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革新之信念岂能丢弃?

(2018-06-14 07:12:44)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教育革新之信念岂能丢弃?

教育革新之信念岂能丢弃?

教育复杂多变,无论你有多么丰富的经验,都会有茫茫然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墨守成规,只知道凭着经验吃饭,就会陷入困境之中不能自拔,最终灰溜溜地走向绝望与失败。一个教育者,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只有不断地自我革新,才有可能改变随时可能存在的困境,从而享受教育之幸福人生。

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往往就会清水煮青蛙般的,哪怕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都会得过且过地活着。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不就是仿佛看到一个用铁铸成的黑屋子里,一大群人沉睡其中,只有伟大智者大喊几声,才有可能唤醒几个人。屈原说过:“众人皆醉我独醒”,智者常常在忧患中悲天悯人,而不是贪图享乐,有时可能牺牲性命,目的就是改变整个社会的生存环境。

教育者不需要如社会改革者那样冒着多大的风险,只要坚定不移走革新之路,就有可能在改变教育环境的同时赢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人生来。教育者着眼于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而不是谄媚式的在迎合社会,多想想孩子学习环境到底如何,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教育改革的着眼点不在学生身上,而是为着迎合权贵,恐怕就会打着科学的旗号,干着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儿来。

现在的教育为什么烦躁不安,急躁不已?根本原因就在于许多教育管理者或工作者,老是急功近利,想着得到什么荣誉,赢得多大的利益,而不是从孩子的学习环境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未来上。毋庸置疑,一年到头,我们的社会每个角落,只要谈到学校教育,都会一股脑儿把分数扛在肩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分数优异了,一切不正常的现象都可以掩饰起来。

教育之所以存在许多悲剧,而且教育之过程变得愈加简单粗暴,没有了艺术含量,说到底就在于教育之急功近利,让许多教育者迷了心智,忘记了教育之目的到底为何。教育革新之动力,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在思索教育之本质时多做自我调整,而不是在随波逐流中迷失了方向,陷入到平庸主义的境地。

时下,真正有良知的教育革新者,十之八九亚历山大,一方面要坚守教育之理想,另一方面又被平庸主义者在一边压迫并折磨着,两条线始终都在打架,难怪刘爱平校长会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一个人想要戴着铁镣铐幸福跳舞,需要在绝境中坚守教育之理想,同时又要以智慧与意志来应对世俗带来的冲击,不断地学会在夹缝中生存,相信希望之曙光会永远伴随着自己。

天地万物之生长不能离开阳光与雨露,孩子的教育想要得到健康与和谐,就需要走教育革新之路。许多孩子之所以厌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者到底有没有自我革新之意识。学校管理者有必要从校园环境入手,不断丰富校园之生活,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如魔术师一样,调动和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让青春在阳光下绽放最美的生命。学校枯燥乏味,就在于急功近利,似乎只要取得优异成绩,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许多教育人已经被分数压得喘不过起来,又怎么可能还有什么心思去丰富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呢?

教育革新之信仰,就在于教育者不断自我反省,多观察与思考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之环境到底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学会甄别与梳理,进而找到影响孩子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因素。“亢龙有悔”的目的在于“飞龙在天”,教育革新之目的当然在于如何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与生活,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荣利而进行中看不中用的改革。大道至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许多教育改革披着科学的外衣,打着一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旗号,却干着繁琐不已的勾当,最终真正受伤的依然是可怜的孩子。

不是有人说过吗?如果一场教育改革让广大教师苦不堪言,就有可能带给孩子更大的伤害。教师整日里忙着应付形式主义,忽略了教育到底为了什么,就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是有老师感叹,一边要应付来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的改革,另一方面又得遵循良知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呕心沥血,想尽办法,早早白了头发。

如果教育改革不能从改变师生之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出发,仅仅是为了迎合社会之平庸主义,就算雷声再大,恐怕都只能草草收场,纯粹为少数人赢得了荣光,大多数人只不过是跑龙套罢了。陶行知、刘百川为什么伟大,就在于改变了精英主义教育思想,而推行平民主义教育,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得到进步与成长。

当下教育改革之所以难得有起色,可能从一开始路就存在问题,尽管有着系统的评价体系,说不定只会把事情搞得愈来愈糟糕。如果教育改革的定位在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进步,就有可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多的着眼于点滴的量变,最终才有可能产生质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急不得又等不得,就像杂技演员在走钢丝,随时都得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才能扎稳脚跟,走出一条精彩之路来。

教育领域林子实在太大,什么人都有,不要指望人人都会保持革新之心。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不要过分讲究步调一致,而有必要做到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才有可能在困境中找到希望之道路来。鲁迅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教育之复杂,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

教育者有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始终把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的幸福与快乐作为行动之目的,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拒绝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改革,真正让广大师生幸福起来。只要坚定不移走下去,相信,美好教育环境一定会向你我走来。(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