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并不是罚款这么简单


标签:
班主任罚款孩子家访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班级管理并不是罚款这么简单
最近,在新浪博客首页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有一种教育,叫罚款》,大意是某位老师天真地认为,管理班级非常简单,只要罚款,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据文章讲,只要孩子犯错误,老师小则五元,大则上百元的进行罚款。班上有几个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被罚款。成绩不好的也要罚款,一年下来,班级60多位学生,大约有四十六人被罚,罚款的总额竟达6000元之多。最恐怖的是,这位老师已经把这种手段进一步升级,罚款也跟着翻了一番。
这样的简单的认识教育的行为,经常在身边或者网络间看到。说实在的,目前的教育,人们都在普遍追求最有效的方法,常常忽略教育本身的复杂性。无论是课堂的知识灌输最大化,忽略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学校特色的浅层次性,没有关注孩子的能力培养,这一切都是教育急功近利造成的恶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瓜也好,豆也罢,如果不注重这些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认为的给它们加速,有时会适得其反。教育本身,说到底就是人发展的问题。我们的这位老师,他并不是不聪明,而是考虑问题太简单了。从文章本身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他大胆在班级宣称,“你们要想迟到、旷课,随便旷、随便迟到,2000元包年我不管你。”这样的唯金钱论似乎显示了老师的一种冲动,他没有考虑说这一句话的后果,也许班级没有哪个孩子敢包年,这位老师太强势了,也许孩子们在等待,一旦有机会,他们在忍无可忍之时,也会给老师难堪。
我觉得,大人的行为一定要认真考虑对孩子的影响,这位老师把教育的管理简单的归结为罚款就行,这无疑会传递一个信号,犯了错误没有关系,只要交上罚款就行了。一开始孩子们可能会非常痛苦,但是罚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关系了。班级管理的最大成功恰恰是好的惩罚悬在那儿,没有孩子超越这个红线,可惜的是,这个班级,几乎每天都有孩子被罚,可见这种惩罚并没有取得很好地效果。
当今社会,家庭愈来愈多元化,孩子的情况也变得异常复杂,有些来自于单亲家庭,有些是留守儿童,有些父母双方关系特别紧张,更多的是独生子女,……这一切都会给孩子的行为习惯带来负面影响。
一旦班级长期实行这样的罚款政策,孩子会因为犯错而千方百计的筹钱,他们可以使用谎言问自己的亲人要钱,也可以用偷的方式来让自己度过难关,这往往是孩子的零花钱花光的基础之上。一个人,更何况是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在形成的过程中,老师就在无形中灌输了金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这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一个班规的出台,一旦有大多数孩子犯错,这样的规则显然有先天的缺陷,一个班级六十多位孩子,到有四十六孩子遭殃,可见罚款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我一直在想,自己如果身在这样的班级,每天都在罚款的氛围中度过,师生之间纯粹地就是罚与被罚的关系,这样的学习生活一定会非常痛苦。一天下来,没有被罚,会深深地舒一口气,可是明天如何,恐怕做梦也会想这个问题。
师生之间,我们常常会发现缺乏互换思维,老师抱怨孩子不懂事,孩子埋怨老师不近人情,这种误会无形中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如果这个老师所在的学校校长也来个这样的政策,不知会怎样,我想这位老师肯定不会那么的坦然,除非你没有一点自尊心。
人呐,一旦将心比心,自然会散发着爱的气息。我们所从事的是人的教育,人本身处在复杂的社会里,这就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你才不会采用诸如罚款、喊家长、罚扫地、罚抄课文等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会找到许多孩子犯错误背后的故事。
有一位老师,他喜欢家访,每次家访之后,都会喊着眼泪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份理解的爱激发了自己不再偏执,班级也没有怎么样的不和谐。孩子说到底还是非常纯洁的,他们容易被感动,容易接受好的人生忠告。
我们的教育,如果真的走得过于简单,那也就意味着走到了尽头,这是多么的可怕!(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