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议小班化教学中情境设计的必要性

(2012-07-07 05:49:47)
标签:

小班化

课堂

老师

孩子

家长

情境

教育

分类: 教学天地

小议小班化教学中情境设计的必要性

小议小班化教学中情境设计的必要性

暑假来临,没有了孩子可以教育,自己只能静下心来认真的反思,总觉得有更多地收获等着自己去摘取。小班化教学,在我们这所农村小学,不知不觉地已经实施了一年,效果却出人意料的好,作为置身其中的教师,感觉非常的棒。

随着生源的减少,我们每个教育人都非常的焦心,生怕自己面对少之又少的孩子,有点心不在焉。许多光临的领导,也带着各种口气,丢下小班化教学这几个字,匆匆而过,感觉这种教学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的许多家长也是非常不信任这种班级,只有几个小毛孩,能混出多大的出息。在大伙的潜意识里,小班化教学无疑是不会产生多大效果的,说实在的,这是人们习惯于大班额教学的思维惯性,没有真正意识到小班化教学才是教育发展的时代所趋。

前一年,大伙对小班化教学非常的陌生,没有好好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反而固执的采用大班额的教学方式,搞得一批的孩子满目茫然,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到现在为止,学风还没有转过来。痛定思痛,新的一届孩子来临,我们许多刚刚带过初三的老师来到了初一,他们开始总结一些教训,不再抱怨小班化教学,而是主动适应小班化教学。

许多老师之所以抱怨班上没有几个孩子,缺乏课堂味,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好好的设计一些教学情境,还在等着通过学生的学习来激发一定的情境,从而获得教学一定的相长。

如今的农村,尤其是我们这儿,由于紧靠城里,许多孩子都赶往城里的名校去上学了,能够留下来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学时中下游的孩子,他们普遍没有自信心,毕竟在上学时,他们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别谈挖掘自身的潜能了。在一开始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目光都是游离的,没有一点合作的意思。再听听家长的言辞,似乎对前途充满了失望。

还好,我们的老师没有放弃,他们的良心决定了自己的行为。他们很快明白了,这类孩子,你别指望通过课堂让孩子自己自然而然的产生学习探讨的情境,老师设置情境显得尤为关键。

为了上好每堂课,我和妻子有时要喋喋不休的探讨老半天,许多时日,都要到深夜才能入睡。这些孩子,他们的知识学习不够稳固,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作为老师,必须把一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从而为设置情境建立一些可支撑的元素。

这里的情境不仅仅是带孩子们走进文本或者深入知识的自由王国,更主要的是教给孩子思维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孩子们面对不同的问题有办法处理,而不是毫无效果的去探讨或者老师把独角戏唱到底。

情境不能仅仅在开头发挥作用,更不能像传统意义上的,只要有个开头就行了,它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部,只有让每个孩子置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孩子们学习才有信心,知识才会成几何级数的上涨,这时候的教学进度肯定会特别慢,但我们必须接受这种慢,这时候的慢是为了今后的快。

我曾经跟妻子说,你是要不懂的快,还是要懂的慢。说白了,你只赶进度,不注意孩子的认知能力,一切说教只能是无效的。我们只有真正的掌握一定的节奏,让孩子在自己的思维认知水平上,设置一些合理有趣的教育情境,孩子们才能通过情境学会更多前所未有的东西,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满无限的渴望,一旦有了内驱力,学习的劲头上来了,这种能量是无可限量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火药桶,只有成功的教师才会注意去点燃。

妻子针对孩子们的实际,放慢了教学进度,在课堂中多角度的设置一些孩子们能快速接受知识的情境,其他人都把进度赶到老远老远,我们依旧不动摇。第一次测试下来,没想到这些孩子效果却出奇的好,这下,整个年级的人都开始关注,在不知不觉之中,每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放慢了教学进度,在备课中,开始讲究情境设计,在课堂上充分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一年下来,我们这个基础不怎么好的年级,居然进步很大,走到了全市上游水平,尤其是妻教的英语,打入全市前六名,被一些领导称之为现象。

这几天,我们陆陆续续地接到一些电话,许多家长在跟其他重点学校的孩子相比,自己非常的高兴,毕竟自己从小班化教学中直接受益,孩子们的学习劲头也足了,领导们也有了信心,我们又何尝不高兴。

小班化教学,只有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个操作性极强的情境,这样的教学是大班额课堂很难想象的,孩子们的潜能肯定会得到进一步挖掘,又何愁家长不满意?学校不能发展?(钱永华 张海燕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