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落自然处:写作是一场与心灵的朴素相遇

(2025-10-23 08:57:16)
标签:

写作

分类: 文学创作

笔落自然处:写作是一场与心灵的朴素相遇

当下,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怎么喜欢写文章。提起写作,他们往往眉头紧锁,笔尖沉重,仿佛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究其原因,或许并不在于他们缺乏表达的欲望,而在于我们教育者似乎给“写文章”这件事赋予了太多沉重的意义,提出了过于高远的要求。写作,被包装成一门玄妙的技艺,一种需要天赋与灵感才能触碰的“神坛”。于是,孩子们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被“写不好”的恐惧所笼罩,仿佛笔有千斤重,难以落下。

陆游曾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道出了写作的本质——它并非高不可攀的艺术,而是源于生活、发于心灵的朴素行为。写作,从来不是一门需要刻意雕琢的技艺,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记录,是情感与思考的真实映射。有人说,“我手写我口”,而我更想说,“我手写我心”。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必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不必刻意堆砌修辞的繁复。真正的写作,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声音,是不加修饰的真实。

然而,现实中,许多孩子对写作望而却步,正是因为他们被“技法”所吓倒。文章的起承转合、结构布局、修辞手法……这些被反复强调的“写作要素”,像是一座座喜马拉雅山,令人望而生畏。他们误以为,只有掌握了这些“高深”的技巧,才能写出好文章。殊不知,写作的真正根基,并不在于技巧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触动。只要心中有风景,人间处处皆可成文。一滴水,可以映照出整个世界;一片叶,可以诉说着四季的轮回;一颗星,可以点亮无边的夜空。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起点。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可一旦提笔,却仿佛失去了语言的能力,刚开了头,就不知如何继续。他们陷入冥思苦想,反复斟酌,却始终难以成篇。这种现象,背后往往是对“完美写作”的执念。他们害怕写不好,害怕被评价,害怕暴露自己的“不完美”。于是,写作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压力。而我想说,写作的关键,恰恰在于“写”本身。敢于写,愿意写,不惧失败,不畏批评,才能真正走进写作的世界。

回想我自己初学写作时的经历,那些文字如今看来,几乎是不忍卒读的“狗屁不通”。但我没有放弃。我坚持写,写日记,写随笔,写那些在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慢慢地,笔下的文字开始有了温度,表达也不再那么生硬。我渐渐明白,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艺,而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它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经历的积累,更需要一颗始终不放弃的心。

一个人若想在写作的路上走得更远,不妨从生活琐事写起。哪怕是再平凡不过的一件事——一次早餐的香味,一场雨的来临,一次与陌生人的对视——只要你愿意着笔,都能在文字中找到独特的回响。写作,是一种对生活的凝视,是一种对自我的对话。它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常中停下脚步,去感受、去思考、去记录。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上天赋予每个人表达的权利,而我们,不应辜负这份眷爱。写作,正是这样一种权利的实践。起初,你或许会觉得无话可说,笔下生涩,表达困难。但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写作会像一束光,逐渐照亮你的内心世界。你会在写作的过程中,找到一种与自己和解的方式,也会在文字的排列中,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慢慢地,笔下不再是一片荒芜,而是渐渐生长出新的气息,如同春天里的第一抹绿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作的前提,是热爱。就像为一桌饭菜忙碌,只有心甘情愿,才能烹制出令人回味无穷的滋味。如果你真正爱上了写作,它就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如同画家爱上画画,歌唱家爱上唱歌。一天不写,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少了些什么。写作,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说,写作让人变得敏锐。当你开始写作,你的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你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细腻。你不再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而是怀揣一颗好奇之心,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那些在常人眼中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一片落叶、一盏路灯、一句问候——都会在你笔下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你会因为写作而更加热爱生活,也会因为生活而更加热爱写作。这种互动,让生命变得有滋有味,让心灵变得丰盈而温暖。

哪怕是在天寒地冻的冬日,写作也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雪莱之所以能写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诗句,正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生命、热爱写作的心。他透过严寒,看到了希望;透过黑暗,看到了光明。而这种视角,正是写作所赋予的。当我们用文字去记录、去表达、去思考,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窗。

在课堂上,我曾见过这样的场景:老师讲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有学生忽然说:“他钓的不是鱼,而是美丽的春天。”那一刻,整个课堂仿佛被点亮了。这种顿悟,正是写作与阅读所带来的馈赠。它让我们在文字中看到更深层的意义,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大学时,我的写作老师曾说:“写文章要对得起读者,千万不能胡言乱语。”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写作,虽然是个人的行为,但它从来不是孤独的。当你提笔时,不妨想象对面坐着一位忠实的读者,你在与他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你可以与他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可以与他探讨你对世界的理解。写作,因此而成为一种连接,一种陪伴。无论天南地北,无论古今中外,文字都能跨越时空,将心灵相连。

当然,写作并非一蹴而就。想要提高写作水平,除了勤于动笔,还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让我们汲取前人的智慧;行走,让我们拓展视野的边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想会变得更加深刻,表达会变得更加流畅。而当我们再回头修改旧作时,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却也是一种成长。

纵观文学史,那些伟大的作家,无不是在与文字的反复磨砺中成就经典的。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数易其稿,甚至不惜删去数十万字的心血之作。他对待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标点,都极其认真。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修改,才让他的作品成为“俄国的一面镜子”。而曹雪芹写《红楼梦》,“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皆是血”。他用生命写作,用血泪铸就经典。正如王国维所引叔本华之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血写成的。”

写作,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更需要热爱。但正是这份热爱,让我们在辛苦中感受到幸福,在磨砺中体会到快乐。如果我们作为教育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他们从生活的小事写起,从真实的感受出发,那么,写作将不再是一座高山,而是一条通向自我与世界的路。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因为我们的引导而爱上写作,并坚持下去,那么,也许在某一天,他会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而我们,也将在教育的光辉中,见证一颗种子的发芽、一朵花的绽放。

写作,是一场与心灵的朴素相遇。它不在于技巧的高超,而在于情感的真实;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生命的厚度。愿每一个提笔的人,都能在文字中找到自由,在写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