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无边
大海无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312
  • 关注人气:34,3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作文岂能失去生活情趣?

(2015-11-26 08:50: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天地

学生作文岂能失去生活情趣?

学生作文岂能失去生活情趣?

时下,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写出有意义的作文来,究其根源还是考试指挥棒在起作用。笔者所在的地区,每年中考阅卷,总是围绕下面的评分标准进行的。

评 分 标 准

 

一类卷

54-60

二类卷

45—53

三类卷

36—44

四类卷

24—35

五类卷

24分以下

内容

中心突出

思想感情

真实健康

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

思想感情

真实健康

内容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

思想感情较真实健康

内容比较具体

中心不明确

思想感情

不够真实健康

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

内容失真

语言

语言通畅

表达方式恰当

语言通顺

表达方式较恰当

语言基本通顺

有少量语病

表达方式

不够恰当

语言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表达方式

不够恰当

文理不通

表达方式

不当

结构

结构严谨

脉络清晰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较清楚

结构不完整

层次不清楚

层次混乱

从内容上看,文章只有中心突出、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才能得到高分,否则,就算语言再怎么灵动,也会得不到高分。难怪许多孩子都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宁愿反反复复把玩各类作文书,就是希望通过胡编乱造,故意拔高文章主旨,全面把文章装修成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的作品来。至于文章到底是否真实,又有哪个阅卷老师会去考证呢?除非试卷作文出现雷同现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作文要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从课标上看,写文章不能够缺乏真挚的感情,但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往往在文章主旨上强调挖掘,故意拔高,俨然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评判,搞得许多学生过早地写出假大空的文章,没有了自己生活的情趣。

笔者曾经带过一届学生,他们的作文清一色地都是大话、套话、空话,一些文笔较好的学生,常常带着诗情画意,写出人性如何的高尚,完全忽略了生活实际。什么爷爷从农田里回家,品一杯香茗,在絮絮叨叨讲述比孔子还要有味道的真理,实在有些不伦不类。然而,许多老师却认为这样的文章就是好,往往会毫不吝啬地给什么高分,自然在全班,乃至在全校进行宣扬。

笔者认为想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需要语文老师引领广大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需要长期耕耘才能实现,不是几堂课就能够完成。

许多学生为啥对生活不太重视,提到写文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去翻作文书,看看到底什么样的文章符合命题的要求。笔者收集了八年南通市语文中考试题,从2008年的《一道风景线》到2015年的《一次相逢一份暖》,命题者都没有脱离生活,要求所有考生尽可能从生活中寻找美丽瞬间,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来。然而《作文评分标准》看,似乎有误导的嫌疑,那就是中心要突出,内容要健康、充实,反而忽略了真实,实在有些过意不去。基层语文老师都知道,想要让学生的作文可能得到高分,一方面要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主题,另一方面就得从词语积累下工夫,渐渐地偏离了生活,导致许多学生提到写文章就咬笔头,不知从何处下手。

真正写文章的人都知道,想要把文章写得富有真情实感,没有生活观察能力,那是行不通的。巴尔扎克之所以能够写出《人间喜剧》,不就是与先生的超强记忆力有关系,据说,先生只要路过什么地方,连人家的门牌号码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人提出语文老师要写下水作文,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如果你喜欢NBA,就会发现,许多球队的教练曾经都是驰骋疆场的球星,没有真本事就不要揽瓷器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连作文都不会写,还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念叨如何写作文,不是荒唐可笑吗?笔者曾经做过六年全镇教育报道稿审核员,就发现,许多教育报道稿没办法在三四百字中把一件事说清楚,更找不到新闻的亮点和价值在何处。当然了,许多学校报道员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也开始有了信心,新闻也开始上路子。

实际上,写文章与宣传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把一件事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许多事儿明明写作者参加过了,可就是没办法找到切入点,更无法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来。看来,一个人的敏锐的观察力是需要认真修炼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如果仅仅给学生灌输什么主题,让学生收集什么好词好句,文章不七拼八凑,写出来不伦不类,那才是奇迹呢?

最近,笔者从旧书店买了一本高述新编校的《民国老作文》,正如高述新先生所说,七十年前学生写的作文与现代学生写的作文很不相同,作文写得很有趣味。小作者们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天真无邪、单纯可爱、有话直说,充满了少年儿童的趣味。而现在的学生,一个个装得像大人似的,深沉、崇高、伟大,一身都是使命,两肩都是责任,作文写的都是大人们关心的事儿,想法也是大人的,语言也是大人的,一点儿童心也看不到,所以读出来很无趣,很别扭,有时候身上还起鸡皮疙瘩。

那么,是不是当下的学生写不出富有生活情趣的真挚文章来呢,笔者认为完全有这个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老师几堂课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平日的观察与积累。笔者认为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有必要,魏书生先生称之为道德长跑,也就是要求学生用锐利的眼睛学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许多亮点,一旦学生拥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文章会自然而然地写出情趣来。

笔者曾经利用一堂课时间从构思到成文,当场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把一天的精彩片段呈现出来,许多学生上完课后,顿悟到原来平淡的生活,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思考,不愁没有东西写的。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笔者认为文章离不开一个人的阅历。实际上,许多学生还是喜欢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文章,否则,杨红樱、黄培佳、秦文君等作家的小说也不会风靡校园。如果不是经典名著需要考试,又有几个学生愿意涉足呢?

笔者在《难忘与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就写过相处三年的学生,我们一起买书、藏书、读书、写日记,真的,那时候,没有如今丰富的网络资源,在贫弱的校园里,照样能够写出精彩的日记来。尽管时光飞逝,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但当年的生活却在笔下栩栩如生,当年的许多学生看了笔者晒出的日记,纷纷点赞,渴望回到那珍珠般的过去。

由此可见,写文章离不开生活,更需要写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地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平淡生活中的精彩纷呈来,那种过分强调写出有意义的文章确实值得商榷,需要每个教育人不断的反省,从而在自我觉醒中走上正常的写作训练轨道上来。(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