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不妨在“仁义礼智信”上做文章
标签:
教育人生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幸福教育不妨在“仁义礼智信”上做文章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班级就是小社会的一个元素,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班主任,我们有必要科学、合理利用“仁义礼智信”来做文章,最终目的依旧是为了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许多幸福教育工作者,他们之所以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分析其教育的要领,你就会发现,十之八九都在有意无意地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理,由不得人不去审视并慎思。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最近,许多教师都明白,想要在职业上赢得幸福,没有一颗爱心,一切都是白搭。然而,到底什么才是爱,我们似乎又特别茫然。实际上,仁爱之心来自心底,每干一件事儿,不妨问问自己,这从良心判断合适吗?可悲的是,教师队伍中同样存在不务正业者,他们仅仅把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并没有真正从心底爱学生,如此下去,仁爱之心自然很难到学生中间去。后世之人评价孔子为“温而厉”,骨子里,我们知道,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应该对孩子温和又严厉,而不是一味地无原则的爱。俗话说:“己所勿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提出的要求到底自己能否做到,如果没有做到,就不要勉强学生了。仁爱之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每个教育者时刻都能够想到学生,而不是只顾着自己逍遥自在,不顾学生的辛苦劳累。为啥一些孩子不喜欢老师,甚至以逃学作为方式来掩饰一切,说到底,不就是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真心喜欢每个学生,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试问,如此能够让仁爱的种子发扬光大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师生只有如此心心相印,我们才能够在无边无际知识的海洋驾长风到成功的彼岸。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在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随意性特别强,常常不顾忌场合,有意无意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师生之间发生矛盾,也不愿意及时反省自己,喜欢自以为是,总觉得小毛孩没啥大不了的。可悲的是,愈是如此,师生之间愈是无法调和。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不喜欢你,能指望其喜欢你说的道理吗?一些老师为啥磨破了嘴皮子,孩子就是不买账,不就是说话做事不注意对象、地点吗?一切以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行为,就算本质上是为孩子好,恐怕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有必要形成这样的行为思想,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在做人与学习上,没有必要盛气凌人,只有懂得蹲下身子,你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世界。说出来的话也不会不合时宜,反而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想来又有什么不好呢?冯恩洪校长曾说过,学生不是不愿意听大道理,而是我们的老师不善于讲大道理。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合适的时间、地点、对象进行教育,而不是高高在上,胡乱说道,只要坚持下去,孩子的做人做事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如今的校园,知识学习是抓紧了,可在礼仪上却明显单薄了。我发现学生想要健康成长,就应该从心底尊敬师长,尊重知识,而不是目空一切,好高骛远,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教室里为啥会出现师生、生生的矛盾,明摆着就是相互之间谁都瞧不起谁,似乎老子天下第一,这方面,初中生显得尤为突出。原因就在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个子长高了,认识世界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一直仰望着大人,此时开始用平等的目光来打量一切,从心底就会产生这样的认识,我应该有底气与大人较劲了。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大人皱着眉头,在一边向别人哭诉,自家的小毛孩如何的不懂事,老是喜欢顶牛。初中生为啥会如此,我发现大人应该承担责任,平日里,许多大人在孩子小时候不也是以如此口吻教训孩子的吗?实际上,为啥会产生青春期叛逆,说到底依旧是大人的言行产生的后果。老师也罢,家长也罢,我们从小就学会与孩子平等相处,懂得恭敬谦和,又怎么会得到孩子可怕的反抗呢?礼尚往来,大人与孩子之间只有懂得相互尊重,知道以礼相待,自然而然,相互间能够进退周旋得体,尊卑长幼有序,幸福、和谐的教育又怎么可能不实现呢?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一些差班、乱班、脏班,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于学校、班主任的不智行为产生的。学校为啥要有校风、教风、学风,班级为啥要有班风,不就是希望良好的风气能够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吗?一个人想要得到幸福,就应该明辨是非,而不是糊涂每一天。实际上,少数学校管理者、班主任恐怕连自己都不明白啥是对的,啥是错误的,还一个劲儿地在学生面前吆来喝去,如此,只能让孩子们愈来愈糊涂,最终搞得整所学校、整个班级都乌烟瘴气的。走进差乱脏的班级,你可以蹲下身子问问到底啥才是对的,孩子们自己搞不清楚,只能含含糊糊,目光呆滞。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我发现,如果在规定动作上马虎了,你指望孩子走上正道,那往往是天方夜谭。小学少先队、初中共青团,高中入党,这一点都是学校层面激发人积极向上的重要平台,千万不能形同虚设,平日里的国旗下讲话、班会课,我们千万不能够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繁衍了事是很难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帮助。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有人说,孩子的教育只要骗骗就行了,没啥大不了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应该在诚信上下功夫,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在诚信上做出榜样,而不是以蒙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到头来,教育只会在欺骗中走向堕落。曾子杀彘,不要小瞧这个小故事,他带给大人的就是说到就要做到。孩子是不能够欺骗的,尽管人类社会谎言多多,但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有必要诚信。一个人想要在自己的领域走得更远,我觉得诚信是最大的催化剂。教育没有诚信作为基础,我们说的话孩子还会相信吗?为啥一些大人说的话孩子不相信呢?不就是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欺骗孩子吗?俗话说,一口吐沫一个钉,人活着,就应该说话算数,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只有以诚信的力量来指引孩子幸福成长,教育才能够愈来愈幸福,不至于说了许多话,却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
教育无小事,事事需要静心、用心、精心,只要把仁义礼智信发挥到极致,相信,不用多久,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健康阳光成长,我们的教师一定会快乐幸福工作。
参考文献来源社会科学网。(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