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书写点滴人生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活着为了书写点滴人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灵感的天堂,没有谁不再苦苦“推敲”,难免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须根”,纵然是“十年磨一剑”,未必“一举成名天下知”。
活着为了讲述,马尔克斯之所以写出别样的文字,不在意世俗到底评价的味道为何,在意的是一个人的存在到底为何。读马尔克斯的文字,艰涩难懂,没有一颗安宁的心,我们恐怕头皮要发麻。经典并不迎合大众,恰恰在引领潮流。有句玩笑话,说的是丈夫写的文章,曲高和寡,老婆却特别喜欢,每每睡觉之前,都会读上几页。丈夫特别好奇,问自己的文章有何妙处?老婆迷糊着眼睛答道:“无他,催眠而已”。许多大师的经典之作,绝不会为了迎合世俗的烦躁而忘记思想深刻表达。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历程中,活着的意义就在于畅意表达内心的世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仰望苍穹,我喜欢问自己,到底如何才能写出满意的文字来。回顾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文字似乎成了不可忘记的朋友。无论一天的工作如何繁杂,只要坐下来,整个人都变了样。不在键盘上滴滴答答的跳上圆舞曲,哪怕是吞吞吐吐说几句话,都会如吃了人参果,浑身所有毛孔都特别舒服。
心心相印,在功利者眼中,无非在意一个“利”字,看上去似乎在帮助世人,实质上希望从世人的手中拽出更多的油水。“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文章的“清水出芙蓉”在于“遗世而独立”,智者就像一只孤傲的老鹰,在苍穹之巅,俯察大地之是非,仰望苍穹之变幻。没有名利之心,写出来的一切不免任意东西,找不到南北。
智者立世,似驾一叶扁舟,在潮起潮涌中闲游,如一盏明灯,给予人间希望之光。真理真正的经典绝不会迎合大众,哪怕高山没有水流,岁月到了尽头。一切似乎在等待,孤独一生无所谓,相信在未来的世界里,总归有三两个知己,又有何悲哀呢?
写文章为了表达,表达到底为了谁?人人希望自己是救世主,可惜的是,真正能够拯救世界的不是技巧,而是思想。思想在孕育中沉积,随着时间的酝酿,渐渐散发出浓浓的清香。如果一个人在思想之水的浇灌下,内化成心中的信仰,天地间就会变得愈加亲切起来。天地人合一,思想之光照亮着文字世界,让生命之河幸福流淌。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思想如清纯之水,在三言两语中点化世人,只要愿意,你就会在细细咀嚼中让生命得到思想的洗礼。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如果没有了思想之水的浇灌,就有可能灵感枯竭,要么是曲高和寡,要么是庸俗不堪。文章的生命在于智者的思想,无论文以载道,还是文以传道,都在强调道的作用。老子出关“五千言”,深奥难懂,没有一颗平静的心,又怎么能领悟其中滋味呢?古往今来,智者之书在艰涩难懂与通俗易懂之间徘徊,就像高雅的京剧,在嗜好者疲惫之时,偶然有打诨之戏,你在嬉笑之中似乎得到了什么,又说不出来。
岁月如杀猪刀,你的文章如生命一样,也在不断生长。刚开始涂鸦文字,不知天高地厚,只知肆意妄为,看上去洋洋洒洒几千,读来流畅痛快。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读的书多了,不免笔下如千斤坠,文思难如泉涌,断断续续,反而会不知所云。《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荷马史诗》之所以传颂不绝,人们依旧在谈论莎士比亚的作品,……一切都与思想穿越时空有直接联系。余秋雨先生发现,伟大的作品就像迷宫一样,表面上呈现的与骨子里反映的未必在一条线上。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在拨开云雾之时,看到灿烂的阳光。
也许有人在脂砚斋评判《红楼梦》时多少让世人着迷,但到底有没有了解作者真意,恐怕就很难判断了。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生写作的意义不在于如何表达,而是让走进的人了解其真谛。俗话说:“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解读过程中,我们不要怀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唯有感谢读者创意表达,作品生命才能得以延续。
许多迎合世俗的作品,可能暂时性取得效应,但想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没有思想的穿越性,注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经典作品未必如世人的法眼,陶渊明先生的田园作品如果不是唐宋人的挖掘,又怎么可能流传千古呢?在钟嵘的《诗品》里陶渊明的作品未必上乘之作。难怪许多高水平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名常常在身后,在一定程度上,智者有必要忍受寂寞,而不是在热闹中忘乎所以。
活着甘愿寂寞,在清贫的世界里傲然霜立,真正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才能奏响生命的乐章,写出伟大的作品来。思想鹤立独行者,不在意别人的是非评判,路上可能寂寞异常,痛苦不堪,难免会绝望透顶。思想的种子在萌发之时,可能异常脆弱,但只要慢慢成长,总有一天会成为庇护人心灵的大树。
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苦苦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宁愿放弃王位,在别人眼里,简直是神经病一个。乌合之众有时会看不懂智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喜欢喋喋不休的议论,等到智者头顶上真正光芒万丈,又有谁不顶礼膜拜呢?大凡真正的智者,他们活着为了书写人生,让世人更好地活。
世人不解智者的声音,只知以平庸的目光来处理是是非非,殊不知,伟大来自于思想,奇迹来源于思考。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何必哗众取宠,随波逐流,在不经意间,你会弹奏一曲,无论天之涯,地之角,到处是天籁之音,又有什么不好呢?
人活着,就像在泥淖中的乌龟,整日里在挣扎,就算长命百岁,又怎么能理解来到世界的意义呢?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在人生历程中,我们哪怕是沧海一滴,都要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子般的光芒。
烦躁不堪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祈求得到更多,哪怕写一点豆腐块,都在想,到底有多少人欣赏。真正的文章不在于得到多少知己,而是在不断地修心养性。人生就是在不断奔跑,随时都在禅的世界里遨游,如果不能了解自己,知道天高地厚,就会妄自尊大,在别人的吹捧中忘记了到底几斤几两。
认识你自己,人活着有必要听取善良者的忠告,但绝不为世人言论所累,写出一些看似热闹的文字,到底有多少收获,恐怕就很难判别了。艺术的创造,绝不能丢弃思想的酝酿,思想走多远,文章的生命就有多强,哪怕一粒沙子,都会在思想的浇灌下闪着金子般的光芒。
人生本来就是一本大书,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多想想,在思想的浇灌下,到底灵魂有没有得到洗礼。仰望星空,攀越高峰,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的渺小,走向人间,了解人生,我们才能明白自己的责任。
天下之忧乐,唯有唤醒,让更多的人在思想的浇灌下,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为构建和谐幸福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何乐而不为呢?(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