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实实在在才是真的王道

(2016-08-03 07:31:25)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教育实实在在才是真的王道

教育实实在在才是真的王道

有人问:“到底如何办教育才最妥当?”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烦躁的社会里,人人都渴望成名,自然不希望教育平平淡淡,否则,又怎么可能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呢?时下,媒体网络发达,到处都在宣传教育,时刻都在教育领域玩点花样,看上去做了许多,只不过是一点点虚头而已。

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发展,我认为还是实实在在点好。天下不会有什么万能药,否则,办教育只要按照一定的模式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这些年,流行教学模式之风,许多教育管理者信心满怀地致力推行,到底效果如何,恐怕失败的不在少数。原因就在于教育从来都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教育管理者的智慧。

当下社会,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实实在在的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行政任命带来了急功近利,少数人满脑子不是想着如何实事求是地办教育,而是选择了只顾眼前利益,完全忘记了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高考,每年都严阵以待,许多短视的教育管理者,他们往往把学校只要力量都放在毕业班身上,忘记了,一所学校想要走上正常的轨道,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没有全局意识,只是哪儿有问题就抓哪儿,更有甚者连问题在哪儿都不知道,你能指望在其领导下办出什么样的学校来吗?

学校教育想要正常发展,关键是人。许多教育管理者误以为只要制度完善了,措施全面了,就可以在办公室里逍遥自在了。可惜的是,一切制度与措施得以落实,关键是如何用人,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就算制度与措施再好,恐怕也很难带领学校走得更远。

教育管理者有必要把长远规划与眼前事务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偏颇于哪一方。从哲学辩证的角度分析,我们的长远规划一定是积极合作探究的结果,并不是随大流或者闭门造车,否则,长远规划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说不定就会半途夭折,想来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有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源,而不是搞什么拿来主义,最终有可能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局面。

长远规划不仅需要教育管理者长期进行思考,不断进行完善,更需要积极主动地去处理一些问题,而不是整日里只想着建构,不想如何充实。长远规划就相当于建房子时的框架,平日里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与反思就是在给房子砌墙和装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置身其中的师生幸福快乐成长。

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绝不是孤家寡人,往往是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手,更是团结一切力量的舵手。有些教育管理者特别纳闷,自己的制度与措施也不可谓不完善,怎么就没有人愿意跟在后面实行呢?我发现,人本能会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怀疑乃至敌对的思想,一旦尝到了甜头,自然会跟在后面锦上添花。一些积极向上的教师,他们渴望学校有前途,学生有出息,只要身边有了一点成功经验,是愿意从心底去效仿并实施的。

教育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要善于做有心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眼里没有别人。广大教师最讨厌听教育管理者在台上吹嘘,自己过去如何、如何的优秀,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相反,特别在意生活中发现的点滴问题,该如何去处理。

教育管理者有必要经常走到教师中间去,主动与学校里的一些成功者去聊聊,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在世俗的眼里,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者也会犯同样的错误,误以为只有外来的教师才能够给学校带来希望。真正伟大的教育不能够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在因素上,有必要从内心因素去挖掘力量。良禽择木而栖,只要教育管理者实实在在、真心实意地挖掘自身潜能,学校教育是能够从坡底爬上来的。

学校的根本力量来自内部,我们教育管理者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力量,才有可能走出一道完美的天地来。当然了,教育管理者也不能够偏听哪一方面的意见,而又必要权衡各种声音,以便在解决问题中找到最合理的方案。人潜意识里都渴望变成别人心中神一般的智者,殊不知,真正的智者往往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深刻反思中找到事物内部的联系,进而做出更加客观的决策来的。

教育管理者需要有超强的洞察力,这就需要自己不断地走出办公室,学会与广大师生同甘共苦,在团结中探索,在探索中合作,实实在在地直面学校出现的问题,认认真真地梳理师生们发现或者存在的问题,找到一条真正适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广大师生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并不完全是利益,有时就是人格自尊,有时就是考核上的公平、公正,如果我们老是在花里胡哨地搞一些看上去轰轰烈烈的运动,到头来只能是离心离德,没办法带领学校师生走出泥淖,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星空。

当下,一些真正的教育实践者,他们就算开展一些声势浩大的课改运动,那也是建立在学校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上的。魏书生先生之所以要推行民主管理,蔡林森先生之所以要实行承包责任制,崔其升之所以要进行课改革命,……说到底,还是学校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结果,绝不是为了所谓的轰动效应,更不是想着成名。

可惜的是,许多教育管理者并不关注学校内在的需求,而是奢望借鉴什么外来的药方,自己可以轻轻松松地驾驭,我们往往看到地恰恰是南辕北辙,很难走出已有的困境。最可怜的是,少数教育管理者没有智慧,只知道跟在上级主管部门后面忙这忙那,完全陷入到事务主义中去,试问,这样下去,学校向何处去,又有谁知道呢?

明智的教育管理者有必要理清楚每天的千丝万缕的事儿,而不是一股脑儿地都抓在手上。只有全盘考虑,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们的教育管理才可能做到如鱼得水,让学校的发展有新的力量与智慧。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魅力在于信任人,那么一流的教育管理就在于如何让人得到温馨而幸福的成长?如果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能够认真地思考这个大的命题,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帮助,又有什么困难不可以战胜呢?

为啥我们的学校没办法打开局面,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育管理者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当然了,无论什么样的学校,都会有少数不思进取者存在,我们也会听到一些不理性的言论,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用心去判断,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为绝大多数谋取成功的。

教育管理的最佳状态,就是我们出台的制度以及措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让极少数落伍者战战兢兢,自认为不努力就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如此的学校才能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天地无私才得以广阔无边,人更应该无私才能凝聚周围一切力量,让自己的事业在高位上运行。教育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育者实实在在的做下去,让学校广大师生拥有一个幸福成长的平台,又何乐而不为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