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式“名校”何时休?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流星式“名校”何时休?
所谓流星式“名校”,就像运用不择手段赢得瞬间的光芒,看上去似乎无所不能,自然引来许多人趋之如骛地学习,等到真正走进,才发现,不过是江湖术士的鬼把戏,难免令人失望,只不过,一切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走过、路过的人都不愿意点破罢了。久而久之,那种闪耀的光芒渐渐暗淡,等到没有人观赏,自然就像天空中划过的流星,消失在茫茫宇宙中。
到底是谁催生了流星式的“名校”?我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受政府主导的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啥政府愿意主导流星式的“名校”,原因就在于一旦这样的名校形成,就能带来一条无形的产业链,毕竟有人参观,自然会带来学校周围的餐饮业、旅游业等的繁荣。当然了,社会需要名校,媒体的吹捧就像仙人指路,许多不明真相的家长也会跟着随波逐流,带来的可能就是学校优质生源的到来,一旦度过了危险期,自然而然乐得坐享其成。
许多所谓流星式“名校”并不像媒体吹捧的那么神乎其神,不过是依靠着优质的生源来过活,用一些长期在教育领域打拼的人的话说,最顶尖的学生绝不完全依靠老师,而是依靠自我的悟性。毋庸置疑,一旦形成了流星式的“名校”,资金问题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学生需要的资料自然可以应有尽有,更何况家长也会不惜代价来满足孩子的训练。
考试的最佳方法就是如何应对多如牛毛的题目,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只要愿意出钱,基本上想要的资料都能从网络上得到。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教师乐得在一边休憩,反正不愁课上没有什么事儿可做,那种频繁的测试时不时会带来家长、孩子神经紧张,又怎么去关注学校到底在干什么。
据说,新加坡绝大多数学校,孩子待在学校里到底如何,家长只要打开手机,就能一目了然。不知我们的许多学校到底能不能经受家长的洗礼,恐怕绝大多数只能遮遮掩掩,生怕在什么方面捅了娄子。一方面在招生之时不遗余力,招收优质生源,另一方面又在吹嘘教育之如何遵循规律,骨子里却是程咬金的三板斧,除了考试,还是考试,似乎教育就是为了考试,其他都可以一了百了。
有人说的好,在当下社会,教育不怎么关注过程如何精彩,着眼点就在于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就像政府部门,他们的眼睛十之八九都盯在最后的数字上。政府主导的名校,如果步入流星式的发展轨道,就会急功近利,不怎么在乎到底按照什么样的教育规律行事,张口闭口,就是考核结果,不怎么关注到底是什么样的过程带来的。置身其中的学生也罢,老师也罢,分数成了唯一的情绪表,考得好,人人欢喜,就像打了吗啡一样,考得差,个个丧气,就像打了软骨散一样,也不知如此走下去,我们的社会到底会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这不,一大早,我在一家杂货店遇到了店老板,不知怎么了,就聊起了自家的孩子,只见店老板眉飞色舞,为啥呢?十年前,自家的孩子在我们本地的名校学习,竟然在全校前十名,可以想象,实在是不容易,然而,现在在何处,竟然在美国,为美国工作,压根儿就没有在意培养自己成长的故土。实质上,学校的三观到底是如何落实的,我们在分数决定一切的作用下,往往培养的不是本国人才,而是人家的人才。
最近不是网络上在传播一则笑话,说什么奥数比赛美国战胜了中国,可美国人却高兴不起来,为啥呢?原因就是美国代表队竟然全部是美籍华人。看上去是则笑话,到底是不是自然有待考证,但却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到底为谁培养了人才,是不是除了分数,就不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作为。不是有这样的故事,那就是一个美国的小女孩到中国来上学,等到升国旗之时,人家小女孩并没有参加,而是在教室里升起了自己国家的国旗,也不知国人做何感想。
教育到底为什么,是不是一切都围绕分数在转,如果衡量一所学校,仅仅以暂时的分数来左右一切,而不是从长期的底蕴来评判,可以肯定,注定了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教育之伟大,就在于如何以教育来培养心智健全的社会新人,而不是在单一的标准下决定了孩子的三六九等。
许多真正的名校,他是依靠一代代人不断努力形成的,今日以校为荣,明日我校以我为荣,可以说,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就是彼此之间不断奋斗的结果,如果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秀,仅仅看一些数据,而不去关注到底有什么样的底蕴,恐怕名校不过是流星在夜幕中划过的一道痕迹,自然不用多长时间,就会走向平庸。
名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教育人的辛勤耕耘,也就是教育人之间的薪火相传,可惜的是,许多流星式“名校”,他们的领头雁都是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到底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恐怕绝大多数都是陶行知所痛心的政客式教育家。政客式教育家,往往屈从于政府的一切安排,很难说为了维护教育规律去得罪行政领导,毕竟自己是依靠政府部门提拔的。一旦政客式教育家主导学校,自然会特别看重政府所谓的考核,想要让学校维护“名校效应”,就得不择手段地去榨取学生的时间,什么题海战、考试车轮战自然是一拨一拨的,层出不穷,竟然把考试手段应用到了极致,似乎无时无刻都在考试,完全忘记了教育之宗旨到底为何。
当然了想要学校维护名校光环,往往想办法在尖子生上多花费功夫,在滞后生上却想办法处理,什么休学啦、流失啦、转学啦,……一切的一切都不去从孩子身心考虑,完全是血淋淋的分数决定论。如果哪位老师不在分数上想心思,就会立马如别里科夫一样大呼小叫,似乎天塌下来一般。试问,学校不在是学生学习的乐园,而是所有人痛苦的地方,试问,又怎么可能培养心智健全的孩子呢?
一旦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向上出了问题,而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又是政客式的二三流管理者,试问,又怎么可能让学校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只不过是忽悠一茬是一茬,一旦社会人人尽知,不就是狗皮膏药,迟早会露馅的吗?
也不知流星式学校何时休?如果继续下去,不知会不会带来更多的悲剧,实在令人担忧。(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