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了》一点现实教育启示

标签:
温馨爸爸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爸爸去哪儿了》一点现实教育启示
最近,湖南电视台播放的《爸爸去哪儿了》,儿子喜欢看,我也喜欢看。当然了,我们不仅看直播,还通过网络反复看重播,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记住每个细节。
不知为什么,这个节目一出台,许多人都喜欢,尤其是我们这些做父亲的。刚开始,我们可能处于好奇,希望从明星那儿看出一点乐子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似乎都在一一对照自己。
这不,儿子每每看完这档子节目,都会在我面前唠叨,老爸比节目中的强多了,至少,做饭不会那么的糟糕,交流不会那么的尴尬。我知道,儿子在夸我的同时,也不忘表扬一下自己。
我觉得这档子节目给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男女角色重新定位。自古以来,似乎男人就应该在外面挣钱以便养家糊口,女人就应该在家做饭带孩子。可时代不一样了,一些人这样的理念却没有改变。他们不知道,女人现在几乎跟自己一样,也要到外面工作,如果单靠一个人的工资想维持一个幸福家庭,那是非常困难的事儿。男人工作压力大,女人工作压力也不算小,自然那种传统的观念需要进行质的突破。
我们知道,现在也有许多家庭的男人知道自己女人的辛苦,也会克服疲劳,跟在妻子后面,帮着一起完成家务。只不过,这样的忙乎只能做不能正当光明的说,有点不符合传统男人形象。一般情况下,男人不希望家里有什么女强人,女人也不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懒家伙,除非你特别大腕,都希望夫妻双方能够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这也是时代发展所趋。现在好了,《爸爸去哪儿了》横空出世,明星们打前台,明确通过节目告诉世人,男人不仅在工作方面要出色,在忙家务和带孩子方面也要一流,否则不是时代希望的好男人。这种明星的榜样号召力自然是巨大,也是非常具有推动力的。没有哪个男人再有什么理由一回家就坐在沙发上,抽一根烟,看一会儿电视,等着妻子送上一顿美餐。如果忙的菜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还会洛里啰嗦的。我想这对于一个家庭的和睦也是有影响的。
一旦男人参加了家务劳动,自然会给家庭品质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只要你是细心的社会观察家,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最伟大的厨师绝大多数都是男人。自然,男女工作合作,家务劳动也会效率提高,因为一起劳动,有了参与过程,男人不会挑三拣四,女人也会因为沉重的家务而过早的衰老,这种一举多得的事儿,是很多人都希望得到的。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男人一方面享受着妻子带来的美食,另一方面又贪图外面的美色,自然家庭会出现种种危机,要么在外面逛窑子,让妻子在家独守空房,要么在家里纳妾,让辛苦的妻子冷落一旁,这些都是家庭不稳定的因素,难怪许多家庭只要稍微有点外力马上就轰然倒下。《红楼梦》里,贾府那样大的家庭,内部杀起来也是急红了眼,直接导致整个家族的灭亡。人们都知道家和万事兴,可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都是以牺牲一方为代价来实现这样的愿望,这显然对女人是不公平的。
如今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一些新的家庭刚刚建立不久就走向崩溃,原因很简单,传统的思维,现在的生活,这种矛盾自然会异常突出,到头来,家自然分崩离析,受伤的还是老人和孩子,难怪经济发展上去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就是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我觉得孩子的问题并不比大人乐观,这档子节目也跟了孩子重新定位自己。一直以来,可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全家老小都宠着自己,自然不明白人活在世上还要经受各种挑战。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享乐主义在抬头,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当了官、做了老板、发了财才有出息。人们似乎不需要孩子经受种种来自生活的考验,只要学习好,一切都万事OK了。殊不知,书本上的知识很难支撑一个人的未来,无论你学习有多出色,如果没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自然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明星的孩子怎么过,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要见识一番,这无形中吸引了孩子的眼球,让孩子们可以反反复复地看。我觉得一个节目,如果老少皆宜,都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这样的节目无疑是成功的。《爸爸去哪儿了》,妻子希望看到,毕竟,丈夫到底应该不应该做家务,她需要瞅一瞅,丈夫也喜欢看,到底怎么样的丈夫才是理想化的,自己也要掂量掂量,孩子当然希望看一看,父母亲该以怎么样的形象出现,自己想看看,同时,明星的孩子怎么处理一个个困难,自己也要学学。
我不反对父母和孩子反复看这节目,毕竟是双休日,除了有急事,完全可以在忙完家务之后,跟孩子一起看,看完了聊一聊,这本身也是一种交流,比什么都好。
我们都知道,看这个节目的孩子,也会明白做父亲的不容易,也会觉得自己作业哪怕再怎么多,帮着家长干活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这不,每次我在厨房里忙这忙那,时不时让小家伙打个下手,小家伙没有不乐意的。小家伙想得很简单,自己并不比电视里的小孩子差,更何况,自己比人家石头都大,又怎么好意思不干呢?
其实呀,一个温馨的家庭,他需要每个人都重新认识自己,否则,只是仅仅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往往无济于事,反而会弄巧成拙。大人会因为工作的问题,家庭的纠纷,孩子的学习而苦恼,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不和谐,学习的压力变得疑虑重重,这样的尴尬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当然需要一个平台来加以改变。我觉得《爸爸去哪儿了》恰恰为这种尴尬境地带来了希望,值得每个人去借鉴、思索、行动。
一旦家庭和谐了,孩子的心也安宁下来了,社会自然也就有了幸福感了。我知道,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太多了,导致人们没有了幸福感,但是,许多家庭的存在,它必将决定未来的走向。试想想,年轻的父母,开始正确看待家务活,自然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人活着,干什么事儿,一旦有了理由存在,哪怕再怎么累,也会觉得心安理得。
曾几何时,男人帮着妻子在家忙家务,一旦传出去,周围的人一定会想,这家伙肯定是惧内型的人,否则,也不会干这种丢脸的活儿。现在好了,男人就应该干家务活,而且应该干得比女人出色,这也是孩子希望中的最美父亲,又有什么不好呢。反而那些不会忙家务活的父亲,会觉得脸上无光,也会偷偷地学着一些菜谱,露一手,那对于一个家来说,又是多么的甜美呀!
家的和谐需要双方的谅解,丈夫忙家务,自然知道家务事也不简单,柴米油盐酱醋茶,事事都需要精打细算,这也有利于一个家走向节俭,否则,一个只知道享受的人,就算工作再累,也不会珍惜自己的钞票,浪费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主旋律,那是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嗨,回家了!”
“干嘛呢”
“做饭呗”
“老婆不在家吗?”
“我想给她一个惊喜”
真的希望这样的男人对话愈来愈多,唯有如此,美丽的家才会更温馨,幸福的社会才会真正的拥有能量!(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