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大格局从何处来?

(2017-09-26 07:28:59)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人生大格局从何处来?

人生大格局从何处来?

不是所有人都能修炼人生大格局,许多人在花花绿绿的世界里,往往会“济济于富贵,戚戚于贫贱”,不由自主地陷入自私自利之中不能自拔,得到的恰恰是猥琐与无聊。人生大格局从何处来,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都在“上下而求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追求人生大格局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因“曲高和寡”而孤独前行,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鸟一样,时不时会遭到蜩与学鸠的嘲笑。孟夫子说过:“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我想,人生天地间,在仰望苍穹之时,都会扬起雄心壮志,等到被世间大染缸抹黑了,似乎辨不清黑白,又怎么可能保持人生大格局呢?

人生大格局在于无私,如果没有无私之心,就算知识再怎么渊博,恐怕都不过是小资情趣而已。风花雪月,人生一辈子实际上太过于短暂,蓦然回首,夕阳西下,已是黄昏之时,不免忧愁,为啥呢?名利渐渐变成了浮云,人生到底追求什么,难免会含糊起来。

人生在世,天地无私,人想要站得高,看得远,修炼大格局,当然也要无私起来。屈大夫如果心底老是装着如何谋取高位,而不在意楚国的危亡,说不定能够窃取更高的位置,但这一切不过是追名逐利之徒中的一员,又有谁还能记清楚呢?多少追名逐利者,他们在世时不可一世,等到归于尘土,就算陪葬了多少金银财宝,也不过是盗墓贼赚钱的门路和考古学家做学问的工具而已。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天地间无私才能造就人生大格局。“无欲则刚,有容乃大”,人世间可谓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时刻都在做选择题,到底是在追求大格局,还是堕落于平庸之中,稍不留意,你就会愈发榨出个小字来。海洋之所以大而无边,就在于“海纳百川”,我们常常会因找不到人生大格局而苦恼,殊不知,不能跳出五行中,老是在自我设定的圈圈里打转转,当然没办法“择高处立,向宽处行”了。

世界之大,在于心地有多宽,人世间最宽广的不是天空,更不是海洋,而是人的心。心为何物,就在于到底追寻什么样的大格局。人的大脑里到底装着什么,从欲望上来看,不免会贪图安逸,而害怕吃苦。实际上,富贵十之八九都是人堕落的魔床,多少英雄志士,倒在温柔乡,不能自拔,硬是把大好的局面葬送。

人生天地间,只有做到无私,才能天地人合一。康德认为决定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的关键在于是不是仰望苍穹和坚守内在德性,我想,认清自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管外面刮多大的风,都一路向前走。无论外面多么的漆黑,都会得到明天的曙光。鲁迅先生曾经描述过一个人,一直在走路,就像夸父逐日一样,前面到底是鲜花还是坟墓,都没办法阻止前进的步伐。事实上,我们不是苦恼于赶路,而是在于心态的失衡。人之所以猥琐,就在于自私自利,一大失去,就会茫茫然如坠无底深渊。大凡无私无利智者,就算处于漆黑一片的地狱,都不会掩盖其发出智慧的光芒,否则,佛祖也不会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正因为如此,地藏王菩萨才会发愿,只有拯救了地狱所有堕落的灵魂,自己才回到西方极乐世界。

心中无私在于普度众生,而不是满足自身的欲望。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人间之苦,就在于没有大格局,只是在无边无际的欲海中挣扎,哪怕稍微回头,都会发现,超越自我,就会春暖花开。名利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不过是人间的过客,如天上的流星,到底能给历史带来什么,就在于到底有没有追求人生大格局了。

一切的一切都得建立在无私基础之上,才能走出一个新的天地来。如何保持无私之心?我想,不妨读万卷经典之书,行万里人间之路,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东南西北风”。读万卷经典之书,不在于增长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与古之先贤对话,保持内在德性。孔子之所以是大圣人,不就在于孜孜不倦的读书,乃至于梦中都能与周公神交了。见贤思齐,人只有与高尚的人一起,你才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不是自我陶醉,似乎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读书,在无私者心中就是在修炼德性,如果心术不正,读得愈多,心底反而愈是猥琐不堪。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借助匡超人来讽刺一些读书人的悲哀历程,如果不是学了一点文章,说不定匡超人还能保持心地善良嘞。先哲读万卷书,绝不是为了赢得所谓的虚荣,而是在保持高尚的节操。刘禹锡尽管命运不济,但从来没有改变人生大格局之追求,深处陋室,却能处之不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调素琴、阅金经”,入世与出世,不在于沽名钓誉,而在于无私,如姜太公直钩子钓鱼,痴迷于名利者,哪怕最简单的社会法则,都会因自私自利,变得复杂起来。

我们常常苦恼于人情之复杂,就在于没有看到大格局。读书再多,不能普渡众生,恐怕也不过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侠之大者,忧国忧民”,人生之大格局就在于如何才能更好地替天下百姓而忧。柳宗元被贬地方,过着戮人的生活,为什么能自我解脱,就在于关心民生之疾苦,《捕蛇者说》至今读来依旧有着极强的意义;范仲淹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就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中不装着天下百姓,老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就算满肚子学问,恐怕也不过是不合时宜,皮相而已。民生之疾苦,只有不怕劳苦,勇于承担,再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文字写得玲珑剔透,但没办法让人津津乐道,就在于没有大格局。心中装着天下,气吞万里如虎,卷起千堆雪,往往才能西北望,射天狼。

大格局决定了大人生,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山高人为峰,与造物主游。(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