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的课孩子真懂吗?

标签:
孩子教学李吉林李希贵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老师,您的课孩子真懂吗?
经常有老师喜欢在办公室发牢骚,说什么孩子不认真听讲,许多讲了多少遍的东西,到了考试的时候,依旧错得一塌糊涂。我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在特殊的场合犯一些自己都无法饶恕的错误。
其实,我一直都在问自己,造成这样的现象,老师没有责任吗?大概是成年人的缘故,都不愿意正视自身的教育行为,常常喜欢把失败的过错归结为教育对象的如何,这是一般人推卸责任的最好借口。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漫长的过程,如果总是以简单的方法、粗浅的经验来应付多变的学习,那当然会事倍功半,吃力也未必讨到好果子。
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我觉得老师对教学内容没有清醒的认识,自然会如没头的苍蝇到处乱转,孩子跟在后面吃多少苦,效果未必好到哪里去。有些老师尽管从教多年,一旦有了一点资本,就开始固步自封,似乎孩子们只能听自己的份儿,没有必要研究学生,这当然会造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一旦从课堂上败下阵来,往往会用一代不如一代来安慰自己。
人呐,只有敢于担当,才能够赢得一个个孩子的认同,从而达到师生共成长。我们南通的李吉林老师,已经年过七十,仍旧在学校做班主任,这在教育史上也是少见的。也许有人会说,假如五年一个代沟,老人家不知隔了多少代沟了,可为啥孩子们还愿意接受其教诲,除了名气大之外,我看与老人家不断学习,坚持思考有关系。
记得《南通教育研究》主编杨署名先生讲了一个故事,说自己经常跟李吉林女士去交流教育有关的话题,如果哪一天不看书,跟老人家谈话就有些吃力,如果三天不看书,就有些跟不上老人家的谈话节奏,假如一个月不看书,那就不要跟老人家谈了。可以想象,李吉林女士一直关注教育发展,没有因为自己获得多少荣誉,就沾沾自喜,忘记了天南地北。可一般人就不一样了,自以为评上了高级职称,就可以不要学习,自认为得到了特级教师的称号,就可以对别人指手画脚,不思进取了,这样的人注定了没有多大的发展宽度和广度。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可对于真理的追求那是无限的,一辈子的事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不会因为暂时的辉煌,有些的荣誉,小小的成就,忘了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风花雪月,灯红酒绿,荣华富贵,都是迷人眼的沙子,一旦陷入其中,自然学问毫无长进,课堂的生命力只能在吃老本中枯竭。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老师,他本来非常出色,可就是因为从事第二职业,或者当了什么鸟官,心思已经分散,教学效果自然一落千丈,让学校的管理者无限抓狂。我觉得李希贵先生特别的明智,不会跟着风儿在当官的道路上逾走愈远,而是坚持把校长这样的岗位做下去,不仅赢得了一定的荣誉,也发展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才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楷模。
人来到世界上,遇到的诱惑太多太多了,你老是想占为己有,可到头来一样也抓不到。我特别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干出一份事业来,也许别人会看不起,但只要心安理得,照样会阳光灿烂。
我常常跟家长讲,只要您的孩子毕业后,不至于说老师误人子弟,一切就行了,这比什么都来得珍贵。一堂课,如果发现有些孩子的眼神不对劲,下课了,我都会迅速找其交流,询问是不是老师讲得有些含糊,还是知识本身高深复杂,当然了,也会因为情绪的问题,影响孩子的听课效果。每一周下来,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征求孩子的意见,更正自己不好的教学习惯,毕竟每一届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口味,你只有坚持这样做,才不至于教与学严重脱节。
这不,在旧书店闲逛,有家长在那儿闲聊,原来孩子班上有许多人听不懂某某老师的语文课,家长非常无奈,只能买一些教辅用书来应付,同时还希望店老板找一个老师帮助孩子补一补。当时,我就在想,我们农村的家长太善良了,如果放在城里,不是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如果老师能够多问问孩子,你懂了吗?大概这样的尴尬局面也不会出现,可惜的是,自我反思的老师似乎愈来愈少了!(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