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读书之魅力到底在何处?

(2018-03-15 07:36:22)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幸福读书之魅力到底在何处?

幸福读书之魅力到底在何处?

人间最美的是读书天,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草地上,迎着和煦的风,沐浴在阳光下,捧着一本心意的书惬意地读着,慢慢地,天色变黑,夜幕降临,似乎又走进了更加和谐的世界。

读书从来不需要多少理由,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许多时候,我们要么自卑,要么傲慢,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往往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浅薄与无知,当然也不会过分紧张,在行知的过程中,常常能够找到解决之道,就像一个人在夜幕中行走,突然前面出现了一盏明灯,心底不再害怕,反而能够得到更多前行的力量。

读书魅力到底在何处?生活包罗万象,社会复杂多变,每天都处于不确定性之中,时刻都可能陷入困惑之中。读书破万卷,我们常常会从书中找到一点眉目,不至于在困境来临之时手忙脚乱。书就像过冬的粮食,储藏愈多,心中愈是不慌。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态,你在不知不觉中会被情绪所左右,如果不能坐下来梳理梳理,说不定就会变得狂躁不安,许多事情不干到罢了,一干反而会忙中出错。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其实是一种储备,无论什么时候,潜移默化,会在不知不觉中规范一个人的行为。腹中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看问题自然不会单一,更不会无视。读书之魅力就在于孕育一个人的品性,不至于被情绪冲昏头脑。智慧之光来自于读书思想的积累,就像几瓶酒,愈是沉积下去,愈是醇香味美。到底有没有读书,只要看其谈吐就能一目了然。一个人说话悦耳动听,诗意盎然,做事有条不紊,不紧不慢,可以肯定,书的滋养在决定着一切。事实证明,不是所有人读书都能享受其中真味,有时会变得更加猥琐起来。我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到底有没有用心与书中的思想去切磋。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读书没有思辨,哪怕读再多,充其量不过是两脚书橱罢了。

读书,有必要了解书中的话到底是在什么境况下说出来,是不是存在一定的缺失,到底有没有可以完善的地方。如果读书能够坚持思辨,你就会得到更多思考,当然会学问愈来愈多。所谓书呆子,就是固执认为书中的一切都是真理,没有必要拒绝,只要据为己有,就可以通达于天下。上天之所以给予了人智慧,就在于传承与发扬中更需要批判,失去了批判,人类历史又怎么可能进步。

许多书,不要被权威所吓倒,作为后生,我们有必要与先贤在思想的花园里静静交流,在达成共识的同时,才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中的一切都来自生活,只不过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所表达的思想自然不会完全是真理。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需要真正的思想者不断地思辨,到底能不能得到生活实践的考验,可以说,生活环境在不断变化,人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如果能够深入生活实践,就会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完善并运用下去。试问,如果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没有怀疑精神,又怎么可能发现自由落体运动,牛顿没有怀疑精神,又怎么可能发现万有引力?读书就是在不断辩驳,如判官断案,随时都会有新的发现,才能保持青春活力,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句话对吗?”,读书之时不妨多问问自己,然后从生活与更多典籍中寻找论证的材料,不知不觉中,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学问。读书不能离开思辨,就像鱼不能离开水一样。说出的话,写出来的文字,到底能不能得到推敲,恐怕需要阅读者下一番苦功夫。多少年的读书岁月,我发现,许多看似真理的书籍不过是经验的堆砌,无需顶礼膜拜,更多的需要静下心来与写作者沟通,并找到更加接近真理的事实。

人类之所以进步,就在于后来人在读书的过程中,怀疑与思辨,让认知更加接近真理。张口子曰,闭口诗云,说到底,不过是沐猴而冠罢了。只有真正在追寻真理的路上,不断提升自我思辨能力,才能成为更加接近真理之人。

读书在许多人眼中不过是无聊之事,殊不知,走进书的世界,你慢慢的,就会变得坚韧与睿智起来,不会被尘世中的琐屑之事迷失了双眼,看问题常常能够到根子上去,不至于吃了许多苦,走了许多弯路,说不定依旧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真理之拥有的关键在于阅读者敢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咬定青松不放松,才能成为真正主宰生活的智者。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尤其是与智者相伴,往往从中会获得力量,不会被平庸之生活丢弃了本来的自己。人活着就像天上的风筝,一旦手中的线断了,哪怕暂时性飞得再高,恐怕都会摔得粉碎。登高必跌重,人生在世,读书就像在搭建梯子,一步一个脚印,攀爬到山高之处,无限风光自然会出现在眼前。我相信,陶渊明之所以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因就在于不断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书中的世界,一个人的智慧时刻接受着挑战,意志得到锤炼,不敢有丝毫懈怠,否则就会云深不知处了。

读书的魅力一方面可以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在生活中不断地接近真理,丰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其自我反省,自然而然人之境界也不一样了,生活品质也提高了。赵普先生一辈子都在读《论语》,孙中山先生再怎么忙,却依旧在读书,似乎不知疲倦。为什么呢?读书就像在提供源头活水,滋润着人的灵魂,丰富人的情感,锻炼人的意志,走到哪里,都不会因为无知而盲动,更不会因为傲慢而粗暴,反而可以左右逢源,让幸福生活暖意融融,快乐无边。(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