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经验带来的懒散习气

(2012-01-03 09:01:51)
标签:

经验

工作

懒散

教师

赵括

情感

分类: 人生感悟

警惕经验带来的懒散习气

警惕经验带来的懒散习气

人呐,一旦工作稳定下来,往往会积累一些经验,培养自己的懒惰习气,难免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造成了不必要的一些损失。

作为一名教师,开始工作时,浑身有使不完的激情,对待孩子不厌其烦,生怕自己马虎,不能成为一名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老师。

可是,一旦自己工作超过了五年,似乎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育似乎并不如此,教材反正还是那样,只不过孩子不同而已。一般情况下,五年以上的教师都属于混迹江湖之辈,没有了小心翼翼,更没有了满腔热忱。这时,你往往是到了谈婚论嫁,养育孩子的年龄,就是想激情四射,恐怕也不能全方位保证了。除非你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忘记了父母的嘱托,坚持把单身情歌唱到底。

可在这世俗的社会里,你一个人又能坚持多久,舆论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激情,往往选择妥协的居多。看看《非常勿扰》这个节目,无论是站在台上的女嘉宾,还是一次一个样的男嘉宾,他们不就是向单身告别的典型。一旦牵手成功,男女嘉宾喜极而泣的并不少见,旁边的掌声几乎是不约而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原因很简单,无论是过来人还是将要涉足者,他们都将经历一样的故事,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年轻人,刚刚工作,非常认真,对孩子们也非常热心,一旦成立了家庭,工作热情陡然下降,动不动就发脾气,对于工作不紧不慢,几乎谁的话都不放在心上,除非要评职称,否则,他(她)永远是天下第一。

我们的领导在介绍这些同志时最喜欢讲的是他们经验丰富,批评年轻人往往也是以经验多少论英雄。这种对经验的过度迷信进而会造成政令不通,管理的一片混乱。

我们每年都在喊教育改革,可是效果并不如人意,细细想想,改革靠什么,关键是人的因素。王安石变法再怎么有历史价值,可是用人不当,老百姓同样会讨厌。我们的改革,本来的初衷是好的,可惜,人们太喜欢自己的经验,已经养成了一定的惰性,你再这么强行推动也无济于事。更何况,有许多教育改革都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没有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老师们有谁愿意另起炉灶,那不是吃了饭不得变瘦吗?

经验主义的正面作用我们无需多说,但是一味的凭经验吃饭,那对于教育本身是没有好处的。你到一些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看一看,有几个不在凭着经验办事?无论干什么,总喜欢问一问自己,这事过去有没有干过,如果干过,有谁愿意进行所谓的创造,那该死多少脑细胞呀?

滑稽的是,我们有些年年有的工作,有时也会稍微有点变动,实质上也不会多大,这时候,那些经验主义者就露陷了,即使再一次干,也不觉得脸红,反正经历多了,就是那么一回事?

这类人就像守株待兔里面的农夫,总希望自己还能通过一种方法得到同样的实惠,只能被世人耻笑。只不过农夫也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养成了懒散的惯性,一年的收成也跟着完蛋。然而,如今的世道并非如此,只要能糊得差不多,经验主义往往能帮助大伙得到实惠,难怪大伙拿“经验”当饭吃!

历史上,赵括纸上谈兵造成了四十万赵军毁于一旦,导致赵国由强变弱;宋王朝更多的是拘泥于摆阵型,难怪那么弱小;王明等革命初期的领导人握着苏联革命的经验不放弃,差点让革命的火种熄灭。经验主义的历史教训仿佛就发生在明天,我们怎能忘记。

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只有克服经验带来的懒散,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这需要从每个人做起!(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