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撕心裂肺的哭叫声

(2013-02-26 07:55:14)
标签:

孩子

外地

打工

区域

差别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那撕心裂肺的哭叫声

那撕心裂肺的哭叫声

一大早,就来到办公室,忙乎自己喜欢的文章,这时,同事来了,问有没有看到某个女孩子伏在栏杆上哭泣。我有点茫然,只能摇头。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哭声,愈来愈大,我有点狐疑,只能放下手上的活计,小步到窗户旁看个究竟。细细一瞧,一个女孩子,正在桥上大声哭,边哭边往校外闯,只见一个大男人拿着插彩旗的竹棒一个劲儿在追赶,边追赶边挥舞着,也不知道有没有打到孩子身上,反正哭声没有停下来。

我下意识地认为也不知是哪位老师,把家长找来了,看着家长蛮干样儿,真的有点痛心,眼巴巴地看着这孩子的人生认识从此一片黑暗了。我一直担心我们的老师会不会有些言语不当,从而惹火了家长,一切都是那么地恐怖!

另一位同事来了,我知道她肯定也路过事发现场,一定知道点信息。随着学校保安的介入,孩子的哭声愈来愈小了,一大群人在校门口站着,显然在讨论这件事儿。我赶紧询问,还真的找到答案,原来不是学校的过错,更不是老师的过错,可以说,这样撕心裂肺的哭声,这不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自然有点头脑发胀,难怪我们的校长没有多大的停留,就继续去巡视教室了。

原来哭着的孩子是外地的,刚刚转学过来,可能在原来的学校闲散惯了,一下子来到了管理上档次的学校,可能有点不适应,再加上老师和学生相处不熟悉,这下好了,知识方面就够自卑的了,只能选择一次次地逃避。

开学刚刚两三天,作为班主任,也很难做到天衣无缝,毕竟了解孩子还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这孩子是外地的,现任班主任自然很难掌握孩子的情况。家长着急也能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打工的人,他们既要赚钱,又要照顾孩子,国家还好,允许打工人员就地入学,殊不知这样的方式恰恰给孩子带来了痛苦。

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学差异,决定了人为产生了学习困难者。举个例子,我们这儿从三年级开始就正规地教英语,有些地方说不定到了初中还没有上好一堂英语课,要么是教材跟不上,要么是老师素质跟不上。

曾几何时,我们接受了一个孩子,她到我们这儿来就读初一,我一看就发毛,据孩子说,安徽的某个地方,英语一点也不重视,可有可无,上课老师的嗓门没有孩子的吵闹声大,自然学不好了。这孩子学习还算努力,可是地区性差异决定了这个女孩子一直是落伍者,怎么努力还很费事,结果也只能上一个职业学校了事。

我常常遗憾,许多在原地非常优秀的孩子,一旦到了我们这个竞争激烈的地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地不适应,这样的差异常常令人非常伤心,不为别的,就为这孩子的一生前途。

没想到刚刚上了两三天,就选择逃避的孩子,在我们学校还是第一次看见。同事说,这孩子已经逃回家几次了,先是母亲送过来,今儿是父亲硬抓过来的,可以想象,孩子的压力在一步步摧残意志,产生了刚开头出现的一幕。

我真的佩服本地的孩子,他们的竞争强度不知有多大,但是还能尽情地玩耍,除了要毕业考试,平日里还算一个孩子,跟外地孩子一比,孩子们的坚强就显露无遗了。撕心裂肺地哭声似乎在头顶上盘旋,放着是自己,我可能也会选择放弃,试想想,一进教室,就是班级的落伍者,这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而言,是多么悲伤的一件事儿。

外地人喜欢在孩子皮肉上做文章,不像本地的家长,在时间上花功夫,只要孩子不听话,马上拳脚相加,我们的家长却是寻找一些机构进行补课,或者买一些参考资料加以辅导,再有性格的孩子也会变得没了脾气,反而能够以苦为乐。

我们小区前面开着一个棉花絮加工厂,主人是外地人,每次走到他们家门口,就会发现,只要小孩子不听话,马上操起东西就揍上几下,似乎棒打出孝子的理念还在运行。我一直在想,这样下去,一旦孩子走进学校,我们这些老师该怎么教育,说不定就会出现开头尴尬的局面。

老师一般不喜欢听到孩子的撕心裂肺的哭声,但是,一旦家长在无休止地制造,我们似乎会觉得自己的软弱无力。

为啥不好好地谈一谈,说不定还会柳暗花明!

我不由嘀咕道!(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