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无边
大海无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359
  • 关注人气:34,3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孩子一道面对生活

(2014-01-08 06:33:32)
标签:

孩子

生活

分类: 教育论坛

陪孩子一道面对生活

陪孩子一道面对生活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课一上完,马上夹着课本离开教室,到办公室里干着自己的事儿,似乎教室里的一切跟自己无关,直到孩子作业没有完成,或者在教室里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行为,才会火急火燎地找出当事孩子,要么训斥一顿,要么给以各种各样的惩罚,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大,孩子许多生活方面的问题接踵而至,又反过来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孩子又怎么可能自由幸福的生活。

许多孩子之所以学习非常的困难,我看不一定完全是智力方面的因素,毕竟绝大多数孩子在智力上都是相差无几的,极个别的孩子在智力上超常或者糟糕透顶,那也不要大惊小怪,这不是一个班级的主流。有些班主任、任课老师,为什么带同样的班级,可是一学期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千差万别的结果呢,我觉得老师固然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差异,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在学习生活方面打理好,这常常又是许多老师、学校忽略的因素。

同样的一件事儿,为什么有些班级、学校完成得井井有条,有些却干得不伦不类、虎头蛇尾,这其实与人对一件事儿的态度有关系。智力差不多的孩子,有没有正确处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是直接关系到学习的高低。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也不能说他不用功,可就是做作业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的,老师也为之伤透脑筋,只要你原因看看他们的抽屉,答案往往一目了然。

我发现这类孩子要么喜欢吃零食,只要嘴闲着,马上会从学校小商店里买来或者家里拿来,反正嘴巴里要有东西吃着,才会显得非常舒服,这样自然使自己的抽屉变得凌乱不堪,书籍不是摆放整齐,而是乱七八糟的,就是有人想帮助其整理一番,可这种不好的习惯会让人做重复的运动,也会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有一次,我发现某个孩子脑袋瓜不错,就是作业邋遢不已,有时候本子上还有麻辣条味,当然了,作业质量好不到哪里去,自然考试也不会考出与自己相称的成绩。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动员身边的孩子帮助其整理,一天还行,不到三天时间,抽屉里又恢复了原样。我是个非常好奇的人,不愿意放过寻找真正的原因,到了孩子家里一看,屋前屋后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东西,也没有什么规则可言,再瞧瞧孩子做作业的地方,很明显,灰尘积了多厚,桌子上、床铺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作业本啦、课本啦、方便面啦……应有尽有,没有一点美感,只觉得这样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思维,大脑不出现凌乱那才叫怪事呢?

什么样的家长往往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许多老师感叹,自己的学生在学校里还能勉勉强强地上点路子,可是一到家里,两三天一来,什么问题都来了,再加上家校教育的割裂,自然不能很好地处理孩子教育问题。老师为了赶进度一味地责怪孩子不听话,家长为了孩子少花些钱,又会反过来抱怨老师,殊不知孩子的学习生活不认真对待,学习问题往往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我非常欣赏一些学校的管理者,他们让老师与孩子一起吃饭,一起扫地,一起设计美好的校园,从而构建完美的教育教学世界。这些学校的领头羊自然明白,学校的教育不能简单地把学习归结为孩子与教师的教与学方面,还需要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以正确地帮助。

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有许多方面,生活方面的指导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一个孩子,如果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自己身边的每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够发挥正常的水平,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有明确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成绩不好差到哪里去。

在一些学校,我们经常见到许多孩子在那儿慢慢悠悠地打扫,有些地方不扫到罢了,扫了反而更糟,可笑的是,为了应付上面接踵而至地检查,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请工人来帮助打扫,这样既花了钞票又淡化了孩子的劳动责任意识。

一直以来,劳动教育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这种忽略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而采用勉强维持的办法,显然有悖教育的主旨。记得小时候,我们上学,哪里需要什么工人来帮忙,每每开学,锄草的锄草,扫地的扫地,擦窗户的擦窗户,反正没有人闲着,也没有出现劳动很累的说法。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一次打扫卫生,班主任老师看到了,最后在班上表扬我一个人顶十个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自然也就没有害怕劳动的想法。

许多大人认为劳动是一件不怎么光荣的事儿,甚至有些老师用体力劳动来惩罚一些孩子,自然会产生一些错觉,觉得劳动是非常丢脸的事儿。甚至网络上有报道,一些孩子隐瞒家长的身份,以做官、做老板为荣,生怕其他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从事低贱的劳动,说白了,还是没有正确地看待劳动这一问题。

正因为轻视劳动本身,自然也就不珍惜劳动成果,许多孩子在学校打扫之后,又会旁若无人地乱扔乱丢,许多人把这个归结为养成教育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好的习惯,这是许多人忽略的问题。我觉得只有从灵魂深处了解了劳动的意义,才能够正确地看待劳动成果,这时候,学校的老师在做好生活指导,学校才会正常起来。

教育说到底还是一个网状行为,不可能强调一个方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割裂开来的,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从而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没有技术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方式想把教育干好,这是非常困难的,也是残疾的,没有持久生命力的。

食堂的工人经常诉苦,自己辛辛苦苦地忙出的饭菜,孩子们就是不买账,宁可到地摊上去买一些不三不四的垃圾食品,也不愿意把正规途径的食品吃光,纯粹地浪费,这是每个大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我觉得大人应该在这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为什么不可以让孩子与老师一起吃饭,这样对孩子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也能够提醒老师要为人师表,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成功的教育,它需要家长认真地配合,也需要广大的老师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才会在教育教学方面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魏书生先生认为班主任老师完全可以把办公桌搬到教室里,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只要看过先生写的《班主任漫谈》,都会为先生勤勤恳恳地实施生活教育而感动,在这种环境里,孩子不会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进一步束缚孩子的天性,反而能够让老师走进孩子的生活,更好地生活。

人世间许许多多的问题都是由于没有认真地沟通形成的,试想想,一个班级,如果班主任老师能够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又怎么能够不产生奇迹呢?

校园里无论是孩子的养成教育问题,还是师生之间的矛盾,十之八九都是教育双方没有好好地沟通,没有真正地走在一起造成的。

大地万物为什么会有顽强的生命力,我觉得是因为有灿烂的阳光存在,各种各样的鱼儿为什么能够游出花样,不就是由于海洋的包容博大,当然了,孩子们要想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正确的指引,需要每个人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时刻在生活方面给以正确的引领,这样的教育才是健全的,人文的,有生命力的。

生活是什么,孩子们会存在各种困惑,只有真正品味过生活的老师和家长才会让孩子正确地认识生活本身,没有一起生活的过程,生活的指导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