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桃花真留情


标签:
桃花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世有桃花真留情
世有桃花,人间才有了更美的春天,每每三月回家,我总不忘到房前屋后,左邻右舍去看看,不屑于野花遍地是,更无意与梨花满园香,只有找到一树的桃花才会停留,不愿意走近看,只愿远远望去,整个大树都穿上了粉红色的衣服,就像一个美女在微风的吹拂下,抖动自己的腰肢,动了情,难免招来嗡嗡的蜜蜂,一个“闹”来形容,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记得有一次利用双休日到浙江大峡谷去玩,其他东西没怎么记住,偏偏是赶往途中,在汽车上看到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的显眼,本来恹恹欲睡,却突然来了精神,当时潜意识里渴望司机能够停下来,哪怕是一分钟也好呀!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拿出手机,在呼啸而过地汽车上,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录下来,看来,桃花,这个人间的寻常物,人们却特别的喜欢。
我和儿子手牵着手,四处寻找美丽的桃花,也许是三月下旬的缘故,桃花已经开完,只留下星星点点的几朵,一路尽兴寻来,只能落落而归了。风和日丽,除了桃花,纵然是满眼金黄的油菜花,也不怎么的在意,只能带上鱼竿,到河边驻足,满目萧然,春天似乎还没有完全到来,只有稀稀落落的芦苇芽冒出水面,远处的鸭子嘎嘎的叫个不停,小鱼儿却躲到水底,我除了卖呆就是想念那一树的桃花,为什么回来晚了,桃花已经如时间一般,不复人间,只能等到明年再来了。
人总是在匆匆忙忙中忘乎所以,似乎人间的万物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可大自然永远属于愿意走进,愿意驻足的人,否则,你一年一年的度过人生,人间到底有什么生命的气息却迷迷糊糊,这样的人,我们常常看到,麻木的活着,无聊的过着,路两边的风景都不愿意欣赏,又何况那些桃花了。
文人雅士,只要能够写出点像样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喜欢在桃花上做点文章。也许这个人间的平常物总有特别的一面,似乎她的存在触动了人的灵感,一旦写下去,没有一点无味的缘故。
有人说陶渊明独爱菊,我看未必如此,否则,先生的桃花源记也不会让一个无知的渔父误入桃花林,欣赏到落英缤纷的桃花,自然地判断出此中人家一定是美满和谐的,不由得寻找,也许渔人累了,也许渴了,更多的应该是好奇吧!先生的梦里一定是桃花满地,人与人嘻嘻而乐,这一切又不免过于模糊,反而早就了这个理想社会的无限美好,让后世人无一日不再向往。桃花源才是隐者最希望去的地方,先生写得如此美,又是那么的吝啬,只愿意成为笔下的精灵,谁也没办法做着同样的梦,谁说先生独爱菊,我看先生手里拿着菊花,说不定望着南山隐隐约约,自然希望来年的春天能够欣赏美丽的桃花林,那种复杂的心绪在淡淡的日子里没有了具体的轮廓,欲辨忘言也就自然不过了。
我发现李白也好,张志和也罢,他们似乎都愿意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要么送朋友离开,要么在西塞山前钓鱼,不愿意为世间的是非所束缚,专情于山水,专注于友情,这样的专一才造就了人的灵感,一篇篇美丽的诗篇自然雕饰,没有一点拙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间的桃花之美,任谁都不愿意忘记,写出来就是神采奕奕的尤物。
花与人相伴相生,桃花不仅给隐者继续生活的决心,还给了人扬名立志的勇气,试想想,《三国演义》,那么多的复杂故事,我们的作者偏偏没有从大处着眼,而是放眼于桃园,这样的地方,有点滑稽的是,粗人张飞恰恰是这个桃园的主人,看似不伦不类,其实有很自然, 罗贯中先生太爱身边的桃花了,不需要谁说,直接就把桃园搬过来,哪管张翼德喜欢不喜欢。三兄弟在桃园焚香结拜,一路风风雨雨,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文章篇幅,想来真的有点让人嫉妒。
再瞧瞧吴承恩先生写的《西游记》,只要愿意着笔,似乎桃花总是出人一格,一个小小的蟠桃园,硬是成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前奏,神仙们以参加蟠桃会为荣,孙悟空却因为蟠桃会直捣云霄宝殿,如果没有如来佛祖的帮忙,不知道哪个称王呢?至于美丽的花果山,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桃花的存在,否则,小猴子们又怎么会有那么的桃子吃呢?其实,妖精也喜欢吃桃子,老鼠精在无底洞里竟然也种上了桃树,为的就是能够吃上,连孙悟空这样的斗战胜佛,看到桃子也会乐呵呵的。师徒劳顿,孙悟空到远处一看,恰恰发现的就是桃子,可以说,桃花的美不仅在外面更在于有实实在在的果子,连朱自清都不免看到就似乎想到一树的桃子了。
不知为什么,我喜欢桃花恰恰是因为桃花的美,她总是与美人融合在一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一定在桃花下见到了终身难忘的情人,可惜的是,人海茫茫,等到再来的时候,人没有了,花依旧开得娇艳,毕竟“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只要是有情的人,看到一树的桃花,总会想到一些什么曹雪芹笔下的黛玉葬花,写得情切切,人似乎忘了是花还是人还是故事,那一首葬花词,林黛玉到底是为桃花而哭,还是为自己而泪,只有心与心相同的狠命冤家贾宝玉知道。花可以再开,可明年人却在发生变化,这是不变的事实,有谁见了不会伤感。《红楼梦》里许多精彩的瞬间总是与花有关系,史湘云睡在石榴花丛中,妙玉庵内的腊梅花格外的动人,贾宝玉没有把桃花送给晴雯,而是送出了世人敬重的芙蓉花,可以想象,最美的桃花应该永远属于林黛玉的,至少在贾宝玉心中是这样想的,是谁建立了桃花社,恰恰就是这个大美人林黛玉。“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可见,作者心中桃花的地位显然胜过一切,没有富贵气,没有浓郁香,恰恰是人间寻常花,却成了大作家笔下最美的爱物。
花落人亡两不知,可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这又是谁想到的呢?
我不由得思绪万千,桃花岛是否还在,黄蓉和郭靖是否依旧眷念他们相知的地方,桃花坞是否无情,唐伯虎是不是还在与秋香缠缠绵绵,传唱着人间佳话;桃花扇是否还在,不知道侯方域有没有听到李香君的呼唤,做官再好,桃花人情才最真、最美,相信这位没有看破红尘的侯方域一定会痛不欲生,一曲《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漫步桃花树下,偶然一两个花瓣飘落下来,我掬在手中,宁愿她在手掌心停留,也不愿意抓住,似乎这一片美丽的花瓣在述说着人间的传奇,你不要心不在焉,花好人间的故事更美,无论是隐退山林的高洁之士,还是成就功名的志士仁人,甚至是文人雅客的绵绵情思,都会与凋零的花瓣絮叨几句,远处燕子归来,叽叽喳喳,谁说无可奈何花落去,我看人间桃花始盛开,醉人心扉,忘记了回家的路!(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