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不容忽视的硬伤

(2013-12-09 06:38:54)
标签:

外来务工子女

分类: 教育论坛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不容忽视的硬伤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不容忽视的硬伤

一起吃饭,自然大伙都喜欢聊身边的学生,这不,不知是谁起了个头,我们不约而同地关心起外来务工子女来。隐隐约约感觉到,我们这般教师对这些人员的子女学习有着一份担忧。

说实话,每每接到外来务工子女,我总在想,如果整个社会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这样的孩子也不需要经受奔波之苦,跟着父母亲走南闯北,生活飘摇不定。毕竟,当下的社会,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带来了很大的民工潮,无意中给教育增添了难度。

如今还好一点,外来务工子女在工作所在地学习,学校必须无条件接受,过去,没有这样的规定,有许多孩子年龄还很小就已经辍学,跟着父母亲后面非常被动地浪费时间。

我们这儿的广场,每每到了夏天,会有各种商贩来这里做生意,自然小孩子也来凑热闹,打球时,他们也会跟着胡乱玩上一通。渐渐地熟了,也会聊上他们的学习,还好,这些孩子只有放假期间才可以跟着父母亲出来闯荡,平日里,都是在家里学习,一般情况下,父母亲管不上,自己的学习完全靠自觉,也不知学得怎么样,这一点我们无从考证。反正我们这儿的留守儿童,问题也不少,估计他们那儿也好不了多少。经常看到电视里,有小孩子辍学在家,原因很简单,家长认为学习没有什么用。正因为如此,许多外来务工子女选择把孩子带着手边,一方面可以管束一番,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自认为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

学校常常非常苦恼,一些外来务工子女,才给他们办了学籍,可是不久,自己又会因为种种原因,带着孩子偷偷地转移,搞得学校有冤也没办法伸,只能吃哑巴亏。这样的做法无疑给后来的外来务工子女带来了难度,一些学校接受外来务工子女,只能采用看看、等等再说的方式,也不至于出现前面说的尴尬。当然了,有些孩子是跟着父母亲嫁过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觉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项政策,有时候真的需要充分调研,否则,下面具体操作的学校会在执行中出现种种尴尬,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们。

外来务工子女可以在流动的地方上学,我觉得还有种种因素在阻碍着孩子健康成长,值得相关部门重视。

首先,外来务工子女常常是被动从事流动,如果本地工作不错,才不愿意千里迢迢地奔波,更不愿意带着一家人一起吃苦呢?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从经济利益入手,租的房子自然不会怎么宽敞,再加上,许多外地人,他们不是生一个娃,往往是三到四个,试想想,七八个人挤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上学的孩子又怎么会把学习搞好,就算在怎么聪明,也会在习惯上有程度不等的欠缺,对于孩子本人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记得一位专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师看到某个孩子字写得歪歪扭扭的,说了多少遍,老是不改,自然老师有些着急。亏得老师还算尽心,选择了家访,这时候才明白,孩子没有像样的桌子可以做作业,只能趴在床上做作业,自然字写得歪歪扭扭的。时下的教育,似乎每所学校都会留家庭作业,这对于环境不怎么好的一些外来务工子女无疑是雪上加霜。也许有些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或者选择托管班,要么在当地租上合适的房子,当然了,这又给本来就拮据的外来务工家庭增加了负担。每次听到不同口音的人带着大大小小几个孩子到书店里买书,孩子还没有选好书,他们就在那儿吆喝了,我明白,他们怕小家伙们选更多的书,自己怕身上带的钱不够。

其次,外来务工子女在教材上也会显得不怎么适应。由于地区差异,各地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自然对孩子学科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英语,有些地区就没有当回事,充其量只是与美术、音乐等一样,是个辅助性学科而已,自然老师也不怎么重视,这也导致这些地区的孩子一旦来到课程比较健全的学校就读,无形中会拉大与其他孩子的差距。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外来务工子女,他们在语文方面并不怎么糟糕,可是英语、数学就显得有些吃力了。就算找许多社会办学机构进行补课,自然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些孩子本身还是积极向上的,可是地区的差距决定了孩子知识储备的差距,这些孩子学得认真,可又有些无可奈何,自然学得非常痛苦。其实,许多老师也想帮助这些孩子,可毕竟是极少数,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又在三申五令地要求教师教学进度一致,老师也不会因为一两个孩子而忽略了绝大多数孩子的存在,这是一组矛盾,往往考验着有良心老师的智慧。

上帝既然造就了人,自然给每个人同命运共呼吸的权力,可是由于人为的某些因素,总是给人莫名其妙地麻烦,思来想去,有点令人担忧。我觉得外来务工子女问题不是一两个指令所能解决的,需要我们的国家给以充分地考虑,否则问题只能愈来愈多,对于教育双方都会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呀,人活在世上还会存在种种不确定的变动,这也会给外来务工子女带来麻烦。有些孩子,本来还算天真,可是家里出了种种变故,自然对于孩子而言,那可是天大的事儿,只能默默地选择承受。我觉得老师应该时时关注,说不定这是让这些孩子找到阳光的起点。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上课时,我发现他有些不开心,一问才知道,他的父亲在打工时受伤了,自然小家伙会特别的忧伤。后来呀,只要我去上课,都不忘问几句,也许父亲痊愈了,孩子脸上有了阳光,自然对于老师的关心特别在意,每每大老远地就跟我打招呼。说实在的,孩子的教育往往与家庭有千丝万缕地联系,可是,老师毕竟只是一个普通人,总会有遗漏的地方,更何况,有些孩子是在家里上了一段时间,再跟着父母出来的,对于当下的教育者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往往孩子需要什么,有什么个性,都需要老师花几倍的工夫去了解,无形中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觉得这些孩子还有一大痛苦,那就是语言的障碍,平日里,在课堂上,也不是所有老师都使用普通话,就算使用普通话,也会夹一些地方的方言,这自然给孩子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我们都知道,在讲土话的时候,自己还认为语速适中,殊不知,在别人的耳朵里那简直就是噪音,自然会不怎么舒服。记得在上大学时,我们的一位海门籍的老教师,他满口的海门方言,我们在下面的人就是不怎么领会,他有些莫名其妙,自己还觉得委屈。真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有时候还真的不允许折腾,没有时候等到双方适应,这往往造就了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上的硬伤,令人有些担忧。

雾霾天气可以随着冷空气的降临消失殆尽,可是外来务工子女存在的种种学习硬伤,什么时候也能够得到彻底解决,这需要每个教育人认真地反思,及时采取行动。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只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孩子学习上的痛苦,也算是对自身职业的一种尊重,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偏爱,愿这些孩子早点从阴霾中走出来,享受同一片蓝天,幸福地度过美好的青春年华。(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