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手记:单亲孩子最需要理解和爱

(2014-09-14 07:10:22)
标签:

单亲孩子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班主任手记:单亲孩子最需要理解和爱

班主任手记:单亲孩子最需要理解和爱

一个孩子,如果出现了问题,老师想尽办法去纠正,效果不怎么理想,我看十之八九都是可以从孩子家庭关系中寻找原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结果,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愿意走进孩子的世界,问题总会有眉目的,就算不能彻底解决,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稍有起色。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常说通讯发达了,可干群关系也渐渐远了,殊不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如此,面对孩子存在问题,我们往往会采用家校通或者电话进行联系,除非孩子犯了特别大的错误,否则忙碌的老师有几个有工夫把家长请到学校里。可悲的是,老师请家长进学校,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我看绝大多数是为了推卸责任,一方面表明自己处理问题如何公正、公平,另一方面也在说这样做是不得已而为之,殊不知,如此下去,当事人孩子会对老师特别反感,总觉得在为难自己,紧张的师生关系反而让教育变得异常复杂起来,可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会搞得紧张兮兮,似乎不可饶恕。

我有一个教育理念,那就是不喜欢在事情发生之后再去处理,而是愿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给其足够的提醒,让其更好地生活与学习。事后诸葛亮可能也在处理问题上产生了一些效果,但是对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毕竟是不利的,许多孩子只能把心里话掩饰一边,你找其谈话,自然是王顾左右而言他,又有什么作用呢?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安宁的环境,曾几何时,孩子尽管生活不怎么优越,但是家里姐姐哥哥弟弟妹妹一大堆,就算吃得不怎么好,总算有人玩耍,遇到困难,孩子们也会想办法找乐,当然了,父母亲也很少有功夫在一边闲着没事干,总是在外面奔波干活,为的就是养家糊口,也不会对孩子的学习过于干预,只有孩子需要钱时,才会稍微皱一下眉头,毕竟家里并不宽裕。

随着物质条件愈来愈好,许多不是问题的问题反而成了非常复杂的问题,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方面能够改善人口结构,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的独生子女出现,这也就使得许多孩子产生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毕竟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子转,这对于教育本身而言,无疑是增加了难度。

其次,男女比例失衡,地区差异,导致一个地方男子数量多,只能到外地去娶老婆,从表面上可以改善人口的质量,但是这种婚姻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关系建立的婚姻往往出现老婆生了孩子就走人的现象,男方只能暗吞苦水把孩子拉扯大。在农村里,这样的孩子还是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值得许多老师去关注。

同时,人生活安逸了,往往想法特别多,这山还比那山高,夫妻之间也会有过不下去的现象,这下好了,夫妻俩各自找到了幸福,可孩子呢,那就是后脑勺特别冷丝丝的,学习自然很难安心了。

当然了,还有大自然的生老病死在起作用,本来和和美美的家庭,因为一场意外或者疾病,直接导致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离开人世,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特别可怕的。一个班级,如果一个孩子本来活泼可爱,突然沉默寡言,说不定在学习生活中就出现了变故,如果老师仅仅咬住学习不放,不去关系孩子面临的问题,试想想,就算老师说了千百遍,又有什么用呢,自然会觉得孩子不懂事,久而久之,失望是肯定的,殊不知,这种急着看病却开错药,又怎么可能让一个心理上有病的孩子恢复到原有的轨道上呢?

