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说悟空求佛特有深意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猴年说悟空求佛特有深意
孙悟空,只不过是石头缝里崩出来的猴子,由于沾染上了一点点仙气,来到世间自然不同凡响,搞得天庭都抖动几下。然而,生存的环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能在恍恍惚惚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生活。
人这一辈子,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活着,他们不知道为啥来到这个世界,到底将到何处去,乃至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以说,天地间,万物都是由无到有,然而在由有到无,在生老病死中忙碌着衣食住行,轮到夕阳西下,才明白人生一梦,不过万事空而已。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经历生离死别,只不过总觉得来日方长,不知不觉中荒废时光,从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是有许多老人在絮絮叨叨曾经的故事,可悲的是一生有啥作为,历史长河中可以判断,也不过是过眼烟云,纯粹是南柯一梦而已。
孙悟空本来与芸芸众生一样,生活没有什么特别,如果没有那次走进水帘洞,说不定也会与三两个母猴在欲望的驱使下,可能有着一大群后代,所谓一窝子猢狲就是这个道理,直到奄奄一息之时,又化为泥土而已。
然而,小石猴毕竟沾染上了仙气,潜意识里有着不甘从俗的味道,恰巧天地间的自然溶洞让其一大家子猴有了安身之所。如此,他会不由得在仰望星空之时,多问问内心的渴望,从而思量起生死之道来。小石猴希望与天地一样永恒,事实上,美一旦在意识深处有了概念,往往就会思考如何达到永恒。
我觉得美是人走向觉醒的关键,小石猴想要成为人,在美的世界里自然有了认识,否则,也不会四方寻仙,到处访道,到头来,才明白,一切都得靠心来顿悟,这也是小石猴为啥会在斜月三星洞修炼得道,学出七十二变,懂得翻筋斗云的关键。
人生想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干出点名堂来,就应该从内心深处去问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幸福,自己在世界上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小石猴的成长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小时候,都在反反复复问着苍茫大地,美丽的世界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成为自己永恒的东西。难怪童年在普通,青春在险奇,一旦走过来,往往在记忆深处镌刻,一辈子都无法抹去。
小石猴有美丽的梦想,希望腾江越海,渴望逍遥宇宙,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三六九等的世界就像一把枷锁套在每个人脖子上,谁都无法超越。小石猴成为美猴王之后,希望利用本领来超越生死,不要小看闹地府的情节,他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本能欲望。试想,美好的事物因为存在生死而随时都可能消失,这一点石头的化身贾宝玉又何尝不是那么想的?看着花开花落,参透人间生死,才明白,美的东西随时都在变化,直到从这个世界永远消失。
孙悟空之所以能够驾驭筋斗云,学会七十二变,不就是在内心菩提树下,顿悟出空空世间,渺渺茫茫,唯有懂得变化之无穷,时光之飞逝,才想着要有所作为,从而干出伟大的事业来。
定海神针,孙悟空的金箍棒,我们往往神奇于这玩意儿的变化无穷,殊不知,人生只有存在定性,而不是猴急、猴急的,方可以在从容不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闲庭信步,坐看云起时,没有这份淡定,又怎么可以看到天地间的真理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千千万,孙悟空在求仙访道中终于了解了天地间的变幻无穷,在生死面前不再猴急、猴急,而是渐渐清晰到底需要如何,才能够适应并改变世界。孙悟空云空未必空,他看到了天地人三界都是等级森严,凭啥不能够众生平等,这可能也是许多人刚刚步入职场的疑问,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人不应该有什么区别,然而,在人类长期文化制度积淀过程中,没有什么绝对的平等存在,孙悟空大闹天宫,陆续充当了弼马温、齐天大圣等角色,看上去风风光光,可悲的是,回头想想,又有什么用呢?
实际上,许多平庸之人往往会在虚衔面前选择了停止,他们要么整日里坐在虚位上冠冕堂皇生活,要么拽着虚位畏畏缩缩生活,不信,你可以看看那些戴着虚位帽子的人,只要你称之什么长,(就算退休了)他立马精神奕奕,给你许多宝贵的建议。为啥我们会被一个个无形的圈子给困住,就算你定性再好,也在所难免,不就是圈子里包含着名枪利索,勒紧每个人的脖子,似乎有些喘不过气来。孙悟空的金箍棒碰上了青牛怪的金刚镯还是没辙,只能寻根问源,总算理出头绪,才能够解脱自我,继续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前行。
孙悟空之所以能够成为斗战胜佛,就需要耐得住性子,这恰恰是人生如来的关键所在。这位大闹天宫的主儿,在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不就是在修心养性,真正参透了不在五行中的生活,在精神导师唐僧的帮助下,得以到西方极乐世界逍遥自在吗?
有人看《西游记》,不免问自己,凭啥唐僧和尚不让孙悟空背着,一炉香的工夫,真经自然到手吗?为啥要跋山涉水,在艰难困苦中慢慢前行,风餐露宿,最终步入灵山,寻求解救众生于苦难的方子来。
事实上,取经队伍里,孙悟空向来意志坚定,不怕困难,遇到危险,总是冲在最前头,难怪有人著书立说“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不就是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与孙悟空一样,不要老是想着终南捷径,而是应该告诫自己,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干出点名堂来。为啥黄山归来不看岳,不就是在攀登的过程中,不能够脚踏实地,往往会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孙悟空尽管参透了天地间的变化无穷,但也明白在世上行走,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有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可以说,九九八十一难,都在考验唐僧师徒的意志,有几次,如果不是孙悟空,说不定猪八戒就会回到高老庄,沙和尚就会回到流沙河。一个人想要有价值和意义,就得在团队中敢于担当,就算有无能的领导,目光短浅的成员,自己也应该与孙悟空一样,时刻保持警惕,用火眼金睛看透事物的本质,从而带领团队走上成功。
实际上,真正考验孙悟空的就是神仙与妖怪之间不清不白的关系,亏得他有智慧,懂得如何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我们为啥会在世界上活得特别累,不是事情本身有多复杂,就是置身事情本身的人际关系特别复杂,如果不冷静梳理各种关系,就算你能耐再大,恐怕也无济于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孙悟空往往在有缘人的指引下总能够找到突破口,从而处理一件件妖怪与神仙的关系,就算吃尽千辛万苦,总算得以取得真经。
我们常常纠结于人情关系的复杂多变,往往在人际关系面前不知所措,事实上,只要向孙悟空学习,拥有耐性和韧性,相信不断地修心养性,总会做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
孙悟空在封为斗战胜佛之后,没有说什么废话,而是潜心修佛,不像猪八戒,在一边叽叽咕咕,好像吃了大亏式的。实际上,在人世间,我们带领团队一步步走过去,成功时,领头雁往往会不在乎到底什么头衔,反而那些贪图享乐者在一边喊不平,请不要奇怪,人生就是如此,我们应该如孙悟空一样,才能够让紧箍咒自然而然消失,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踰矩的最高境界。
孙悟空的成长记实际上就是我们想要卓越自我的过程,只有学会参透生死,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真正以战胜苦难为乐,不断地梳理人情世暖,从而真正走上宠辱偕忘的快乐天地,有啥不可以呢?(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