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孩子快乐生活其实并不复杂
妻侄儿别小瞧刚刚才三岁,耳朵特别好,听话特别入神,我和妻子只是轻轻地说了一下到外面买点东西,小家伙马上乐呵呵地喊着也要去,岳母大人有些不答应,毕竟外面刚下了一场小得不能再小的雪,再加上刀割一般的西北风,自然不希望小家伙出去。还好,我们住在小区里,这里离超市并不远,自然要答应了,小孩子只要愿望合理的,还是需要满足的。
小家伙每次逛超市,岳母大人最无奈的就是,妻侄儿喜欢坐摇马,不是一次,而是三次以上,稍不如意,就会立即躺在地上,稀里哗啦地哭个没完,这些小孩子特别聪明,一旦发现大人没有了硬币,往往会立即收手。
当然了,小家伙也是因人而异的,我和妻子喜欢跟他约法三章,只要是合理的,我们会非常配合,如果不合理,我们不会拐弯抹角,直接说不。这不,到了超市里,小家伙转东走西,完全是做样子,除了在超市出口买了两根棒棒糖外,眼睛就没有离过外面的摇马。我和妻子买完东西正准备走,小家伙有些憋不住了,不由得喊起来,他要坐摇摇。如果是些爷爷奶奶之类的长辈,十之八九,要么立刻抱到摇马处,任其玩耍,要么说谎话说什么自己兜里没有钱了,或者大声呵斥说不允许,前者可以说满足了孩子的欲望,但是一旦孩子没有了约束力,自然会没完没了的索取,等到老人家兜里没钱了,小家伙说不定还会在那儿哭鼻子瞪眼睛,后者往往是习惯性的动作,小孩子可能马上情转狂风暴雨,在地上扭曲着身子,声嘶力竭地嚎叫,直到大人软下心来,只能无奈的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我和妻子在小家伙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没有反对,而是表示同意,但是在坐摇马之前商量好了,说今天只能坐一次,不行就不坐,行,马上坐,坐好了就回家,小家伙怎么可能不答应,在拿出硬币的时候,妻子再次强调了规则,小家伙非常懂事,二话没说,在摇摇马上过了一下瘾,等到音乐停下来,我把他迅速抱起,离开了摇摇马,小家伙非常乐意,没有出现什么反常现象,顶着寒风,拿着棒棒糖,咿咿呀呀地走路。
大人总以为小孩子不知事,往往不喜欢耐心地讲解规则,总喜欢用一些粗暴的方式给以教育,结果孩子时时刻刻处于压迫之中,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力,也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内想出鬼点子,从而让大人做出妥协。事实上,许多小孩子在大人面前哭闹往往是没有眼泪的,如果你发现了,他会马上挤出眼泪,以证明自己真的太委屈了。
许多大人不喜欢小孩子这样的不可理喻,殊不知小孩子的不可理喻是大人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岳母大人常常不跟妻侄儿讲道理,总是把话说得死死地,小孩子一旦闹起了,立即妥协,这自然给了小家伙错觉,只要自己死命地哭,马上奶奶会满足自己的。久而久之,只要小家伙不怎么如意,马上闭了眼睛哭闹,随你什么天王老子都管不住。
可笑的是,小家伙在我和妻子面前却表现得异常乖巧,也不会提一些无理的要求。我和妻子无论对自己的儿子还是这个小不点,一向说到做到,从来不会在孩子哭闹之后才去补救。当然了,一开始,也会有些不可理喻的行为,但是我们的惩罚往往是言行一致,不会跟老人家一样,说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连小孩子都知道,老人家不会如此,也就肆无忌惮起来。我和妻子常常是说到做到,只要是不合规范的,惩罚是立刻执行,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小家伙往往在做一些事儿的时候,也会反复掂量,除非奶奶在身边,自己可以突破这个界限,等到老人家再训斥的时候,小家伙当然反抗了,这下好了,一个安宁的空间里也会鸡飞狗跳起来,连儿子都会嘟囔着嘴说,外婆真好玩,每次说的话不管用,表弟就是不买账。
这种无原则地妥协并没有给小孩子带来快乐,反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理解,这无疑增加了孩子的痛苦,思来想去,又有什么好呢?在《学习的革命》这本书里,就有一种思想,那就是要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设定的规则,在规则面前,不能任意地破坏之。我们的许多家长之所以失去了威信,十之八九都是本身出了问题。常常一个家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言行,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搞得小孩子不是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更可悲的是,老师辛辛苦苦地规范孩子的行为,事实上到了大人的嘴里又会大变样,如此下去,一旦孩子长大了,就会没有了是非判断力,胡作非为起来比什么都强。
我的儿子已经上了四年级,但并没有出现世俗所说的猫狗嫌弃的时候,现在想来,可能跟我们的教育方法有关系。在我们的行动字典里很少出现不可理喻地压迫式教育,往往会在一个问题或者一件事在小孩子大脑形成之后,立即给以正确、明确地判断,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们会立即给以实现,不合理地需求,我们也会马上加以解释,很少让孩子带着困惑生活。
儿子在同龄人当中显得特别的懂事,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当然了,人无完人,只要是儿子指出的合理化建议,我和妻子也会立刻反省自我,从而在价值观上保持一致。
一家人谈话,我们从来不会忽略小孩子的存在,往往喜欢探讨一家人都感兴趣的话题,儿子特别喜欢交流,往往有了什么问题,会毫不保留地跑出来,成为一个温馨的家的最强润滑剂。
小舅子家拆迁,政府的房子还没有完全分到手,妻侄儿大多数时光是在我们这儿度过的,自然出现了一些尴尬的局面,岳母大人老是与小家伙闹出不愉快的场面来,这时候,妻子又会反过来责怪老妈不会带小孩子,这下好了,家里总是为小不点闹出点动静,其实,这种教育理念的不一致几乎在很大一部分家庭上演,搞得小孩子不知所措。
我主张孩子快乐的成长是建立在统一的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如果大人之间存在分歧,这对于小孩子的生活是不利的。岳母大人管不住小孩子,往往以粗暴的形式教育,常常效果若为。这时候,老人家本能的拿我们做挡箭牌,在小孩子面前说什么,你不好好点,姑妈、姑爸要骂的。这下好了,本来不是我们的意思,老人家也会强加到我们头上,害得妻子屡次生气。儿子有时候也看不下去,在餐桌上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外婆真的挺好玩的,明明是自己的意思,却要借着俺妈妈的名儿,再说了,俺妈妈又不在这儿,怎么能这样呢。试想想,连四年级的小朋友都知道,久而久之,我相信岳母大人的这种招法也会失灵的。
妻子有点无奈,在我面前偷偷地说,哎,不管了,我反正成了小家伙心目中的恶神了,就当好吧。我却不以为然,事实上,小孩子希望大人给以明确的指令,一旦我们回家,他会前前后后地来回走动,老是喜欢往我们这儿凑,并没有因为姑妈、姑爸要骂而选择躲开、逃避。
这不,我正在写点小家伙的事儿,没想到小家伙又醒了,在岳母大人房间里稀里哗啦地哭泣,妻子恰好起床,马上走过去,三下五除二,小家伙马上由哭声变成了合理化要求,整个房间迅速安静下来,这不值得每个人去反思吗?
人人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殊不知快乐成长的前提就是有一颗安宁的心,否则,一切外在的物质都是起不了决定作用的。只要你把规则讲清楚了,把理由解释清楚了,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胡搅蛮缠下去的。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蹲下身子,与孩子好好地解释,自然让家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安宁,孩子的教育一旦失去了家庭这一领域,又能够发展出什么样子来,那是谁也没办法说好的。(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