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之自然贵在何处?

(2019-06-10 07:43:35)
标签:

教育之自然

分类: 教育论坛

教育之自然贵在何处?

教育之自然贵在何处?

杜威认为,教育即自然,那么自然到底在何处?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些困惑。如果不自我反思与及时调整,就有可能陷入教育之泥淖,不能自拔,只会愈加痛苦,愈来愈绝望起来。

教育之自然,到底什么是自然,我想,有必要时不时问着自己,才能愈加警醒起来,不会走偏了道路。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到底,人来自于天地之间,绝不可以脱离了道的法则而为所欲为,最终遭殃的依旧是自己。“道法自然”,就在于干什么事,都得遵循客观规律,而不是有意无意地违背。

为什么教育有时会变得痛苦异常?只要你愿意细细地观察,认真地思索,就会发现,十之八九都在于围绕教育的上上下下都在干着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事,无论是教育者也罢,还是被教育者也罢,都会陷入痛苦之中。教育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育者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对受教者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教育,否则,哪怕花费再大的精力,恐怕也会无济于事。

教育之规律在于自然,有必要合乎天地之道。所谓“道”,在天地间存在,但绝不是舒服万物的紧箍咒,而是可以滋润生命成长的阳光、雨露与土壤。工业化大发展,带来的常常是追求一切的一切,恨不得把后世所有的美好都聚集于眼前,制造一个个的奇迹。事实上,奇迹背后常常是对规律的无情抛弃,最终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买单。教育之奇迹,有时看上去效果明显,似乎开创了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殊不知,路到底在何方,不过是一些好事者打着科学的幌子,图着虚名福利,真正受到伤害的依旧是可怜的一线教师和无辜的学生。

教育之自然,贵在休养生息,不要老是想着去干涉。许多教育管理者,他们走上领导岗位,不是想着如何让广大师生幸福生活,而是一个劲儿地制造所谓的政绩工程,搞得冠冕堂皇,到底有没有什么作用,恐怕连自己都不相信。教育想要自然发展,就需要教育上上下下,都能够修心养性,不恣意妄为,让教育的执行者、参与者、受益者都能得到收获,否则,再怎么折腾,也未必能够得到莫大的幸福。

教育从来不拒绝改革,那么为什么多年的改革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十之八九都不了了之呢?我想就在于教育改革有没有合乎自然之道。许多教育改革,说到底就是瞎折腾,不过是一些盗名夺利者制造的虚头,如江湖郎中,招摇撞骗,自己捞取好处罢了。毋庸置疑,许多教育改革,让一些弄潮儿谋取了相应的位置,埋单的不过是可怜的师生,由不得人不去反思。

所谓教育自然,需要每个从事教育之人,都得去思考,如何才能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莫大的收获,而不是愈是改革,愈是带来莫大的痛苦。天地间,道在何处,就在于环境应该是遵循生态之发展,世态不是炎凉,而是彼此包容与理解,走在和谐之路上,真正做到心态要正,学会忘我,才能真情实意地把教育的点点滴滴都做好,在有些的时间内创造出教育的最大价值来。

陶行知先生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一定程度上,就在于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有必要在平平淡淡的教育生活中,找到平和、美丽、幸福的教育世界,到处都是笑声、歌声、掌声与加油声,试问,又有谁会觉得教育有多痛苦呢?如果教育上上下下能够摒弃虚假,更在意于实干,我想,绝不会处于多事之秋,没办法听到天籁之音的。

“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教育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在自然而然中发生作用。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伟大的教育家,绝不会沽名钓誉,更多的如老黄牛一样,兢兢业业,把所学、所悟的一切与孩子们分享,从而在智慧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为什么许多大教育家?一辈子都在精益求精,从来没有放弃学习与修心养性,就在于教育之长河,需要每个不断奋进的人,都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不是停滞下来,似乎天下所有的知识都在自己的手中一样。

人之学问愈大,愈是不敢恣意妄为,而是老老实实地做着学问。我们在天地之间,都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员,没有什么开天辟地的能量,只有规规矩矩遵循天道,才能游刃有余地在其间遨游。为什么一些教育者,他们似乎整日里牢骚满腹,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说到底就在于没有学会包容,做不到海纳百川,当然会无名火起,最终酿造出一些教育事故,再后悔不已又有什么用呢?

教育之灾难,十之八九都在于教育者过于在乎自己,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得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如意,马上大光其火,让可怕的情绪左右了一切,失去了理智,干出了事后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想来不是教育之悲哀吗?教育需要每个教育者能够理性看待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绝不是带着情绪来处理身边发生的是是非非。教育者之心态,决定了自己能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得到幸福与快乐。一个积极向上,懂得忘我的教育者,他哪怕得到再怎么顽劣的孩子,都能找到合适的道路,就像天上悬着的太阳,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那种挑战与收获的快乐又有几人知道呢?

教育者就应该是举起火把不断引领孩子们前行,而不是拿着鞭子在后面龇牙咧嘴地抽打,似乎从来不知道满足的势利之人,只有心态正了,我们才能心平气和,看到孩子们金子般的进步,又何乐而不为呢?孔夫子之所以能够带着一大群弟子周游列国,就在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正把弟子们当作朋友,才在艰难困苦中找到了光明与希望,创造了儒家之思想。

教育者的学问,绝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在与孩子们相互的碰撞中更加接近真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可敬的老师柏拉图,在相互讨论与交流中,让哲学走上了新的高度。自古以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真正伟大的教育家,他绝不会嫉妒学生的才华,而是发现其可能蕴藏的才华,不断地引导,最终让学生的才华得以绽放光彩,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不妨嘴下留点德,不要老是侮辱孩子的自尊,想想,只要教育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进而鼓励其在自己的爱好基础上,得到更大的进步。一个人如果遇到了三两个能够赏识自己的伯乐般的老师,恐怕就是一辈子莫大的幸福,正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就应该是发现人才的伯乐,而不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者与思维的束缚者。

教育之失败就在于违背了教育之发现学生潜能的规律,老是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断地进行着无情地打击,不知不觉中,许多孩子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试想想,一个绝望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呢?

教育之自然贵在何处?一方面,我们有必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所有参与教育的人,都应该是学生潜能与才华的挖掘者与鼓励者,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分数制造者与思维遏制者。我相信,只要师生彼此信任,遵循教育之自然规律,才能让教育之春天百花齐放,结出丰硕的果实来!(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