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评论专稿】面对“择班热”,谁给校长躲猫猫解围?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蒲公英评论专稿】面对“择班热”,谁给校长躲猫猫解围?
据蒲公英评论报道:距离开学仅余半月,部分优质中小学校长、书记、主任玩起了“失联”,电话打不通,微信留言石沉大海,连QQ签名都直接变成“闭关勿扰,失联勿忧”,意恐开学分班在即,人情干扰过多招架不住。(8月17日武汉晚报)
诚然如李纪超老师所说,只要在建立刚性编班规则、均衡师资生源配置、引导教育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等方面下功夫,我们的校长就不需要躲来躲去了。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又有谁不知道这样的道理。一方面,国家教育政策不允许存在特殊班级,另一方面,均衡师资配置,这是学校良性发展的最好途径。只要班级在学生学业水平、教师在业务能力上趋于相近,最好相同,学校就会在考核上打开方便之门。学校平日里之所以矛盾重重,说到底就在于班与班之间的不均衡。
从学校和谐发展的角度判断,绝大多数有良知的教育管理负责人都在强化均衡分班的必要性。只有班与班在分班时趋于均衡,竞争才具备公平性,学生也罢,教师也罢,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的进步。当然了,班与班之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一学年)的学习,可能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不一样,也可能是教师的水平千差万别,渐渐地存在一定的差距。正因为如此,想要学校维系公平教育氛围,我认为有必要打乱重新分班。诚然,这样的做法存在一大弊端,那就是学生可能产生错觉,愈是到最后,愈是不再听老师的指挥,心中嘀咕,下一学期还不一定在哪个班呢?
从学校层面看,我认为要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抓学生学习并不完全是老师的事儿,更需要学校相应的措施来加以维护。师生之间,当然需要我们的教师讲究教育技艺,尽可能让更多的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学校,我们有必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学生考核体系,一方面,学生的学业尽可能与期末荣誉挂钩,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补考制度,让一些学习不理想的学生紧张起来。这些的实施有利于克服重新分班存在的弊端,让广大师生在心悦诚服中合作与竞争。
当然了,班与班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与教师的水平存在差异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与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想办法消除这样的差异,班与班之间才有可能一直保持在相近的竞争水平上。想要没有特别的班级,学校就应该有特别合理的制度来解决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可以说,家长们之所以存在“择班热”,我认为依旧是学校在消除班与班之间差距上没有相应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学校有必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师生考核机制,形成长期跟踪体系。无论什么样的学校,都会在一定的时段进行相应的检测。这样的学情检测千万不能轻易滑过去,学校有必要认真分析,教师有必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家长有必要对学业水平进行客观的评判,唯有如此,班与班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才能让教育发展充满着活力。师生考核机制不仅要着眼于结果,更需要在意过程的管理,一旦良性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形成了,班与班之间的差异会渐渐消失,学校的竞争力自然会提升上去。家长不在着眼于个别老师,而是无限信任学校,我们的校长又何必为家长的“择班热”而东躲西藏呢?
其次,建立教师之间的合作共赢工作体系。时代的发展,个人英雄已经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自己才能走得更远。教育本身就是特别复杂的过程,作为教师,更需要建立合作共赢工作方式。在考核教师机制上,我认为最好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捆绑式考核,才能让同学科的教师增强合作意识。教师形成了合力,就会着眼于学科的发展,共赢的局面就会出现。许多学校,班与班之间存在差异,就在于没有建立合作共赢的工作体系,可以说,更多的集体备课组都是名存实亡。学校想要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充满着竞争力,我想,备课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在家数老好,出门数不到”,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让教师之间扬长避短,才能让班与班之间维系在较小差异水平上。
最后,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去,尽可能消除班与班之间的差异误解。许多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委员会是名存实亡的,这往往带来的后果是家长愈来愈焦躁不安,总觉得孩子的学习存在先天性缺陷。我认为学校的一切,作为家长都有知情权。一方面,我们应该真正重视家长委员会,定期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平日的学习和阶段性学业水平。只有家长委员会真正发挥作用,我们的家长才会信任学校,不至于为孩子的未来学习而焦躁不安。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利用有效平台(比如学校橱窗、微信公众号、家校通等)宣传学校的动态,最好能以迅疾的速度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据说,新加坡等一些先进教育国家,他们就能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尤其是上课表现,只要家长打开网络,轻轻点击,学校里的一举一动都能一览无余。学校全方面向家长开放,有利于学校更加规范的发展,更能消除班与班之间差异的误解,又有什么不妥呢?
我想,只有学校真正在班与班之间差异上下功夫,我们的家长才不会利用各种关系找校长、书记、主任的麻烦。诚然,校长、书记、主任又何必躲猫猫“玩失联”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