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拿高考状元做嘘头文章

(2014-06-25 06:25:50)
标签:

体育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少拿高考状元做嘘头文章

少拿高考状元做嘘头文章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分数即将来临,伴随着高考分数线的陆续颁布,社会上下又在关注高考状元了。本来俺想写状元郎的,可惜的是,当下高考状元以女生居多,难为了广大的男生了。

尽管许多教育机构都要求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是媒体和大众似乎没有丝毫的收敛,每每在报纸上都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状元,无非就是怎么样的刻苦,如何的高人一筹,别有用心者,还会推销什么东西,总之,某些机构就是利用这样的虚衔,大做文章,媒体可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自然畅销无比,网站因为这点击率提升,商家喜欢这,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商品做点虚头,以便更好地忽悠顾客。

至于学校,他们骨子里有谁不希望炒作,尤其是当事人学校,好不容易有了这样出彩的机会,自然会变着法儿宣传,至少接下来的招生没有什么问题。一旦生源爆满,那是地方政府求之不得的事儿,拉动内需往往会带动不怎么景气的房地产,许多不怎么了解真相的公众跟风似的向所谓的黄金地段冲进来,学区房自然会带来涨价的理由,社会上下都会为之得利。

高中的出彩自然会带来初中、小学的沾光,他们在媒体的配合下,自然会照顾状元秀们成长过程,说不定,还有有睿智的家长在某些机构的帮助下,来个状元男女成功秘笈之类的东西,一方面可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又能够得到一些虚名和实利,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儿呀!

不知为什么,在社会上上下下都在谈论高考、中考之时,想着法儿炒作状元之际,不知不觉中想起了伤仲永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子,从小特别聪明,父亲觉得有了这样的神童可以衣食无忧了,老是带着孩子到外面去显摆,一方面满足自己的虚荣,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一些好的吃食,就是没有主要到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地培养,否则,时间荒废,最后只剩下平常人一个。

少数冷静之人,在状元热炒作冷淡之后,自然会问,自高考以来的状元秀们有没有保持永远的领先地位,得到的回答似乎并不理想,就像那个早慧的孩子一样,没有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满足于所谓的状元秀,就算在考卷上高人一筹,成为所谓的学霸,可对于社会而言,又有什么用呢?想来又怎么能够不令人悲伤?

我觉得社会的发展往往关注所谓物化的东西,比如试卷上的分数,所谓的排名,就是没有关注人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一张试卷能够说明什么,只能说这个孩子是为考试而生的,至于试卷之外的东西,比如创造力、想象力,那就不得不打上大大的问好了。

钱学森曾经感叹,中国为什么没有许多诺贝尔奖?就算出了个本土莫言,他老人家肯定也不是什么高考的状元郎,反而是旷野的高粱地给了作家灵感,写出过去、今天和未来,这不是一张试卷所能体现的。

试卷的成败只能由运气和实力来决定,成王败寇,没有谁能说得清楚,当然了,也有一些学霸,他们考试不是为了上大学,就是为了展现自己的风采,搞出所谓的高材生故意复读,结果依旧优秀,为的是证明什么,恐怕当事人都有些不知所云了。

人的生命没有多少时光可以供自己挥霍,年轻人不应该被扭曲的社会舆论所左右,多想想,自己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一张试卷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完全把孩子封闭在考试这样的小天地里,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创造的东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物化的分数上不能输给别人。

如火如荼的世界杯,我们有上亿的球迷,就是没有国人在里面一展风采。也不知是不是事实,民间流传着这样的冷笑话,说的是一名记者到巴西去采访报道,周围的人不由得问,你是日本人吗?记者说不是。你是韩国人吗?记者依旧回答不是。那些人特别惊讶,自然也特别困惑,挠挠后脑勺,不由得再次问道,那你到底是哪国的记者,记者回答,我来自中国,中国有没有足球队闯进世界杯,你来干什么。其实,记者也特别苦恼,他们又何尝不希望有本国的球队在世界杯的舞台上展露头脚,问题是,他们又不得不来,毕竟有上亿的球迷守在电视机或者网络前。

曾几何时,人们把足球的不景气归结为经济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许多经济上远远落后于中国的非洲球队,他们照样能够创造出神奇的一幕,成为每次世界杯最可怕的搅局者。再说了,就算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葡萄牙、希腊,他们的经济也不景气,可人家就是能够进世界杯,就是能够踢出一点门道来。问题是,我们的孩子除了学习需要考试的知识,就是在学一些表演秀的东西,宁可做百无一用的书生,也不愿意成为闯荡江湖的好手,想来是多么的悲哀。每一个行业,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就需要一些有智慧的人加入,如果老是把行业分成三六九等,自然不利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了。

世界杯里的帽子戏法,勺子点球,这些鲜活的玩意自然需要在体力与智力上融为一体,否则,精彩的足球盛宴也不会出现。奥运会、亚运会就是在人气上不如世界杯、欧洲杯,为啥呢,花样繁多,你就算拿了多少金牌,又有什么用呢?唯有在专项比赛中才能看出一个国家对于某项运动的重视程度。

足球的糟糕往往能够从生活中看得清清楚楚,有人把足球与教育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相似点,提出了足球什么时候翻身,那么教育什么时候就有了希望,为啥呢,我们老是强迫孩子为了一张张试卷做更多的试卷,嘴里说的是不要搞什么题海战术,可骨子里呢,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超人,成为众人瞩目的状元秀。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空间,清澈的河流,绿绿的草地,蓝蓝的天空,这么广阔的天地老是被忽略,孩子又怎么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然之子,畸形发展又有什么奇怪呢?

无疑,炒作状元秀,给支离破碎的教育致命的误导,似乎人只要在考试中出类拔萃,就可以享受世上最美的东西,自然也就不思进取了,只要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儿,自然会眼高手低,总觉得上学时吃了那么多苦,就应该虚度年华,就应该有最最满意的享受,这样的认识自然不利于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社会上有许多曾经在考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渐渐地堕落下去,要么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要么沦落街头无脸回家,要么毫无创造力和胆量,很快沦落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俗气得不能再俗气的人,前几天写过一篇《教师不妨“笨”一点》,说的就是一个老师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聪明,总觉得孩子有多笨,就算你曾经上过名校,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有放低姿态,才可能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新的春天。

NBA每年都会进行新秀选拔,我发现,那些公认的状元郎们并没有给出高人一筹的答卷,反而是一些默默无闻者,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球队里的传奇,比如托尼·帕克、科比等等,水货状元也不少见,为什么呢,人的发展不能以过去的辉煌来代表现在或者将来的一切,问题恰恰是高考状元也罢,NBA选秀也罢,都是用过去来决定未来,到底有多少科学成分,实际上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赌博,想来就有点滑稽。

如此,何必老是拿高考状元做文章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