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看教育未来

(2016-09-30 13:19:02)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看教育未来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看教育未来

同事竭力推荐看印度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我半信半疑,但百闻不如一见,出于好奇,还是下载至电脑,略微看了不出十来分钟,就被扣人的情节给吸引住了。毕竟这是一部有关教育话题的电影,相信对自己和学生理解教育未来一定有所帮助。

我硬是挤出时间让孩子们看完了整部电影,没想到孩子们竟然也特别投入,从头到尾很少有走神的。教室里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不知为啥,我觉得异常觉得沉重,也许教育的现实着实让人没办法高兴起来。老舍先生认为喜剧就是人笑了之后更多的是沉思,我从这部电影看到的更多的是对教育未来的思考。

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人说,只有不断地思考教育的本质,才能够让教育不至于在急功近利的轨道上迷失方向。与《死亡诗社》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把主角交给了学生,而不是一个老师在战斗。我发现,未来的教育不完全是教育工作者所能决定的,而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不是填鸭式,更不是在教师的压迫下成为僵死知识的奴仆,而是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创新的结果。主人公兰彻并不是知识学习的随从,而是知识搭建的创造者,竟然在六年级时就自学完十年级的一切。正因为主动学习,不断地理解知识的真谛,这位可爱的学生走进皇家工程学院才有挑战一切世俗教育体制的资本。我们许多人在评议这部电影,似乎都在为主人公的恶作剧而沾沾自喜,殊不知,想要在当下教育体制中赢得尊严,依旧应该是知识学习的主人。电影一开始,每个刚刚进校的学生都需要向老大哥屈服,然而,可爱的兰彻没有弯下身段,用自己的智慧让学哥特别狼狈。知识不是用来赢得未来的利益,而是给予生活以情趣。兰彻用智慧让自己迅速成为校园的焦点,也与病毒院长产生了直接冲突。师生矛盾的焦点恰恰是电影现实与理想的最好判断,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兰彻那样的生活,但现实又在病毒院长的圈圈里徘徊。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兴趣还是希望得到更好的待遇,电影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发展中不断地在思考到底如何才是教育的真谛。

皇家学院希望以成绩的排名来给社会提供不同等级的社会人,只要学习优秀,不管你到底有没有创造力,总能够得到上帝的宠爱,自己可以幸福的享受来自优秀所得到的一切。查图尔就是在体制教育下的坚决支持者,他学习认真,满脑子渴望得到优异的成绩,以便在社会上能够出人投地。一次滑稽的演讲,这位可怜孩子竟然没有怀疑事情本身就是恶作剧,迷信老师说的就是没有错,竟然不动脑子地在教育部长面前大发厥词。故事就是从这场恶作剧正式拉开了序幕,在兰彻与查图尔之间,到底谁才是未来社会的赢家,我们看到的是兰彻和他的伙伴一次次面临着被开除。

教育到底在为谁服务?我们从影片中听到的是笑声,看到的恰恰是眼泪。拉朱,兰彻的好朋友,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工程师,只有如此,整日里烧香拜神,目标就是渴望以行动来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试想,教育确实是许多孩子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我们生怕失去往往会战战兢兢,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才能够闯出一个理想的道路来。拉朱有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场,母亲唠叨不断,姐姐因为家庭问题没办法嫁人,这一切都给其带来了压力,搞得自己只要遇到考试就没办法冷静下来。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这个可怜的孩子成日里患得患失,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如果不是兰彻的帮助,拉朱迟早会陷入崩溃之中。拉朱父亲突然病重,兰彻与皮娅竟然利用电瓶车解决了难题,让一位可怜的老人生命得以延续。拉朱之所以要跳楼自杀,不为别的,他不可能在家庭的期待与朋友的情谊之间做出抉择,只能选择结束生命妄图拯救思想带来的痛苦。生命可能消失让拉朱得到解脱,但人间的真情又让这位可怜的孩子有了生命的进一步思考。活着比什么都来得珍贵,可以说,是兰彻、皮娅和法汉用行动唤醒了拉朱求生的欲望。

电影开头,病毒院长就在新生面前大呼小叫,只有不断地竞争才能拥有最美的未来。教育的大背景就是竞争,如鸠占鹊巢一样毫不留情。这位可怜的院长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受害者,他可怜的儿子因为没有选择最终带来的是命运的终结。然而,这位固执的父亲直到最后才了解了真相,在小外孙降临之时,不再要求其成为伟大的工程师,只要喜欢就算做一名足球队长都可以。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我认为,在教育面临什么样的未来这个关键命题中,我们到底有没有给孩子们带来合适的教育,确实有必要认真思索。事实上,许多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大人们预先设定的。法汉不喜欢工程师这样的角色,痴迷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然而,固执的父亲却不愿意孩子的未来没有好的生活待遇。法汉到底是不是差生,我们如果按照皇家学院的人为划分,可以说,做差生是肯定的,然而,社会存在许多领域,在摄影层面,法汉又是优异的摄影师。法汉放弃社会名声显赫的工程师,在兰彻的鼓励下成为一名摄像师,这样的华丽转身带来的恰恰是合适教育的最美诠释。我们老是以固定不变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到底如何,殊不知,不同的标准带来的是不同的结果。有人说得好,让鸭子与猴子来比爬树,绝对是猴子获胜,假如来比游水,最终得到的恰恰是猴子的一脸沮丧。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许多教育的悲剧,说到底就是没有更多形式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教育到底适合不适合只有孩子知道,可事实却正好相反,我们不管教育到底如何,单一地要求孩子适应当下教育大环境,殊不知,愈是如此,愈是给世界的未来带来灾难。许多特别的人才在统一标准下渐渐平庸,实在浪费造物主的一番心思。试想想,如果不是清华大学校长破格录取,钱钟书也不会有那么大成就。只有不拘一格将人才,我们才能开辟新的未来。

教育固然需要一定的强制,但老是拒绝合适,我们给孩子们带来的往往就是自卑与恐惧。我发现,在频繁的考试过程中,许多孩子愈来愈胆小,不知道明天到底会如此。媒体上时不时有孩子因为学习的问题而选择了继续活下去,这样的悲剧却没有引起世人的足够重视,依旧在学习的起跑线上过分较真,完全忽略了合适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兰彻给了法权告别不合适的勇气,这位未来的摄影师终于用真诚打动了固执的父亲。拉朱不再恐惧,从楼上跳下之后,他不再因为害怕失去而战战兢兢。在面试现场,这位坦诚的小伙子没有因为渴望一份工作而忘记自己需要坚守做人的底线。拉朱没有接受兰彻偷窃来的院长为难自己的试卷,却用真诚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病毒院长在三个小伙子的帮助下终于明白了教育除了需要学习知识之外,更需要人间的温情。为啥自己的儿子会选择自杀,可爱的女儿会帮助兰彻偷窃试卷,只有真正懂得教育的伟大在于人心的温情,这比金子都来得可贵。可以说,兰彻和他的伙伴用行动感动了院长,也让自己终于明白,真正能够成为皇家科学院传人的恰恰是这个看上去大逆不道的学生。

我相信,病毒院长看到宝贝女儿嫁给了印度最伟大的科学家法撒克·旺度(兰彻的真正的名字),心里一定会为曾经的愚蠢行为而深思,这样的思考恰恰是当下每个人都有必要反思的话题。

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只有真正意义上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用心为每个孩子营造合适的成长平台,相信,一个个伟大的社会人才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未来才是最幸福与快乐的。(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