:“其实应该称作‘连续图画’的,因为它并非‘如环无端’,而是有起有讫的画本。”这里的“画本”,指“连环画书”。
连环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铜壶纹饰,现存的东晋顾恺之所作的故事画卷《女史箴图》、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明代《胡笳十八拍图》、曲阜孔庙明代线描石刻壁画《孔子圣迹图》等原作、摹本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这些都是具有连环画性质的绘画,属于连环画早期形态的作品,或者说这就是连环画,但却不能叫作“书”。
当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画《西游记》装订成册时,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连环画“书”的时代来临了。连环画以装订成册的图书作为载体,打破了其原只在报刊杂志中出现的局限性,使其作为大众普及性读物变为了现实。把连环画装订成册,这册子被称为“连环画图书”或“连环画书”。由于这类图书的开本较一般书籍小,又特别适合小孩子阅读,加之书中故事人物造型都被“缩小”了的缘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小人儿书”——简写“小人书”。“小人书”,在词典中解释为:装订成册的连环画(参见各类字词典)。也就是说“小人书”特指的是“连环画书”而非“连环画”,换句话说,未装订成册的连环画,不能叫做“书”,即连环画不能叫做“连环画书”,更不能叫做“小人书”。
当然“小人书”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非完全单指连环画书,像大家熟悉的“电影版连环画书”也属小人书之列。
那么,我们收藏的所谓“连环画”,应该主要是指连环画书,而非连环画!从实际意义上来讲,收藏连环画(原作)的人恐怕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试想一下,各届全国美展上的或报刊杂志中发表的连环画作品(原作),是不是都被我们这些连环画书收藏家或爱好者收藏了呢?因此我说,真正的连环画收藏,不是单纯的连环画书收藏,或者“小人书”收藏,而是包括连环画书、连环画原作、贴在墙上的连环图画(某些所谓年画,如《闹天宫》、《武松打虎》等)以及散见于刊登在报刊杂志或其它载体中的连环画印刷品的收藏。
至于“电影版连环画”(含摄影连环画,或摄影小说),它忝列连环画之列就显得不伦不类了——因为电影属于摄影,不是绘画,不能称其为连环画。如果非要攀连环画的“亲”或借用一下连环画名字的话,那就只好在“连环画”三个字上加上引号(如今天的“电视连环画”栏目)。不过,“电影版连环画”称作“电影版小人书”倒是非常恰当,因为小人书概念的外延较大,所谓“电影版连环画”符合“小人书”的全部特征。
如今“连环画书”收藏火爆,大家把连环画书或“小人书”简称作“连环画”也未尝不可,但应该明白,这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乎罢了,而从绘画本质上来说,无论怎样辩解,都不能改变“连环画”是“画”而非“书”,“小人书”是“书”而非“画”的事实。
【主要参考文献】:
1、姜维朴编《鲁迅论连环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10月初版):鲁迅《〈一个人的受难〉序》(1933年8月6日作,1933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2、白宇著《连环画学概论》(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