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课的一点小诀窍


标签:
评课老师高效课改教育 |
分类: 教学天地 |
精彩评课的一点小诀窍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做有心人,这世间不存在什么难解的问题,关键是你又没有用心去揣摩,一旦悟出,你将会在你的圈子里乘风破浪,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这不,一个偶然的研讨会,我静静地坐在那儿,没想到竟然受到了如此的收获。这次研讨会,大伙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者可能磨了好几次,听课者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参加研讨会之前,需要围绕主题准备一个发言材料,时间不得少于六分钟。面对一堂课,再怎样精彩,一般人点评,如果超过六分钟,这样的人一定不一般。
本来自己还有些不相信,没想到,两堂课下来,我们的评课者们还真的不寻常。只要时间允许,还真的能够说上六分钟,似乎没有费劲的意思。环顾四周,这些人都是我们这个地区有点名头的人物,他们都在教学一线奋斗,尽管有些人已经功成名就,但是仍然没有脱离岗位,在一心一意的为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能跟这些成功人士在一起,我们这些后辈确实应该感谢上天,能够品尝教育界最有价值的东西。
课上得非常精彩,纵然是老课,但是还是有些收获。曾几何时,我们的评课变得苍白无力,为了照顾别人的面子,再加上自己没有深厚的功底,总在浅层次上漂浮,有些仅仅点了水,还没准备下潜就没词了,搞得自己比谁都觉得脸红。我特意的观察这些评课精英的讲话,总想找到一些窍门来给自己增加分量。
多年的打拼,见得世面多了,没想到还学了一点东西。也许是挺有意思的,我内心不免激动,写了一点感受,以作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勉。
我觉得想评课像点样,不妨都读一点理论方面的书籍,至于哪家门派的,我们无需多考究,只要成系统就行,最好把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佐藤学等教育界的权威人士的书看一下,再旁顾一些李吉林、于漪、叶圣陶等大家的书籍,这样肚子里就有了货。这种阅读千万不能单一化,一定要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写一些教学心得,多进行反思,以便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样习惯的养成,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说的东西空洞,说不定还会有妙语出现,毕竟任何一堂课,它的大体结构都非常相似,这样你就不会说一些外行话。
这时候千万别洋洋得意,你能忽悠一两次,但不是长久的法子,你还要多看一些前沿课改的杂志,争取自己跟时代同步,这样你的话就不会落伍,至少能点得比较准确。可以这样说,你要随时关注课改的变化,不要养成啃老本的坏习惯,这样,就会使自己变成课改行动的思考者,说话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底气。
这一切都是基础,没有这些基础,我们就容易说一些外行话,或者不入流的话。在听课的过程中,千万别闲着,完全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记录,这种记录并不是一般的做听课笔记,而是发现课堂的一些亮点,尤其是平时自己觉得困惑的地方,执教者是如何处理的,尽量用一两个词进行概括,一旦出现了四五个像样的词,我们后来的评课就有了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围绕这些词语,进行组词,在适当的阐述,从而讲出一个个像样的话来。这些话既有自己的思想,又有课堂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当今课改的精神,又怎么会怕丢什么洋相?
说实话,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准,我们还是需要花功夫,否则,一切还是白搭。只有在这些细节方面下功夫,我相信每个老师的教育水平都会相应的提高,这对于提高学校的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多提供一些平台,给老师讲话的机会,这就相应的逼着老师去读书、思考,也许大伙的窍门会比我还要多,中国的课改才能真正的走在最前沿。(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