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知唱的是哪出戏——我看《白鹿原》电影有感

(2012-10-03 08:02:49)
标签:

白鹿原

田小娥

陈忠实

文化

分类: 文化漫谈

 

不知唱的是哪出戏——我看《白鹿原》电影有感

不知唱的是哪出戏——我看《白鹿原》电影有感

偶然,看到电视里在宣传电影《白鹿原》即将上映,由于看过陈忠实写的书,一股好奇心油然而生,期盼着、渴望着,我终于能见到这部电影的真面目。

陈忠实写这本书,也是我在地摊上偶尔买到的,但是也不知这书有什么好,只知道获过什么茅盾文学奖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这是一本超价值的书。有意思的是,这本书自己还没来得及看,就被大学里的室友先睹为快,没想到,小说一开始就有点色情,尤其是那时大伙还不怎么开放,读一读里面的情节,全宿舍里的人都在笑,我不觉有些脸红,不禁问自己,咋买了这样的书,有点丢人现眼。书一直放在一个角落,直到有一天实在无聊,一整天都在下雨,其它书都看得差不多了,只能硬着头皮去看,没想到,后来的情节之曲折,场景之壮阔,人物之鲜明,一幕幕精彩的故事在脑际回荡,几乎忘了时间的流逝,我是一口气读完的。陕西一带的汉子,不简单,生的地方不平凡,故事内外的戏更加精彩。我就是从那时起认识了陈忠实,开始关注同一时代的路遥、贾平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小说里面的人物却没有淡忘,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田小娥、白孝文、鹿兆鹏等一大堆人物,几乎是挥之不去,都恍如发生在昨天一样。看的书多了,见识也有了一点点,这就无形中跟这部电影有了一定的比较,这可能是读书人的一种不好习惯吧。

今日值班,闲着无聊,不由耐着性子坚持把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完,据介绍,电影里的演员都是也明星,花了许许多多的钱,而且还差点被枪毙,没有机会跟观众见面。经过重重努力,终于跟观众见面,真可谓是好事多磨。

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陕西一带的特别景象,让人不由想起莫言笔下的高粱地,黄不溜秋的,也许这就是那一带的特色,人拍得有点模糊,可能网上上传的是盗版的缘故吧,反正不觉得怎么样的大气,只是灰蒙蒙的而已。

紧接着,就是跳跃式的情节,一会儿白孝文被老爹往死里打,一会儿白孝文又跟黑娃成了铁哥们,一会儿白鹿两家同办喜事,光拍一张照片就咋乎了许多镜头,紧跟着就是黑娃跟举人家的小妾偷情,那可能就是吵得比较响的三级片,我看也不能表现什么主题,突兀间,白孝文晃晃悠悠地当上了新族长,田小娥又跟鹿子霖扯上了关系,鹿兆鹏、黑娃又干上了革命,白孝文与田小娥又不明不白地搞上了,糊里糊涂地怀上了,白嘉轩,我只知道自己一直把持的相约从此坍塌,这下白孝文只能给老爷子往死里打了,反正啥事都跟田小娥这个外来的女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穿插着兵匪官府走马灯式的光临,整个画面都有些乌烟瘴气,直到鹿三杀死田小娥,黑娃回家报仇,白嘉轩建塔镇鬼,故事似乎没完没了,就像一首没头没脑的朦胧诗,想品味某个情节,可又不知所云,也许这就是现代电影蒙太奇的奇特之处吧。

我一直有些遗憾,中国的电影咋就像王熙凤所说的那样,一句台词都不好好说,一味的在画面、场景上做文章,没有一点值得回味的地方,一开始的《无极》,后来的《十面埋伏》,直至现在的《白鹿原》,难怪票房上不去,毕竟老百姓没这个闲心去欣赏。可以说,这部电影不能跟《红高粱》同日而语,那部电影至少还能明确一个主题,中华民族只要正气在,就不会亡国灭种。这部电影呢,我无法理解这些画面到底要表现什么,难怪有人叹息,好好的一部小说,被拍成了田小娥传,着实有些糟蹋材料。

也许有人说,电影的表现力太有局限了,不像小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我觉得只要也要明白如话,不需要这样的糊里糊涂,想拿什么大奖,恐怕有点故弄玄虚。电影的好坏,可能是我们这些人欣赏不了这伟大的艺术,但是,一部电影没有广大的观众作为支撑,我看只能让人讨厌,不如打入冷库更妙。

我想,如果你有心走进陕西这块大的地方,还是到小说里去走一走,千万不要因为电影的模糊就责怪小说的不是,一旦读进去,唱的哪出戏自然也就知道了。(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