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选优秀教师活动变了味,问题到底在哪儿?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票选优秀教师活动变了味,问题到底在哪儿?
据蒲公英评论网报道:近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票选优秀教师该叫停了》。文章称,近年来,基层教师质疑年终优秀教师评选标准、评选方式和评选程序的声音不绝于耳,主要原因就在于标准不明确、以投票为主、程序不透明、人为因素过多以及结果缺乏说服力。
这些年,笔者也参与了许多网络票选之事,看着一个个候选人的优秀事迹,真的很难取舍,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向,确实需要花费很大工夫。事实上,票选优秀教师并不是教育界独创,在其他行业并不少见。比如,我们到银行去存钱、到广播电视台去缴费,都会发现柜台边放着意见箱或者给工作人员打分机器,每每操作完毕,工作人员都会满脸微笑地希望你给予一个好的评价。
我觉得政府机关人员在平日的工作过程中接受群众的监督,这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如果没有这样的监督体系,说不定有些人员就会工作粗暴、玩忽职守。再说了,一些销售部门,他们在产品后继服务中,只要是上档次的企业,都会随机电话咨询,目的依旧是希望自己的工作人员能够尽心尽职,而不是敷衍了事。
所谓评价,最最公平的恰恰在平时,而不是阶段性的网上拉票。我想,评价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工作,让员工们的行为更加规范。事实证明,只要过程性评价系统存在,我们的服务才有可能不断进步,这也是许多企业、事业单位推行满意度评价的关键所在。与之不同的是,优秀教师评价,并不是过程性考评,而是结果影响的扩大化。
毋庸置疑,许多优秀教师票选,组织机构的目的并不完全在于评选优秀教师,而是让参与投票的人在学习先进事迹后,更加规范自己的行动。与其说是评选优秀教师,不如在于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感人事迹,我认为这样的初衷不容否决。事实证明,读优秀教师候选人先进事迹,你确实能够为其敬业奉献精神所感动,就像刚刚不久,姚明的11号球衣在休斯顿火箭的主场退役,相信对后来球员的激励是很大的,否则,哈登也不会创造出数字上的奇迹。我想,传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领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不能够存在私心,更何况参与活动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难免会鱼目混珠、利令智昏,导致本来宣传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活动变了味。许多时候,不是在选优秀教师,而是在完成任务。由于网络投票,范围特别的广,我们很难监督其公正公平的执行。
首先是优秀人物候选人,他们的事迹到底能不能经受考验,有没有虚浮夸大之嫌疑。有这样的一种奇怪现象,许多所谓的优秀教师、教育专家,他们不会在家门口摆擂台,原因就在于自己所做的、所说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周围的人一清二楚。推而广之,那些参与优秀教师评选的人,能不能保证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是实实在在,经得起推敲的。实际上,你点击那些优秀教师的事迹,无一例外的都是克服多少困难,挤出多少时间,给了孩子们多少教育。当然了,带病工作、放弃家庭,几十年如一日,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我们在感动之余不免困惑,难道教师就不是人,一个个都不食人间烟火。大伙都心知肚明,如果连先进事迹都写不出味道来,又怎么能够让更多的人投票呢?为此,许多优秀教师或者教育部门,他们会主动邀请一些当地的笔杆子,写出优美灵动而感人肺腑的文字。人一辈子,最大的困难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不足,正因为如此,卢梭先生的《忏悔录》才显得弥足珍贵。
认识你自己,在票选优秀教师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优秀教师候选人为了优秀而优秀,最可悲的是,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还要求当事人造假,目的在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就决定了优秀教师评选工作需要参与的单位保持一颗公正的心。
如果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只想着捞政绩,不想着实事求是,就有可能在参与活动中变味。一方面,在优秀教师候选人材料准备上完全是芝麻小的事儿也会夸大为太阳般的。可以说,只要是哪位教师生了一场大病,或者稍微出色一点点,立马坐不住了,一大批人跟在后面敲锣打鼓,生怕别人不知道。不是有些优秀教师候选人都特别纳闷,我写出来的都是真实的东西,怎么上面依旧不依不饶,还要反反复复地让修改。说实在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既然让你成为候选人,自然希望尽一切可能性成功,否则,面子上怎么能过得去。可以说,许多候选人一旦走了流程,不再为自己,而是在为一个单位的荣誉而战。话又说回来,最终的受益者依旧是优秀教师本人,这也是许多候选人愿意跟在后面虚报材料的关键。我认为,在优秀教师票选活动中不妨设置一个环节,那就是举报电话,如果候选人提供的材料不真实,就可以直接取消参选资格。我们有必要相信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试问,票选活动,没有广大群众的监督,又怎么可能公开、公平、公正呢?
最可悲的是,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他们为了脸上的荣光,竟然以学习候选人为名,故意搞一些拉票行为。事实上,这样的拉票行为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变种,目的就在于以自身的能量来影响广大投票者的判断,最大限度地把候选人推到新的高度。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活动投票者需要有着合理、公正、客观的评价,然而,这样的评价很难实现,原因就在于候选人多如牛毛,似乎级别越高,越是应接不暇,为此,只能以任务方式来完成。
一方面,许多参与投票的人对候选人并不熟悉,他们了解的不过是候选人提供的事迹,完全是纸面文字,到底存在多少水分,无论是谁,真的很难判断;另一方面,参与投票者十有八九都是一些普通教师,平日里工作本来就特别忙,如果在摊上这样的事儿,何必花费多少工夫呢,不如按照一些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两三分钟搞定,既不浪费时间,又不得罪人,又有什么不好呢?“君子成人之美”,在票选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更何况自己不过是旁观者,又有什么必要绞尽脑汁,为选不选谁殚精竭虑呢?
候选人在一些教育机构的组织下让事迹材料水分多多,地方教育机构为了成绩拉选票,而参与投票者不愿意花大力气去评判,这一切都造成了整个票选活动的漏洞百出,选出一些不恰当的优秀教师人选又有什么关系呢?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师评价并不在于结果,而是过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果我们妄图以结果来影响一大片,无疑初衷是好的,可惜的是,人心险恶,难免会被功利迷了心窍,最终带来的只能是失败的优秀教师票选。
许多教师每每听说地方上在吹嘘某位优秀人员的先进事迹,不免哂然一笑,问之,“无他,不过是自己挠痒痒让自己笑而已”。如果我们的优秀教师评选能够建立在平日事迹点滴收集的基础上,相信,如此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规范广大教师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评选出教师信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来。
看来,我们的教师票选工作不是一禁了之,而是需要从各方面环节去深思并完善,让优秀教师票选活动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整个教育界的办学水平,那才是每个人希望得到的。(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