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阻碍教育民主平等化进程

(2016-09-25 08:57:48)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谁在阻碍教育民主平等化进程

谁在阻碍教育民主平等化进程

这几天,绩效考核陆陆续续在我们这儿的学校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声音在校园上空弥漫,似乎很少有满意的。难怪有人说,不如没有绩效,怎么会如此呢?

绩效考核本来是党中央提升教师积极性的最佳手段,哪里知道,不知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每逢绩效考核结果公布之日,都会让置身其中的人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觉。绩效考核,从字面意思上去思考,无非是对教师一学年的成绩与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考核,然而,这样的考核常常因为管理的松散变得荡然无存,难怪许多人都不怎么满意结果的公示。

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哪怕是一分钱,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相互比较中不理解,彼此间相互争吵,完全忘记了平日里的那份和谐。有人说得好,绩效考核自然需要让老实肯干的人不吃亏,但更加可怕的是那些拈轻怕重者也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我不喜欢无缘无故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但也不会带着偏见随意着笔,只愿意找到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绩效考核正常的进程。如果绩效问题搞不清楚,学校的民主平等化发展也不过是一句空话。

也许有人说,一些着笔者喜欢站着说话腰不疼,有意思的是,写这篇文章,我恰恰是站着敲击键盘码字的,不为别的,平日里,我们上课就是站着进行的。如此写作的姿态能够时时想着在课堂上挥洒青春的教师,写下的言论也不会轻轻松松,自然会特别的凝重。

绩效考核的宗旨是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之间因为平日工作的多少与优劣拉开差距,但是,许多学校生怕这样做破坏了稳定,往往会改变,不由自主地朝着人人满意的道路前行。不要以为这样的想法只有基层学校才有,就连教育主管部门都在这样的着手,否则也不会一层层的提取绩效经费,目的就是希望更好地平衡上下的矛盾。

天下没有绝对公正的绩效考核,不知多少基层学校的管理者为之伤透脑筋,夙兴夜寐,左顾右盼,满希望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案来。然而,行政官员的无厘头流动让许多人不敢随意修改方案,毕竟,绩效考核没有依据,一旦产生矛盾,谁也不敢充当炮灰,步入漩涡中去。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为了弱化教师之间的矛盾,许多教育管理者要么随意承诺,要么高高在上,事不关己,搞得整个教育环境鸡飞狗跳。

在绩效考核公布之后,没有谁反省到底是不是对得起这样的考核结果,而是拼着命地想办法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绩效而推出说辞,很少看到知足,更多的是委屈与不屑。绩效考核自从在校园横空出世,基层学校几乎没有谁不担心?本来和谐的校园,因为绩效的公布而人的情绪低落。

我发现,绩效考核产生的矛盾十之八九都是平日里没有认真记录造成的。当然了,绩效考核方案由于没有统一标准,自然众说纷纭。也许有人说,上级不会出台一些明确的思路或者行动指南吗?实际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推卸矛盾,在制定一些指导意见也不会过分明确,毕竟,谁在规定上过分明确,谁就会成为矛盾的中心。学校为了少些矛盾,也会在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内打转转,又有谁愿意成为矛盾的制造者与受害者呢?

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个人如何和谐地从事教化工作让孩子健康成长,可悲的是,这种和谐常常因为绩效的存在而受到冲击。难怪绩效年年有,矛盾时时在。据说,一些学校,人们可能会因为绩效的不公平而整日里吵闹,压根儿不在意绩效的初衷是让广大教师更加努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如果不是一些教师心存良知,成日里纠结于考核结果,学校不知会出现什么样子呢?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教育管理者希望学校上下人人满意,有意在缩短差距上做文章,在平衡成绩上花费心思。原因就在于学校需要各种人,可以说,缺少哪一个都会让许多工作没有了着力点。我们的一些专家喜欢唱高调,总觉得基层教育管理没有魄力拉开教师之间的差距。不要忘记这样的现实,学校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所有人员充当不同的角色。

事实证明,每个人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看到的几乎只是自己如何的辛劳,很少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绩效考核一旦公布,学校上下没有谁不在诉说自己的辛苦之处。

许多时候,每个人不在意到底得到多少绩效工资,关键在同等条件下,只要存在一点点差距,就会误以为自己不如别人,把绩效考核本身全盘否定。事实上,绩效考核正因为需要权衡学校上下错综复杂的矛盾,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向着不公平滑坡。有人说,可悲的绩效考核,有时一线的不如二线工作的,普通教师不如当官的。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一方面是官本位主义在作怪,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从管理层面上去考虑。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弱化矛盾,自然希望团结一切绩效考核的推进者,这也自然带来了一层层提成的现象。绩效考核从一开始就因为教育管理者与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不同,惯例性选择了拉大差距,刚开始,人们还在沸沸扬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渐渐认可了这样的不平等的做法。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行为法则带来了许多人削着脑袋走上仕途之路,难怪基层学校的头头们换了一茬又一茬,真正有能力的人也不过是凤毛麟角。教育管理者不是基层教师选出来的,而是主管部门任命的,这样的任免方式只能让绩效考核愈来愈背离公正性。一边教师希望教育管理者在绩效上与自己享受同等待遇,另一边则是教育管理者抱怨到底啥时候才能够彻底解决绩效问题。正因为如此,学校绩效为了求得平稳过渡,总是在缩短一线教师与非一线教师的差距,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干多还不如不干的现象才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绩效考核固然需要合理公正的方案,这就需要基层学校从实际出发,在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范围内,更好地征求上上下下的意见,形成符合学校发展的意见与行动指南。绩效考核更需要加强过程性记录,这需要基层学校建立教师行动档案,随时把学校上上下下的工作记录下来,无论是考勤,还是动态工作量,在指定的时间,合适的地方进行公示,让每个人的行动得到量化,做到公正、客观、透明。

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是系统工程,想要做到位,我们的教育管理需要做许多工作,然而,学校事务繁多,校长需要处理的事儿实在太多了,事事都要其负责,有时,一个文件就有几百页,如果没有智慧,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又有谁去认真考虑绩效系统化考核呢?

基层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问题,年复一年地和稀泥,指望教师的良知来支撑一切,如此绩效考核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只有真正意义上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维护其初衷,教育民主平等化进程才会找到着落点,美好的教育未来最终得到实现。(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