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不能没有家


标签:
老师牧师孩子大道理红烧肉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灵魂不能没有家
牧师很难跟老师搭上关系,不知为什么,我却觉得教师应该先是一名牧师,然后才能谈怎样的教学。
人活在世上,不能不让自己的灵魂有归宿。人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可以说,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我们都需要一个心灵的导师在前方指引。西方许多国家,有教堂,人们利用礼拜的时间进行灵魂的洗礼,获得幸福阳光快乐的生活。
我们都会非常奇怪,古代的许多诗人、词人,都以居士作为自己的别号,如青莲居士、东坡居士、淮海居士等,更有意思的是,许多人愿意跟和尚在一起,不就是希望自己的灵魂有温馨的港湾吗?
牧师,最大的作用,就是安慰不安的心灵,给每个人带来光明、快乐,减轻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人们面对社会的变迁,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矛盾,甚至有些想不通,这时候,宗教的介入给了人们快乐生活的最好良药,和谐的社会才能真正建成。
老师,正如韩愈先生所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说,老师的作用跟牧师都有关系,传道,不仅仅是传授要学习的大道理,还有任何做人、如何生活的重要内涵;授业,授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发展,更好的生活;解惑,不仅仅是解学习的问题,还有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不解。人只有达到内心真正地平衡,才能用一种宽容、阳光的心态来看待世界的万千变化。
许多老师感叹,学生难教,总是或多或少地犯一些错误,很难让自己轻松度过每一天。说实在,我们有些老师本身就存在认识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他们也需要牧师来进行开导,否则,又何谈教育好自己的学生?而我们的孩子,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频频出现,如单亲家庭问题、独生子女性格问题、青春期叛逆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孩子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他们很难摆平自己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时候,我们的老师能够及时帮一把,可能拯救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人们在忙碌中忘记了亲情,忽略了友情,没有了感动,这一切在孩子们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一堂作文课,正好导学案上选了夏爱华写的一篇文章《一碗红烧肉》,一个孩子站起来读,下面的孩子压根儿不能体会文章里的那淡淡的亲情,似乎离自己很遥远。我没有放弃这篇散文,而是有感情地再次读了一遍,穿插着自己的点评,讲诉自己的认识。孩子们不再迷茫,更没有了不屑,教室里很静、很静,没有谁不在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告诉孩子们,吃红烧肉,吃不出里面的温情,这种吃没有任何的价值。我们生活的太麻木了,乃至忘记了父母的关爱,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我们离感恩愈来愈远,这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何谈爱自己的国家,建设自己的国家……
这时候的自己,就是一个像模像样的牧师,讲着连自己都感动的大道理。孩子们非常愿意听,他们的态度让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孩子们没有了嬉笑,更没有了无所事事,不约而同的拿起自己的笔,慢慢回味着自己得到的爱。
冯恩洪校长曾经说过,我们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听大道理,而是我们的教师不会讲大道理。成功的教育需要爱来作为支撑,在爱的基础之上,再谈诚信、感恩、宽容、奋进、阳光、快乐,这一切才有价值,然后,在跟孩子们交流学习,孩子们的灵魂才能够很平静地接受。
“一碗红烧肉,孩子们,我们如果仅仅读的是一碗红烧肉,那是我们的灵魂缺失呀……”
回到家,赶紧打个电话给妈妈,了解奶奶的身体如何?我要让自己的灵魂永远有个家。(钱永华
【附】
■文/夏爱华
五岁的那个冬天,在简陋的饭桌上,我第一次吃到了红烧肉,他做的。真香啊!从那天起,我就爱上了红烧肉,认为红烧肉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
10岁那年,我当上了三好生。我得到了最想要的奖品——一碗红烧肉。
18岁那年,我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临行前夕,他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我边吃边感叹,要是到了学校也能吃上红烧肉就好了。到了学校,打开行李,我发现了一饭盒红烧肉——它们被几条毛巾紧紧地包裹着。打开饭盒尝尝,肉尚有余温。我的泪哗地一下涌出来……
23岁,我有了男朋友。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他做了一桌菜招待他。最后上的是他的拿手菜,罐焖红烧肉。砂锅一端上来,热气腾腾。红亮的肉块在沸腾的汤汁间自由冲浪。香气四溢,男朋友狠命去嗅。并且立刻眼前一亮,由衷地感叹道,真香,一定好吃!
