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何时才能正确看待教育

(2012-07-05 08:08:08)
标签:

家长

孩子

老师

校园

分类: 教育论坛

家长何时才能正确看待教育

家长何时才能正确看待教育

在这个人类大迁徙的时代,人们纷纷朝大城市赶,生怕自己没有一口饭吃。这下好了,我们身边的许多同学有能力的都向高处飞,他们或者成为大老板,在外国忙碌,要么成为资深人员,在某个大城市逍遥,留下我们这些没出息的在家乡,为社会注入新的人才。

这下好了,我们的同学,他们的孩子也跟着父母亲漂流到大城市里,没有丝毫的对家乡留恋,不知多年后,还能不能乡音无改。在QQ群里,我们在交流中发现,能在家乡工作的人少之又少,流下来的,几乎都是那些半途辍学者,或者考场失意者。

我们这样的群体并不一定精通教育,总是喜欢一味跟风。人家孩子学琴,我们也立马头脑发热,人家孩子补课,自己也跟着起哄,生怕自己的孩子留下一点遗憾。可能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这下好了,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用人云亦云的方式解决孩子教育问题,可悲的是,东施效颦,结果反而搞得不伦不类。

有许多孩子,他们把孩子送往所谓的名校,进校洋洋得意,一旦离开学校,则灰头土脸,没有一点朝气,这时候,他们又死要面子活受罪,宁愿孩子在外地吃尽苦头,走许多弯路,甚至毁掉了孩子美好的未来。

我高中的一位老师,他曾经也把孩子送到了城里的一流学校,没想到,在城里,父母亲很少管到,导致孩子养成了一身的坏习惯,没有办法,他果断地抉择,让孩子在初三毕业之年,回到我们这个乡村学校学习,由于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是他的学生,这下好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把这活给揽下来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小师弟非常争气,结果竟然考取了某个重点高中,老师非常幸运,每次见到我们就说感谢,搞得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后来,接 连有老师的孩子到我们手上,我们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自己也算报答了老师当年的教育之恩。许多家长,他们的跟风行为正在经历阵痛,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切会改变的。

这时候,有许多外地人涌进了我们这块地方,他们也跟我们外地同学一样,心平气和地把孩子送过来,可能是接受文化的不一样,他们没有我们当地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只要孩子能快乐学习,自己就非常满足了。

记得,有一届学生,某个孩子是外地务工子女,父母亲期望值不高,只希望孩子有个高中上上就行了,没想到,这孩子竟然考取了我们这个地方最好的高中,反而,那些期望值高的本地家长却没有梦想成功。

今儿,在旧书店,我碰到一个家长,满嘴叽里呱啦,显然是外地人,细细一听,大意是,自己的孩子要看书,可这位母亲知识水平并不怎么高,在电话里反反复复跟孩子了解书的大体内容,不像本地的家长,三句话不到,就把自己孩子大骂一通,生怕自己没有威信。

作为老师,我们往往揪心于本地的一些家长,他们总是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乃至天真地认为,孩子进入学校就必须考第一,如果考不到第一,往往会大声训斥自己的孩子,埋怨老师的无能,进而全面抨击学校的管理无方,反正自己没有错,除非那所学校牌子很牛,否则,都是别人教育出现了错误。

外地的家长,他们除了在生活方面关注孩子之外,一般不会在学习上跟孩子较劲,这样反而造就了孩子正常发展。说实在的,我们的父母当时不也是这样的教育,我们不也长大成人,并没有做一些于国于民有危害的事情。

教育本来就是需要自然成长的结果,任何凭自己的意向强迫教育、扭曲教育,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又怎么能够促进孩子快乐学习,又怎么能否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