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评论专稿】学校公平分班为啥拒绝人情网?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蒲公英评论专稿】学校公平分班为啥拒绝人情网?
开学季,对于学校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分班事宜。一方面关系到教师的考核利益,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学生的意愿,来不得半点马虎,也是许多分班操作者特别紧张的一件事儿。每逢分班之时,许多人打听什么时候分班,一些领导只能无奈选择躲开,毕竟人情网就算你脑袋瓜在好使,恐怕都是绕不开的痛苦事。
学校分班从教育可持续发展来说,公平是关键,只要存在强与弱,就会给后来的管理带来许多麻烦。我认为,分班想要公平、公正,从学校决策者到操作者,都需要从学校的大局出发,而不是为人情世故所左右。心中没有任何杂念,才能确保分班不走型。许多分班为什么不伦不类,就在于渴望从班级中获益的人太多了。他们或者是教师本人,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有头脸的人,只要分班风声一起,十之八九都在打听消息。分班参与者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一些人盘算着,到底谁可能参与到分班工作中去。学校里,上至校长室,下至教导处,都会成为社会上下关注的对象。原因很简单,校长室掌管着决策权,教导处拥有操作权,彼此结合才能让分班进行下去。公平分班,需要所有分班参与者都能铁面无私,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些人喜欢做好好先生,最终让分班变了味儿。分班的核心点就在于到底是谁做班主任、有哪些老师任教,班上的学风到底会怎么样。许多家长在学校分班之前,打听消息,一旦消息属实,就会找门路,难怪许多次分班,最终都没办法接近公平。我想,突破人情观念,就需要学校从师资配置上均衡,而不是厚此薄彼,否则,班级之间很难求得平衡。
从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判断,分层办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许多学校由于师资状况参差不齐,无奈地只能有意无意让班级存在差别,这也是许多家长之所以削着脑袋打探消息的原因所在。分层教学,有利于积极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一些有特殊关系的人,当然希望自家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正因为学校可能存在重点班或者特色班,一些家长才会千方百计拜托各种关系。然而,学校如果存在重点班或者特色班,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可以说,没有过硬的人出面,一般情况下,想要进入重点班或者特色班就难上加难了。学校想要公平分班,就需要打破特权思想,真正意义上凭实力说话,才能让分班变得合理起来。也就是说,分班的原则要公开量化,而不是搞暗箱操作,分班才能有底气。一些学校,分班之所以困难重重,就在于一些人不按照具体的规则办事,老是想着天上掉下虾饼,当然会闹得纷纷扬扬了。
分班的理想化在于公平、公正,只要分班决策者与操作者不存私心,一切凭实力说话,才能平复人心,给后来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方便。事实上,分班不仅要着眼于本身,更需要有后续措施,那就是如何考核班级的问题。家人也罢、教师也罢,他们希望分班的理想状态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不是一开始就输别人一大截。家长渴望有好的教师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而教师也希望有一群优秀的孩子,自己可以在同事面前名列前茅。只要分班存在私心杂念,搞所谓的暗箱操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东窗事发,就有可能给管理带来难度。当然了,就算班级总体实力上非常接近,但学科之间依旧很难达到完全的一致,这就需要在教师考核上更加注意合理化。学校层面的教师考核只有着眼于班与班学科的差异性,才能让考核更加的公平、公正。我们的教师为什么喜欢发牢骚,就是学校在分班与考核时存在不公平现象,难免会影响工作情绪,尤其是阶段性总结得失时只注重客观原因,不去认真分析主观问题。
班与班之间公平只有拒绝人情网在其中,我们的教师与孩子的竞争才具有可比性。人总是有尊严的,心平气和竞争了,才有利于营造你追我赶的局面。时下,许多学校管理者之所以难以有所作为,就在于私心太重,搞得整个校园乌烟瘴气,当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人心齐,泰山移,学校有必要以公正、公平为原则,让一切操作都在阳光下,人才能心服口服,干什么事儿才能尽心尽力。
我发现,广大教师一旦在同一起跑线上,学校管理者不再厚此薄彼,可以肯定,从公平分班开始,一路下去,哪怕生源再差,困难再多,条件再糟,都会破茧成蝶,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