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之乐大人理解几何?

标签:
读书 |
分类: 教育论坛 |
孩子读书之乐大人理解几何?
在旧书摊里转悠,一方面为了挑三两本像样的好书,另一方面特别在意来来往往的人。我发现,带着孩子来挑书的常常是老人与女人,当然了,可能是乡村,许多人似乎特别在意钱,大概钱来之不易。一旦孩子陆陆续续选了一些书,到老板娘处结账时,许多大人本能地喜欢在一边唠叨,无非是买了许多书,回家又不好好读,纯粹浪费。
可以说,许多人带着孩子买书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有可能是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一些书籍。如果孩子买了一些不属于规定以内的书籍,自然带来许多的抱怨。一方面不得不买书,原因就在于阶段性或者中高考需要,如果没有买,就影响绝对分数,另一方面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宽裕,买什么都需要精打细算,如果超出了预支范围,心底自然会一百二十分的不如意起来。
孩子常常没有经济来源,在大人的抱怨中往往低三下四,很少有直接站出来反抗的。原因很简单,能够想着买书、看书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是渴望积极向上的,当然为了买书,又有什么必要与大人闹什么别扭呢?大人嘀嘀咕咕地掏钱,有时也要与老板娘还价,最终不怎么情愿地买下。离开时,我听到最多的话是买回家的书一定要读,否则花了多少冤枉钱,当然孩子只能是点头的份儿了。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物质与精神食粮结合起来,如果营养不良,带来的后遗症是无法估量的。为什么抱怨国人不喜欢读书?一方面在于老是以考试为指挥棒,忽略了给予孩子读书的氛围,急功近利,导致许多孩子出了学堂,就不愿意多看书了;另一方面最最重要的是大人对孩子读书似乎特别吝啬,似乎只有可以拿高分的书籍才值得一读,殊不知,书无论经典还是通俗,只要思想健康,总归开卷有益。如果学习仅仅依靠所谓的阅读理解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恐怕不过是杯水车薪。真正地阅读应该是大块头阅读,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这些天,我在收拾书橱,把小子过去读的书清理出来,让给正在上小学的侄儿,不收拾不知道,收拾了才发现,大概有五六百本之多。什么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郑渊洁的舒克贝塔系列、世界经典儿童名著系列……小子上了初中了,学习时间更加紧张了,但只要有空闲,都会捧着杂七杂八的书读得不亦说乎。
读书如果仅仅为了分数,恐怕读来读去就会变成任务式的。我至今依旧记得,自己上小学时,每每盼望下课,不为别的,就是可以把买了的连环画读上几遍,后来长大了,读了一些对考试而言无用的杂书,但没想到,来到大学,竟然发现,一切都那么的有用。连环画里的人物会自然而然地从脑海中跳出来,与老师的讲解相映成趣,也许这就是形象记忆再次的反刍吧!
年轻时不读书,老是纠缠于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能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恐怕等到走上工作岗位,再想着读上一点趣味,似乎老是找不到童年时的那种感觉。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多少钱买许多书,只是把买油饼烧饼的零花钱节约下来,买上几本,当然特别珍惜。当然了,大人不认同多读书,只要帮着家里干活。买回来的书不可以像现在这样可以堂而皇之拜读,只能逃到田野聚集如小山一般的草堆前,迎着阳光津津有味的读下去。
我到现在都没办法忘记在草堆前读一本《霍元甲》的书,那时用几本连环画换来的书,学校里当然不可能考到,但是却写得特别精彩,就像一个躲在乡村不起眼的角落,突然看到外面的世间,心底不知有多兴奋。书非借不能读也,袁枚先生的话似乎一点都不为过,如今买了许多书,反而不能静下心来读几本了,可能是杂事太多,也可能是阅读能力蜕化,一天到晚,只是在瞎转悠,到底有多少收获,恐怕只有天知道。
孩子读书,大人为什么老是干涉,似乎只有读规定之书,才算合格,读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书,好像就是大逆不道。我发现,许多时候,大人与孩子会因为书的问题大动干戈,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书,孩子不愿意读,或者读起来粗枝大叶,另一方面,孩子喜欢读的书,大人未必放在眼里,老是觉得不务正业。大人与孩子似乎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找不到可以连通的地方,出现孩子挑书大人抱怨,大人买书孩子不乐意的现象又有什么奇怪呢?
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书籍也从内容与形式上发生根本的改变,如果大人不能与时俱进,老是以功利性来看待孩子的阅读,恐怕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阅读环境都会特别糟糕。如果大人想要与孩子取得阅读上的共识,就应该学会等待。不同年龄的孩子,会选择不同的书来读。我从来不苛求咱家小子一定要读什么书,陆陆续续买了几千本书,放在书架上,咱家小子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抽出几本来读。当然了,小子读的书,我也没有少读过,在共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切磋书的经典,搞得家里其他人会莫名其妙,我们却乐在其中。读书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儿,而是一家人围着桌子,读并快乐着。
我特别羡慕这样的场景,一群人围着烧得正旺的炉火,非常开心地读两三本书,再手舞足蹈地交流书的细节,人人都连讲带演,不知不觉天以大白。读书之乐,不在于得到多少,而是从书的世界里得到一份宁静,得到一份境界。一个人只要有了宁静和境界,走到哪里,都会在社会这本大书中找到生活与学习的情趣。
春天花会开,鸟儿自由自在,可时光短暂,又有几人理解孩子真正读书的快乐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