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学校考核为何容易陷入困境?
我觉得学校考核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为啥呢,学校不像工厂,可以按照产量的多少以及个人为其做出的贡献进行科学、合理的奖励,毕竟这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稍微处理不当,就会陷入被动的余地,许多教育管理者要么裹足不前,要么战战兢兢,似乎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反而不利于学校更好地发展。
有人说得好,教师个人的进步一旦与学校发展发生矛盾时,教育管理者应该更多的为教师考虑,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心中有人人,才能达到人人为学校而努力。也就是说,教育管理者常常在个人与团体之间不能够搞清楚关系,要么会让考核方案变得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要么就是没有了考核方案,变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否则,学校考核也不会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儿。
事实上,一个单位只有一团和气才能够真正确保其强大的战斗力,作为学校,我们也不例外。我发现,每到考核之时,总会因为各种关系的错综复杂,难免会出现许多矛盾,难怪有人抱怨绩效考核,说什么如果没有这玩意儿该多好呀!然而,学校想要走出低谷,更好地提升管理水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没有一定的考核奖励,又会变得了无生机,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清楚个人的进步与学校发展关系,不能带半点个人的情绪,否则,只能把一件事儿搞得昏天暗地,没有了本来应该达到的效果。
在学校考核操作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们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儿,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包容一切,说不定就会被错误的信号所误导。我一直强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需要广泛征求意见,最大限度地包容各种意见,让每个人都能够从一项政策中获得归宿感。
然而,由于国家推行均衡教育改革,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在走马灯式的换个不停,这就让教育执行者不知道该听谁的,往往会产生误解,造成矛盾。也就是说,学校的政策,尤其是考核制度应该有一定的延续性,千万不能够搞个人权威主义。许多明智的教育管理者,他们都不会轻易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往往会听取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并渐渐熟悉已有的制度,从而找到真正制约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病急乱投医,许多教育管理者都是带着满腔热忱走向学校,又灰心丧气离开,原因在于学校到底是人待的地方,如果不从人性去考虑,就算再好的方案也不会得到圆满的结局。
时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进思想力和执行力,也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决策者与执行者都得心中有事业,胸中有为民办实事的思想与行动,从而提升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外在形象。学校作为各级政府不可忽视的力量,自然也需要教育管理者在思想力与执行力上下工夫,不宜妄自菲薄,更不可目空一切,抬头仰望星天,低头踏实走路,让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到实处。
在大争的时代,社会节奏加快,人的思想也愈来愈复杂多变,这就更加考验教育管理者的智慧和胆气,如果不能够处处为集体作想,时时为广大师生服务,就算自己个人发展再突出,恐怕学校想要从低谷中爬升,恐怕也是百日做梦。
人心齐,泰山移,学校的考核陷入尴尬境地,首先需要教育管理者心中无私。正所谓心中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只有做到无私,才能拥有无畏,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把一件事做好。我有这样的观念,那就是学校的教育管理者的荣誉应该建立在团队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如果自己获得了许多荣誉,老是想着得到各种荣誉和利益,那么其结果只能是整个团队人心涣散,没有了战斗力,这样的人又何尝少呢?人的最大悲哀就在于利欲熏心,这样的人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算烧了几把火,也不会带领一个团队走得更远。实际上,许多出色的学校,他们的管理者们都把老师的成长与进步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学习与幸福放在心中,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逐步赢得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世界上,许多人谈到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就啧啧称赞,殊不知,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满脑子都特别在乎师生的点点滴滴,很少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这样的教育管理者带出世界级的名校又有什么奇怪呢?
其次,教育管理者不能够没有做人做事的底线。人情网,常常会让许多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更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毕竟人是有情绪的,如果不能够让理性控制好情绪,到头来只能把本来很好的考核方案弄歪了。孔夫子之所以在做人处事上有独特的方式,说到底,这位老人家做人做事的底线没有变。我发现只要人待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声音,如果你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说不定就会干出令自己后悔的事儿来。人不能够听其言不观其行,只有真正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你才会公正地评判,不要说多少废话、空话,你的行动证明了一切。科学合理地考核只有真正把愿意吃苦,懂得吃亏,修养高的人评出来,学校才会朝着正能量去发展。有人说得好,只要自己做事正派,办事从大局出发,会赢得一个团队不断奋进。我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强调团队合作,希望在民主管理氛围中激发每个人的能量。天堂与地狱常常在一念之间,如果一个团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美丽的天堂,假如人人都挺自私自利,那么这样的团队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地狱。《红楼梦》里的明眼人王熙凤、秦可卿、探春都知道,大观园之所以一日不如一日,不是外面的力量如何的可怕,而是内部的倾轧如何的刀光血影。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却是一只可怜的虫子,真正懂得管理学的人应该把团队拧成一股绳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千万不能让自私自利之辈粉墨登场,否则,就算学校人才辈出,那也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
最后,学校管理者要有菩萨心肠。星云大师说过,人人都可以成佛,只要你按照佛祖的要求去做,自己就是一个伟大的佛。我觉得学校管理者想要赢得众人的支持,也要有菩萨胸怀。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恨人,就算白天受到了再多的委屈,都要微笑面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人只有坦坦荡荡,生活才会阳光灿烂。实际上,伟大的灵魂导师们,他们都会大海和天空一般的胸怀,不会存在什么个人好恶,只会坦然的看透名利,懂得让每个人的心平静下来,这样的人就算在社会上身份低微,但也会成为伟大的智者。胸中有多大的境界,自己才能够办多大的事儿,这往往与人的学历、经验与权势没有太大的关系,教育管理者们想要引领学校走上一定的高度,就需要从自身做起,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为师生着想,时时为学校谋求发展,唯有如此,你说的话,做的事儿才不会偏颇,让一所学校充满青春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欲则刚,有容乃大,教育管理者要坚持不懈地修心养性,才能够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我喜欢读书,更愿意读一些先贤的书籍,不在于学多少知识,更多的在思考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怎么样带领一个团队走上更加幸福与健康的大道,尽管许多方面还不怎么成熟,但人的思考根基没有错误,自然在跌跌撞撞中也没有耽误多少事儿。
楚汉相争,为啥高祖称帝,不就是刘邦先生用人得当,懂得把握和尊重每个人想法吗?那么一所学校,想要爆发强大的能量,人心的凝聚才是考核的最大目的,如果偏离了这样的准则,就算考核制度再怎么苛刻,恐怕也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