我反对就事论事的教育,总觉得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再作出准确地判断,不是把孩子置于对立面,而是和孩子一起战胜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唯有甘愿做孩子的人梯,你才会得到孩子的整个心灵。

为什么一个孩子不同的老师教,效果不一样呢,关键是老师能不能善解人意,知道不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到底需要什么。我和妻子这两年总喜欢到孩子家走走,不为别的,就是希望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也许你在学校里看孩子是一个样子,等你真正走进孩子的家里,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另一面,每每家访回来,我们俩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南京师范大学殷飞教授说得特别好,只要你愿意到孩子家里走一走,把一些看到的东西收集起来,你会发现,不仅孩子在贴近你,而且你自己也在不断地长大。

一些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你只有走进才会陡然明白,不会再生孩子什么气了,只会觉得教育尽管不是万能的,但是只要你愿意,孩子还是能够拯救的。

这不,我们处理完了儿子的事儿,又走上了家访的路,这次家访妻子显然是特别准备的,这其中的两个孩子被以前的老师称之为奇葩,显然,教育作用并不大,但是,妻子有些疑惑,这两个孩子到了班上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令人讨厌,反而特别的可爱。据过去的老师说,这两个孩子平日里在学校还不错,就是一到周末,马上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总是以各种理由不认真完成作业。

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没有选择退怯,而是一路向前,在外人眼里,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没有选择,只有去做。一路问人,一路的热心人也不少,听说老师家访,周围的邻居都特别激动,可能很长时间没有老师上门的缘故,就算孩子家大门紧锁,他们也会帮着你想办法,千方百计地找到孩子的家人。

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十点钟了,整个楼房的门都关着,周围的邻居也不免着急,说什么,这时候,孩子会上哪儿呢,直到孩子的爷爷回来,才发现孩子在家里,只不过还在睡觉。

老婆特别的敏感,在开学之初,面对孩子的父亲,她就感觉到这个孩子的家庭存在一定的问题,等到走进孩子的家,我们才具体了解到孩子的母亲去年刚刚得疾病离开人世,孩子也就是在那一年变得无可救药,似乎油水不进,自然老师有些不可理解了。

如今换了一个班级,换了新的老师,孩子当然希望以好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没娘的孩子就是可怜,刚刚送走的一届学生中,也有这样的孩子,只不过那个孩子的母亲选择了离开家庭,老婆稍微给其帮助,孩子自然就调整过来了,这个孩子就更加可怜了,母亲永远离开了自己,再加上老师的不理解,外人的偏激的言论,都在打击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青春期的孩子自然会给自己筑上堤坝,对外面的教育自然会充耳不闻了。

这样的孩子需要老师的信任,老婆这一点上做到了,让其管理班级的纯净水费和宿舍的卫生秩序,没想到孩子能够管得井井有条,完全是不同的两个孩子。我们不想让这样的成果付之东流,自然愿意到孩子家走一走,上午十点钟了,孩子还没有吃早饭,一个上午眼看就要结束了。我们知道,刚刚上初三的孩子,走进教室信心百倍,好奇万分,等到一两周下来,马上就会目标含糊,似乎有劲儿使不上,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不提前介入,马上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

难怪有老师感叹,这些不懂事的孩子,怎么说话不算数呢?殊不知,你只有用行动去关注孩子的一切,你才会让孩子明白到底需要什么,用帮助的眼光来审视一切,孩子自然会跳出初三的瓶颈,一路向前。

孩子的房间乱糟糟的,纸片一地,桌上什么东西都有,床上乱七八糟地摆着东西,看到我们的到来,有些意外,孩子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延续,到外地打工了,仅仅与爷爷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大伯在旁边一个劲儿的说怎么样的不懂事,我们却为孩子辩护,说孩子在学校如何的懂事听话,如何的上进,没想到,孩子竟然留下了眼泪,尽管作业还没有开始,但是从眼神可以看出,这作业有着落了。

回家的路上,老婆说道,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关心,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他们都会铭记于心。孩子生活的环境因为突然的变故有些微妙,邻里之间想帮助孩子,可又在孩子的人格上给以错误的判断,这怎么能够让孩子心安理得。

晚上七点多钟,老婆打电话,孩子到外面干什么去了,一会儿工夫回电,说自己作业做了多少,保证晚上做完,明天早上再向老师汇报。

我们又能说什么呢?孩子的问题常常在校外能够找到答案,关键是你愿意不愿意走进。(张海燕  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