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生命之舟幸福远航

(2015-04-19 06:45:57)
标签:

文化

分类: 人生感悟

让生命之舟幸福远航

让生命之舟幸福远航

帕斯卡尔认为,人就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芦苇,如果不是拥有独一无二的思想,他实在算不了什么。然而,在短暂的时光旅行中,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却是复杂多变的,许多人看上去像参透了一切,殊不知,等到利益面前,他会完全暴露自己的嘴脸,似乎俗气得头顶,相反,也有人,看上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惊天宏论,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够坚守内心的道德法则,不会如脱缰的野马,四处张狂。

人的内心到底怎么看待生命,不是看其口头如何说,而是在打发一天天的过程中,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人,就算打个招呼,都会显得中气十足。我们彼此的生命长度从人类历史进程看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正因为一个个毫不起眼的生命在铸就了人类历史的精彩无限。

时下,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丰富起来,但人在如何与世界相处这个问题上却没有足够的准备。我觉得人不是在创造财富,更多的是在制造无限的欲望,三句话不到,就是钱的问题,似乎除了钱之外,我们就么有了其他话题可以谈论,这恰恰是社会发展所不希望看到的。

人不能什么时候都跟着感觉走,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理性来进行判断。为啥当下许多人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说到底,自己对生命到底是什么没有清醒的认识,一味地满足五官所需要的一切,什么都想着高档,什么都是那么自恋,就是不知道,人在大自然面前实在不算什么,你就算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等你轰轰烈烈地离开人间,不要以为地球不再旋转,人间会怎么样的混乱,其实不然,我们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正如清朝诗人赵翼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类生生不息,从来不缺乏英雄。

如此,只有正确地看待自己,你才会不那么的自以为是,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哲学上最大的理念,我认为就是让人明白如何看清自己,这是一个人是不是爱智慧的前提。佛教里强调人的顿悟,殊不知,悟的到底是什么,当然是自己的内心到底如何坚守德性,自己怎么样与世界和谐相处,世界到底应该向何处去……这些问题思考多了,你就会对造物主制造的一草一木感兴趣,不会目中无人、无万物。

人生在世,知也无涯,可生命却是有限度的,没有谁可以千秋万载,曹操先生就有这样清醒的认识: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正因为如此,先生才没有因为时光流逝而忧心忡忡,而是满怀激情去创造伟大事业,从来没有停息过。《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先生对于曹操先生是贬责的,对于诸葛亮先生是褒扬的,殊不知,这两个人无论从身份还是作为,其实相差无几,对时代有清醒的判断,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成为三国里的英雄,就算长江东逝水,英雄已经离开人世,照样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生命因为壮志而变得有为,因为造福万民而变为永恒,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在当下并不过时。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得问问自己,来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能够为周围的人或者工作对象造就多大的福分?事情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拥有服务意识,那么,再怎么平凡的岗位,我们照样能够让许多人受益。

我们眼里拥有天下苍生,那么,你头顶上的那颗星星会变得更加灿烂,如果星星不愿意奉献光芒,人们怎么知道他的存在,同样,你如果不知道为别人做点什么,别人怎么知道你的德性。

康德先生要求一个有为的人不妨时时仰望星空,看看天上璀璨的繁星,明白自己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同时要脚踏实地,时刻思考,你的一切行为是否符合内心的德性,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羞恶之心。

人的痛苦不完全来自于贫穷,我看更多的是来自不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的痛苦常常是内心失去了平衡,总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是被抛弃的一方,殊不知,世界是有无数的大门组成的,某扇大门关闭了,并不意味着所有大门都会关闭,关键看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觉得人只有认清自我,但不看轻自我,才有可能超越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寻常的经历,但因为认识出现了偏差,自己的一生也会承载不同的颜色。同样一件事,你可能干得欣欣然,别人却觉得这是个苦差事,你这么干会不会影响身心健康。我们总是在以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周围的环境,殊不知,天地万物,他之所以能够存在,都有自己的道理,就像鱼儿在水里游玩,如果你用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会不会被水淹死,这就是杞人忧天了。

屈原先生之所以痛苦,那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然而,人世间,我们只要愿意悲天悯人,知道心系天下,就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患得患失,有志者,他的许多言行未必会得到世人的理解,如果人人都能够理解,那不是所有人都是杰出者吗?鲁迅先生就有这方面清醒的认识,他之所以创作一篇篇经典的揭示国民劣根性的小说,不就是希望死一般的铁屋里,能够有几个人醒过来,然而大喊几声,世界就会看到一丝丝曙光。

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用完美主义的目光打量世界的变化,苛求每个人都能够醒悟过来,如此,楚国才不至于灭亡,殊不知,这样的一厢情愿只能让自己特别痛苦,跳进汨罗江,既可以看做为楚国殉葬,也可以视作对自我的一种解脱,这位对生命完美主义者,他以一篇篇辞赋来延续生命的长度,难怪李白先生会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生命在完美主义者眼里是不可以轻易亵渎的,他们可以杀生成仁,舍生取义,但在平常人眼里,又是那么的低贱,没有任何着落。

人来到这个世界,往往是赤条条来去牵挂不断,至少国人绝大多数如此,他们总是存在分别之心,认为这是你的,那是我的,自然而然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整日里如守财奴一般,紧张兮兮的,反而失去了自由自在的快乐。

人想要让生命有滋有味,有时真的应该拿得起放得下,不要拘泥于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苍茫的宇宙中,我们才有可能让灵魂回家,享受生命本身所带来的幸福。幸福之人,他知道给予,不会老是想着占有,就像一只小鸟,它为啥会选择在枝头引吭高歌,而没有选择在人的手掌心上,原因很简单,树枝不会占有小鸟,人的手却可以,这也是小鸟信赖树枝的原因所在。人的生命需要信赖来滋润,如果失去了信赖,总是自以为是,不求奉献,只想着占有,任凭欲望所左右,那么,无论你吃的是什么山珍海味,都不会有啥滋味,无论做多大的官,都不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亮色。

生命之舟到底应该如何幸福远航,我觉得无论你身处何地,工作生活如何平凡,只要你愿意,不妨认清自我,学会与世界和谐相处,善意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可自己为是,但也不能妄自菲薄,看轻自我,如此,我们才会在大风大浪中聆听到海燕的叫喊声,感受来自海浪奏响的生命乐章,歌以咏志,幸甚至哉!(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