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失去智慧?
标签:
智慧休闲 |
分类: 教育论坛 |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智慧?
一直都有这样的担心,就是害怕哪一天自己把一切东西都写完了,真的会出现江郎才尽的窘迫。后来分析江郎才尽的缘故,自己又有了一丝的安慰,毕竟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只不过是个每天收集思绪的小人物而已,也就谈不上亚历山大了。
自从2011年3月份以来,我坚持每天都写出点什么东西,有时候,没有电脑,完全可以在记录本上捎上几笔,生怕哪一天不写了,自己完全停下来,那样再继续奋进就有些不怎么地道了。
人本来就是活动的动物,可是面对烦事纷繁的每一天,我们又会像没有灵魂的木偶,只能成为机器的零件,麻木地生活工作。这种生活习惯又会影响平日里的休闲的一切。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一直没有能够脱离尘世的一切,只要屁股一着地就会在电视机前看着特别漫长的节目,要么碰到某个熟人,自己又会无时间观念的闲扯,直到日落西山,才顿然明白一天算得上没有了。
我习惯于每天都挤出一个多小时,就是可以梳理一段时间的生活,从而更加快乐的活着。江淹为什么会出现才华枯竭,我看就是平日里应酬太多,自己又生怕格调不高,从而在心力交瘁之时选择了平庸。许多人一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不在乎文章本身以什么形式出现了,只要能够传递思想,才不在乎语言怎么样的平凡呢?
金庸和古龙两位武侠大师都认为武功的至高境界就是随心所欲就能够发挥无穷的功力,显然平日里写文章也是一样,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否则,文章艰涩难懂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书,它的专业性特强,无论业内外人士,只要看上几页就会昏昏欲睡,除非你内心有强烈地好奇心,否则,看这样的书就是一种折磨,说得乐观一点,那就是人生一种别样的炼狱。罗素认为不好的书籍就是一个灵魂方面的监狱,无形中消磨人宝贵的时光,让一些智力超常的人变得平庸。
我喜欢买一些书,有时候书翻了一半或者几页就会不由自主地放弃,为什么会如此,十之八九都是在书名上哗众取宠,故意吸引人的眼球,一旦置身书中顿觉受骗上当的感觉。反而一些老实巴交的书,名目普通,作者还一个劲儿地不满意,这样的书反而读来非常亲切,智慧会在一瞬间得到提升。朴素无华,许多有学问的大师会在不经意间使用,庄子这样的大圣人没有把道讲得神乎其神,纵然逍遥游那么的浮想联翩,可是真理本身并没有那么的高不可攀,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呼吸之间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人类并不是不需要思想,而是在忙忙碌碌地生活中忘记了思想,一旦从快节奏中停留下来,又会觉得寡然无味,这就是许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想着放假,在放假几天后又会觉得还是工作来得充实。一个真正意义上学会梳理自己思想的人,他不会看着每日初升的太阳而不知所措,只会觉得上天又给了美丽的日子,自己会怀着感激之心来经营魅力无穷的生活。
这几天可能是过年的缘故,自己在饮食方面过于放纵,导致恹恹欲睡的现象常常存在,就算写点东西也像要炸破脑袋瓜,一颗心总有痒痒的感觉,不能够写出一些穿越时空的东西。我试着用眼睛去看周围的一切,就是没有了原有的好奇,甚至敲击键盘总觉得没有了以往的节奏。
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江淹老人家面对的困惑真的会发生吗?每次写东西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会戴上耳机,用美妙的歌声来让自己浮躁的心静下来,毕竟电视里的嘈杂声还是那么的破坏人的心智,很难学出像样的东西来。
我不喜欢带在电视机前傻里傻气地看着一些花花绿绿的节目,难怪有一些人不怎么提倡过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人在活动画面面前往往会变得迟钝起来。人往往在亲近大自然的时候才会领悟到天地人之间的奥妙。世界上的大大小小的宗教十之八九都是在安静的环境下一朝悟道,从而成为人类一次次自我拯救的力量,人只有多读这些有智慧的书,才能够活得像自己,不至于完全如动物一样,整日里徘徊在食物与欲望之中。
还好自己手边有一本亚里士多德先生写的《形而上学》这本书,一大早,自己戴上耳机,在变幻不断的旋律中认认真真地看着里面的精彩,有些似是而非,但更多的是人到底怎么样追寻真理,到底什么是真理,这一切似乎就如黑暗中一盏明亮的星星,就算天再怎么寒冷,都不会觉得空虚无聊,那颗冰冷的心却会瞬间变得暖暖的,说出的话也不会那么的苍白无力,僵硬的手指这时候打出来的东西也自然有了阳光。
喜欢读哲学书的人,不要被一些所谓的专家所吓怕了,真正的哲学那就是对于生活本身的最直白的解释,你一旦学会了思辨,心也就跟着沉静下来,不至于觉得人生如何的无聊,也不会为自己的得失而纠结不已。
我一直问着自己,到底怎么样才能产生智慧?我觉得有智慧的人不会为了满足自己各种欲望而忘乎所以。佛教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所谓苦海其实就是欲望之海,他是无边无际的,你不知道回头,那甜美的日子只能是看不到头的绝望,学会了认识生活本身,那么在行走的路途中会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花花草草,那是生命力最美的诠释。
寒假期间,大人总是担心孩子会因为玩耍忘记学习,许多老师会自作主张地给孩子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至于有没有效果,我看纯粹是自寻烦恼,一个心神不宁的孩子,他那么再怎么聪明也不会把寒假作业完成好,那寒假作业封面上写的快乐寒假,我觉得只能是一种希望,不会是一种现实,孩子们会把寒假作业比作一个紧箍咒,很难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充其量只是完成任务而已。
许多人选择了过上节制式的生活,我觉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人一旦被欲望所左右,自然不会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会不会提高。古人把修身养性与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有价值的关键途径,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可以说,修身养性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治国平天下,但是修身养性是关键,那种整日里猪脑肥肠之人,你又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智慧呢?亏得杜甫不是身在朱门,相信那酒肉之臭会把一个伟大的诗人熏得平庸起来,伟大唐朝缺乏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也不要奇怪,其实,同时代如杜甫这样的智力之人并不少见,但是浮华一切让许多人在宦海沉浮中泪沾巾,就算四海之内皆兄弟,又能干出多大的事业呢?
诗人因为自己没有实现理想而苦闷,殊不知一旦置身宦海,又会被花前月下,灯红酒绿磨平自己的智慧,江郎第二那是肯定的。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这些稍有成就的人,又有几个不是突破了欲望的诱惑,从而成就了文学思想领域的一大成就,想想,陶渊明时而做官,时而归隐,我看做官为了生存,归隐为了保持节操,如此下去,一个鹤立鸡群的大诗人才会在那个黑暗的晋朝诞生,人们才会不忘这位善于收集思绪的老人。
朝花夕拾,人只有不断地在真理追寻的路上上下求索,你才会在平凡而普通的日子里化蛹成蝶,就算梦蝶在恍惚之间,人的幸福感也就会变得永恒,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逍遥之极?(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