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课才是真正需要研究的

标签:
常态课 |
分类: 教育故事 |
常态课才是真正需要研究的
——一位中年教师的学生手记之八十三
自从名师团到桃源中学上了一堂磕磕碰碰的公开课之后,尽管没有产生什么轰动,但终归还是结束了。初二年级,不知为什么,上上下下都如水中的浮萍,摇摆不定,时不时问着我,陶校长到底是什么态度。
当然了,我、老刘、大海老师离开校长室时,刚刚跨出去,陶校长却送来了声音,说所谈的一切不要张扬,也不知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最着急的莫过于扬子老师,人家小丫头片子,到底在教育江湖没有撑多少年,许多道道弯弯未必清楚。更何况,名师团上的是大海老师班上,而且教的还是数学课。
扬子老师永远忘不了上课的专家说过一句话,这个班的孩子数学思维差得要命,也不知平日里是怎么教的。说实在话,专家走到哪里,都是权威,显然没有什么错。不说还好,说了之后,全会场的人都齐刷刷地把目光聚集在扬子老师身上,似乎名师团的课失败不在上课者,而是平日里任劳任怨的学习陪伴者。
扬子老师脸在一瞬间送上了绯红的云霞,差点用钻到地缝里去。当然了,我和老刘现场也跟着难受,大海老师更是着急,如果不是主动到校长室去打探消息,就算心在坚强,恐怕都会为之崩溃。大海老师到底是正人君子,无论扬子老师如何问,依旧守口如瓶。亏得老崔和老徐见过多少世面,不免安慰扬子老师,说什么,明明上课者没有研究学情,还一股脑儿把责任推卸给别人,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你不要小瞧名师团,他的组建是全市范围内的精英,说出来的话当然分量十足。如果不是陶校长也是什么教育界的翘楚,就有可能在上完课后,给予什么样的评定,就像孙猴子压到了五行山,想要翻身可谓是难比登天。当然了,陶校长到底是有修养人,在大会上,没有推卸什么责任,而是主动说自己努力工作不够,还没有完全达到名师团专家们的要求,说了无数次感谢,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名师团隔一段时间再来指导。
陶校长可能处于礼貌,在会上反反复复说名师团对学校的指导意义,可能出于情面,反正,名师团到底什么时候再来桃源中学,没有什么消息,自然而然,也没有说多少坏话。一堂轰轰烈烈的名师团活动,就像演戏一样,表演者、观光者、研究者,只是经历了,到底有没有产生什么效应,谁都无法说清楚。
殊不知,陶校长可不是什么平庸的管理者,心底明白,学校到底缺少什么。别人家都在打造什么精彩课堂,他老人家竟然把目光锁定到常态课上,在行政办公会上,说什么,没有高质量的常态课,想要提升学生素养,可能只能是白日做梦。
也不知是谁提出了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想到,陶校长却有自己的想法,说学生的素养从何处来,就是在课堂上,师生如何亦师亦友的教与学,而不是压倒式的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你还别说,陶校长没有完全听取名师团的意见,到底特别在意小鹏子引发的课堂革命,着眼于学生到底学得如何,没有过分把目光聚焦在教师如何教上。
陶校长无论走到校园的什么角落,遇到学生,会问课上学了什么,碰到老师,也会问学生到底学的如何。如果你觉得奇怪,他就会说,如果学生都学不出所以然来,课堂就会白白浪费时间,又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的学习从来都是需要我们的老师全身心去关心,而不是为了赶进度或者善于表演才去教学。
我和老刘之所以佩服陶校长,关键就在于学校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办学宗旨,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教学理念,不讲究什么花架子,而是注重学生的生命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拥有舒适的学习环境。也不知怎么搞的,兄弟学校都在轰轰烈烈的搞什么特色学校创建,可陶校长似乎不为所动,无论大会,还是小会,都在强调常态课打造的必要性。
学校教导处,我想的最多的不是要打磨多少研究课,而是在巡视中,发现常态课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借助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去探究解决方法。说来你不一定相信,有时,教学需要甩开膀子加油干,而不是长袖当歌,咿咿呀呀,就像戏台上的老旦,踱着大方步,似夏天里的苍蝇,烦得要命,学生未必喜欢。
陶校长整日里忙着到课堂中间去钻研,多少社会上的应酬之事,都推给了总务处的分管校长老张。用陶校长的话说,与其在外面浑浑噩噩地应酬,不如到孩子中间去汲取营养,得到更大的发现。当然了,老张也不是什么糊涂虫,上面的政策也是门门清,再加上不喜欢喝什么酒,自然能够头脑清醒,反而帮助桃源中学谋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自从陶校长上任以来,整个校长室团结如一块有韧性的钢铁,上上下下都拧成一股绳,不想创造什么奇迹,就是希望每个来到桃源中学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在桃源中学的显要位置有一块大大的石头,正面写着“责任在肩”四个大字,背面写着大大的“诚”字,与旁边的问实桥相应成趣,告诉每个走过的学生和老师,只有以诚待人,把学习与教学当作生命长河中的责任去努力,做到问到实处,才能真正走向幸福的未来。
扬子老师担心名师团走后,自己可能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惩罚,可时光飞逝,一晃一个月过去了,似乎什么动静都没有。人就是奇怪,等到你心弦稍微松动时,陶校长竟然坐到教室里,不用质疑,就是来听课的。扬子老师到底是实在人,课尽管上得一般,但还算清楚,什么冒火星、马大妹、不懂女孩等,都没有闲着,在忙个不停。等到一堂课结束,陶校长夹着听课笔记,走了,也没有说什么,搞得扬子老师如坠云端,不知怎么回事。
一天、两天、三天,……别人可能再寻常不过的日子,扬子老师却有些焦虑不安起来。用老徐的话说,如果校长当场说几句严厉的话,就算再怎么难听,到底事情还是过去了,相反,一声不吭,恐怕就有了什么问题。后来的几天,每每遇到陶校长,扬子老师得到的都是笑容,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当然了,想要问个究竟,瞅着校长忙来忙去,又似乎不必要打扰。
“老钱,你还是帮我问问,校长那次听课二话没说,就走了,也不知课到底怎么样,反正,我没有设计什么大的情节,可能让老人家失望了!”扬子老师偷偷地问,我没有说什么,心底明白,校长做什么,都有他的道理。哪里知道,扬子老师的事不说到也罢,说了,几乎全校人都知道了,大家伙议论纷纷,都在谈论,校长到底葫芦里买着什么药。
没想到,后来的一周,陶校长只要有空,就往课堂里走,不置可否,听完了就走了,搞得全校教师担心起来,想知道为什么,可又不敢去问。我和老刘走到哪里,都有人在打听,陶校长听课到底为了什么,我们自然不愿意去问,不为别的,校长干什么,为什么一定要搞清楚呢?
等到校园上下,都在议论之时,陶校长没有故作神秘,而是在大会上说,真正的常态课,不要讲究花架子,而是需要用心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什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有没有摒弃满堂灌、课堂是否有激情、课堂纪律到底如何、师生交流是否有价值、课堂到底有没有检测反馈等等。
台下,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反思,似乎教育就像一座大山,需要每个人去探索,没想到,陶校长就是站在山顶的人,看到了路在何方,用扬子老师的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