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孙彦霞

(2017-08-27 09:50:54)

组别

综理组

 

研究人

姓名

孙彦霞

 

研究时间

201691日至2017630

身边困惑问题的主题

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思考

学生现在上课状态令人堪忧,总是提倡““以学生为本””,但是现在仍然有一大部分学生上课等着老师来讲,不愿意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学到的知识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应用,学习只有主动的积极地才是有成效的。

    他们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一说就过,一点即可,犹如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他们的见解和观点大多是浅层次的,很简单化、直接化、表面化,很少有深入思考、多层次思考、全方位思考和个性化思考的表现。

这样一来,展示课前学生准备的答案就常常篇篇一律,直奔结果。具体表现为:笼统、单一、普遍、肤浅、不具体、不全面、不完整。

 

 

 

 

 

 

 

 

 

 

 

 

 

1、营造教学场,给思考创设良好的情景

思维从问题开始,学生的思考源于情景的刺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问题,把课堂教学组织成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

2、要让学生的思考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点受到了教学任务的制约)

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问题情境设置好之后,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作为课堂导向的教师不能自问自答。,也不能问的太多、太深,否则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与地就会无所适从。对学生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思维障碍要及时要以合理引导,否则思考过程就会中断。

3、鼓励思考给学生的思考结果给以积极的评价

要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自信,使他们敢与思考,敢于质疑。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尽可能创设不同层次、不同阶度的问题情境,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尊重认真思考的学生,对给出正确思考结果的学生给予积极地鼓励,使他们能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从而保持不懈的学习都不动力,而对于思考结果不准确或者错误的学生,也不能一概否定,鼓励他们重新思考。

4、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

单纯的模仿和记忆不是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教室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探究、思考,求得问题的而解决,并获取知识、形成观点。

教师设计好交流思考题后,可根据自己设题的目的,从问题的解题思路,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问题答案要求的全面性、完整性,问题应有的拓展延伸,问题必须的实际运用,问题需要的具体分析,问题最终的归纳总结,解题步骤的规范要求,语言表述的多样化,用词用句的准确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在预设问题下设置子问题,然后通过子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分析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动脑过程。

以此为方法进行训练,就可以使学生掌握“对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和探究的方法,并让学生养成深入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子问题不需要学生解答,只提醒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方向,它提供的只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

 

上课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起来,一部分学生能够形成积极深度的思考,能够对可能已形成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质疑,能够对知识的深入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不愿意思考,集中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以在以后问题的设置上还需要增强梯度性,要多鼓励那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思考回答。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只

有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才能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