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名著与别样多彩的人生

(2016-12-18 09:10:50)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文化漫谈

四大名著与别样多彩的人生

四大名著与别样多彩的人生

四大名著,即《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从小我们就在欣赏,渐渐地化作生活的一部分,指引着人生不断前行。

岁月的流逝,不知为啥,不同时期,想到这四大名著,感觉自然不一样。小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故事;长大了,看到的是故事所带来的启示;如今,到了不惑之年,想到的恰恰是永恒的人生。

随着认识的加深,我似乎不在意《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打打杀杀,反而更在意《红楼梦》、《西游记》所孕育的人生真谛。可以说,《水浒传》、《三国演义》与积极投入社会,想要改变社会有很大关系。

水浒英雄,来自不同的阶层,却希望在人世间维护正义,自然路见不平一声吼,拔刀相助拯救一个光明的世界。可能是人间的是是非非见多了,我发现,水浒一百零八单将,个个都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想要改变世界,可又犹豫徘徊,最终只能是乌托邦式的大白话。我相信,就算精明的宋公明、吴用,都会感叹,腐败的朝廷啥时才能够见到幸福的曙光。人一辈子总得活着,可岁月不饶人,环境绝不会放纵每个人,想要改变世界,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读《水浒》,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你就会特别愤青,似乎社会上下都是高俅、蔡京。殊不知,天下熙熙,林子大了去了,什么玩意都有。拯救社会,我们从心底渴望成为时代超人,像《三国》里的英雄豪杰一样,让智慧和力量来改变一切。

《三国演义》,稍微上了年纪的人,不会过分在意小说的建功立业,更多的在意英雄的没落。那个天下纷争的社会,无论是谁,只要有一点志气的人,都想在人世间夺取功名利禄。哪里知道,生命不会永恒,都有尽头,这一点,我认为曹孟德有着清醒的认识。天下人得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可想要做到真正的大德,一切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能建功立业又有什么价值呢?人到中年,见过了许多繁华,当然更需要思考英雄之后到底该怎么办的问题。

人生往往复复,无非是堂吉诃德式的幻想,似乎自己就是一个超人,能够改变整个世界。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超人,说到底,就是超级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带来了快感。无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眼下的一些动画片,几乎都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不仅仅小孩子喜欢,大人们也愿意翻一翻。人生所处的环境往往就是风云变幻的,等到稍微有了点见识,就希望自己是曹孟德、诸葛亮,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一切。拼死拼活的工作,不知疲倦的奔波,目的就是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三十而立,这时的人们又有几个不希望建功立业呢?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都想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样,每天都会遇到一些挑战。可以说,最危险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消停,搞得自己整日里患得患失的。一些坚定不移的成功者,他们领悟到了取经团队的真谛,团结与合作似乎成了制胜的法宝,一路向前,自然会找到成功的彼岸。然而,我们当中也有一些自以为是者,他们眼睛里没有别人,老是想着好处被别人拿去,折腾来折腾去,结果可想而知,往往失败者居多。

别忘了,取经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而是全天下的。如来佛祖设计了取经的游戏,不是为了唐僧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而是取来真经,拯救在地狱中的人们。我们老是想着自己,忽略了天下,难怪不同的人看四大名著,得到的是不同的见识。取经团队,他们与平常家庭一样,照样存在喜怒哀乐,但是,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够战胜困难,走向幸福的西天极乐世界。社会的竞争加剧,我们需要强调团队的力量,如果强调单干,想要闯出一番天地,那只能是白日做梦。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十之八九都是太过于在意自己的得失,忘记了一个团队到底需要什么。一个人只有做到真正意义上忘我,才能够在逆境中奋起,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为什么不如意居多,说白了,就是我们依旧沉浸在《水浒》、《三国》之中,很少把个人的名利置之度外。人一辈子都在修行,只不过有些人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迷惑,很难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突破,自然没办法领悟到人生的归宿到底是什么。

人为什么要与哲学联系在一起,就是哲学可以思考人生。我们在人世间行走,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没办法认识自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真正睿智的人,一定参透了自己到底从何处来,到何处去。那些痛苦生活的人,往往不能够认识自我,喜欢随波逐流,得到的当然是源源不断的痛苦。不要以为一个人忙碌才是痛苦,一个人无聊也好不到哪里去。内心的平和才是一个人是否痛苦的关键,我发现,如何与自己相处,这才是一个人一辈子需要修行的重要课题。

这个修行的过程不是《西游》给予的,而是《红楼梦》所带来的。《西游记》只不过描述了一个人修行的过程,而不是修行的内容。《红楼梦》开宗明义就是“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样的大白话,如果不能够辨别真与假,没办法参透世情,恐怕只能一辈子痛苦与疲倦。四十而不惑,人生在世,我们面对着是非成败,似乎一直在告诫自己,到底谁是坏人,谁是好人。然而,人毕竟是复杂的动物,好与坏只能在一念之间。我们只有在真与假、无与有中游刃有余,才能够不比为生活中的得与失而痛苦不已。

世事、人情,一辈子的学问,谁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可以说,四十岁之后就会变得安详与快乐起来。华山论剑,欧阳锋、洪七公、段皇爷、黄药师在品论天下到底谁才是第一,殊不知,真正的天下第一恰恰不在他们当中,而是早已不在乎名利的周伯通,率性而为,随性所欲,又有几人能与?

贾宝玉,一个大观园的公子哥,从小生活在锦衣玉食当中,不知道老百姓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然而,天地无常,在皇权相争之中,大观园很快破灭。这位公子哥经历了牢狱之灾后,只能沦落街头,削发为僧,俨然是第二个甄士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一切都在演绎着人的地位与权势并不那么理所当然的永恒,随时都有可能烟消云灭。在得意时不要忘本,在失意时不要丧气,只有做到心如止水,才能够在嘈杂的人世间幸福遨游。庄子曰:“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必要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呢?读一读《红楼梦》开篇的《好了歌》、《好了歌注》,你就会明白,繁华虽好,只不过不是久恋之所,只有看破一切,我们才能够在平淡的日子里看到温暖的阳光、洁白的月色和静谧的星辉。(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