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楼梯现最牛横条并不新鲜?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学校楼梯现最牛横条并不新鲜?
为高考拉各种横幅已经out了!网曝成都崇庆中学的楼梯上,每级台阶都贴上了很实用的各类学科基本知识点、必记词条,方便学生们熟记。以后,同学们不仅在教室里可以学习,走个楼梯也能学习了。网友调侃,楼层低的同学学习一定没有楼层高的同学好。
事实上,这样的活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杜郎口流行大江南北之时,我们这些参观者就已经见识到了,那时候,每个走进杜郎口教学楼的人,都会被楼梯处一个个横条所惊呆,人们在惊呆于杜郎口教育工作之精心的同时,也在感叹自己的教育是如何的无能,创造力是如何的贫乏,自然而然,肯定会有效仿者跟着借鉴。
毕竟中国还是一个效仿成风的国度,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山寨品在世上流行,可以说,国人的红眼病一直没有治好,一路跟风似乎成了最最常见的事儿。不信,只要有人创造奇迹,立马会有跟风者如影子般迅速行动起来,似乎只有如此才能算得上沾点喜气,从此一路飞黄腾达下去。未成年人崇拜偶像,成年人惹红眼病,骨子里就是希望把模仿进行到底,然而,这样的行为艺术并没有大放光彩,反而如邯郸学步,不用多长时间,都灰溜溜地败下阵来,到时,不是反思自我,而是在责怪运气不佳,殊不知,水土不一样,自然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我们老是喜欢趋之如骛到一些创造奇迹的地方去取经,实际上,真正的教育改革者都是最善于琢磨人性的高手,他们明白教师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社会渴望什么,从而量身定做,干出一些名堂来。
楼梯上贴横条,致力于渲染知识王国的景象,完全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几乎可以与衡水中学的跑操被知识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个写到文化墙上去了,一个则在行为艺术上一展风采,共同点在于预示着学校以知识为重点,不可以有一丝马虎,只有不断地强化孩子对知识的深刻、重复的记忆,学校才有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学习成绩来。
我一直特别好奇,这种把知识放在唯一位置的学校,培养的出来的学生到底是咋样?也许有人会说,至少在选择好的学校上有了优先权,只不过,进入了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问号,但愿有人能够解开这个谜底,也不知道会等到猴年马月。我想,人亏得有自我调节能力,如果一味地循规蹈矩,按照学校的学习方式进行下去,不知道会出多大的乱子呢?
许多人都知道,知识并不能代表能力,但从分数至上的现实来判断,积累知识愈多,显然愈是能够在考试中增加应变能力,否者怎么会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说法呢?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所学校,想要在发展中走得更远,仅仅依靠分数是显然不够的。然而,为了满足社会的短视行为,许多学校都希望表露出显性的成绩来,这就是为啥升学率成了学校追求的最大动力,搞各种创建成了学校最常态的行为姿势,学校上下为此吃尽苦头,忙得晕头转向。一堆堆材料,一盒盒档案资料,一次次刷新文化墙,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这些涂脂抹粉的东西可以忽悠世人,实质上,一所学校到底应该怎么发展,正常人都会想到,只是无可奈何而已。学生需要的是为了成长,渴望得到来自大人的各种经验的帮助和引领。然而,许多学校在德育问题上总是显得那么肤浅,不愿意拿出系统性的活动方案来教育孩子如何成长,乃至于出现敷衍了事,疲于应付的状况,最可惜的是,一些学校德育设计者不是从孩子身心出发去思考问题,而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许多带有成人或者落后的痕迹,前不久不是在网络上流行什么跪拜礼吗?
一校为之,其他学校不长脑子的跟随,压根儿不考虑时代的空气,还在想当然中设计一些不靠谱的活动,轮到传到网络上,一片哗然也就不奇怪了。
我想,一厢情愿的教育管理,似乎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这里刚刚平息,那里又起风浪,也许是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区之间有些老死不相来往,否则,在网络零距离的年代,为啥还要重复当年的故事呢?
杜郎口存在最牛的楼梯横条,没有人去关注,说白了,人们一直关注的是这所学校创造的成绩,楼梯出的横条只是点缀,不一定要作为焦点来推出,相反,崇庆中学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显赫的教学成绩,没想到,偷偷地学了点杜郎口的皮毛,竟然成为地球人都知道,实在有些意外。可能,学校的管理者会纳闷,凭啥杜郎口可以风风光光地贴知识点,没有人保持怀疑,怎么到了自己就不行呢?
其实呀,为了让孩子们整日里生活在知识海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没有少花费多少心思,成日里,默写知识点,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当然了,为了能够赶进度,许多老师把这项任务堂而皇之交给了家长,逼得有些家长只能把这项任务转嫁给社会培训机构,反正不是什么高技术的活计,乐得社会培训机构大赚特赚,富得直冒油。
孩子默写啦,罚写啦,家长监督了,签字啦,目的只有一个,知识点绝对不能马虎,就算枯燥无味,也要咬紧钢牙认真记住,否则,考试如何获得高分呢?
我特别担心自己的教学,为啥呢,没有多少默写,只是在尽可能多的让孩子走进文本,去享受文章本身带来的情趣,看上去,孩子们学得挺带劲儿。至于到底能不能获得高的分数,确实心里没底。
有人说得好,想要成绩好,只要想尽办法让孩子记住各种知识,借助许多习题加以训练,到时候,孩子可以滴滴答答地从大脑里倒出来就行了。实际上,这样的学习方式对考试本身是有效的,至于对一个人的终身成长有啥好处,一方面,记得快,忘得及时,另一方面,许多知识都成了一个人吹牛的资本,似乎什么都懂,可又什么都莫名奇妙,难怪许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喟然心叹,十多年的学算是白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之后更多的是茫然,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依旧是墨守成规,到头来,只能在颓废中虚度年华,成为一个彻底的平庸者,这样的人,戴着高学历的光环,就是没办法为社会做出贡献,我想,那种唯知识点至上的教育方式应该彻底的反思,这么多年的经验可以判断,什么样的知识才算融进了一个人的血液,很简单,只有在实践中真正意义上投入了感情和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真正意义上收获了经验,这样的知识往往有利于一个人终身受益。
试想,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试卷,考取一个理想的学校,而不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出发,这样的知识学习自然很难融入到一个人的身体灵魂中去,这就是为啥许多人考上了名牌大学,就是没办法融入社会,在实际工作中没办法挖掘自己潜能,抱着学校里的知识不放弃,没办法与时俱进,学以致用,这样的人除了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投资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人的能力压根儿不是贴在楼梯处所能解决的,想要培养一流的人才,不从一个人的思维与情操上下功夫,只是狭隘地把知识放在必要的位置上,忽略了一个人需要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看上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终归是失败的。
学习知识本无可厚非,但把知识学习作为唯一的方式,我不敢苟同,杜郎口也罢,衡水也罢,崇庆中学也罢,他们在疯狂追寻分数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强化了知识唯一性的教育教学思想,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以肯定,教育注定了要阻碍社会的发展,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罪魁祸首,值得每个教育人去深思。
如此,崇庆中学楼梯现最牛横条又有啥新鲜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