最终那罐肉被男朋友一个人吃去大半。他一脸自豪的笑意。私下对我说,欣赏我的红烧肉的人,可以嫁。
我就嫁给了这个人。后来,有了儿子。
他知道我爱吃红烧肉,隔几天就做好给我送来。两家相隔不近,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他炖好了肉,放进保温饭盒,随后乘坐公交车四十分钟,然后再步行二十分钟给我送来。
他常常坐在餐桌边,看我们一家三口抢着吃红烧肉。老公下手快,儿子下手准,我常常抗议他们太自私,好歹也该给我留几块好肉。这时,他就说,莫抢,莫抢。喜欢吃,过几天我再做好了送来。我一边嘴里嚼着肉,一边说,说话算数啊!他则重重地点点头说,那当然,我说的话什么时候不算数过?
有一天,他又送来了红烧肉。我问他,你怎么不吃啊?他轻声说,自己烧的东西吃着有什么劲?他问我,什么时候你也烧一次红烧肉给我吃啊!
我嘴里塞着肉,含混不清地答应他,行,你等着吧,没问题。
我问他,烧好红烧肉的秘诀是什么?他微微一笑说,是耐心。选上好的五花肉,小火慢炖。得一次把水加足,然后守着这锅肉慢慢炖……
我说,天哪,你知道我是个急性子。这样炖肉,不如去餐馆买来吃。
他不急不恼,轻声说,饭馆里现成的肉,哪有我亲手炖得香?
我无语,但在心里,对做红烧肉已没了兴趣。我默默地想,在现在这个生活节奏如此快捷的时代,谁还会有这闲空儿花几个小时去小火慢炖一锅红烧肉呢?我轻松地想,我还是等着吃你送来的现成的红烧肉吧。让我自己动手烧,我没时间。
因为有这想法,几度寒暑过去,我的诺言一直没有实现。后来,因为忙,我把这个不起眼的诺言给淡忘了。
一个初夏的傍晚,接到医院的电话,我如雷轰顶——他住院了,脑溢血突发,已下病危通知,可能生命不保……
去医院的路上我泪如泉涌。抬头望天,天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闲地漫步。低头看地,花池里的美人蕉红得耀眼,美不胜收。一切都这么美好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会突然辞世。
扑到病床前,我泪如雨下。呼吸器在他脸上占据了最主要的位置,他陷入昏迷,双目紧闭,仿佛进入了最甜美的梦乡。直到这时,我才仿佛突然间猛然发现,他老了,满头花白的头发无言地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呼唤他醒来,我希望他醒来。醒来,我最亲的亲人。醒来后继续好好地爱我吧!我需要你的爱,让我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
也许是我的呼唤起了作用,他醒来了几秒钟。望着我流泪的脸,他只说了一句话,唉,真想吃你烧的红烧肉呀……
他走了。一个夏末的傍晚,我学烧红烧肉。照着菜谱熬糖色时,一连三次都熬糊了。无奈何,只好倒掉重熬。我这才发觉红烧肉并不好做,手臂上被飞溅的糖汁烫出了好几个大大的水泡。
终于把糖色熬好了。我倒肉下锅,放入水和调料,小心地盖上盖子。然后坐在灶边,守着这个大号砂锅,听着锅里汤汁沸腾时发出的咕嘟声,心宁静得仿佛高山雪湖。静静地,眼前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在昏黄的灯光下,坐在厨房一隅,他守着炉子上的砂锅,在静静地想念我,脸上弥漫着慈祥的笑意。
泪水静静地涌出眼眶。肉炖好了,抱着砂锅,坐在客厅的餐桌边,我一夜无眠,怀念之情,在夜空弥漫。
天亮了,我去给他上坟。打开砂锅的盖子,红烧肉特有的香味就弥漫开来。我的泪,无声地奔涌。爸,吃吧,女儿花了四小时耐心做的。小火慢炖,守在灶前,亲手为你做的。爸,你为女儿烧了一辈子红烧肉。现在你尝尝,女儿做的红烧肉好不好吃,合不合你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