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清香溢满语文课堂


标签:
课堂语文学生展示合作交流点拨提升教育 |
分类: 教学天地 |
淡淡的清香溢满语文课堂
如今,课堂的改革已经燃遍每个学校,无论是假改革也好,还是错改革也好,似乎都演绎得热热闹闹,搞得人眼花缭乱,不知真假。
有许多语文课堂,孩子的合作、探究、交流成了主流,老师更多的是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孩子高兴,老师轻松,听课者迷茫!我静静的站在后面,似乎总觉得课堂缺少点什么?作为语 文老师,我为作品而哭泣,为作品的思想浅薄输出而痛苦,好好的一篇课文,仅仅几个活动就草草了事,似乎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这种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展示才华固然无可厚非,然而我认为老师的点拨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不知为什么,我们的思想总是或左或右,总是走极端。可能是老祖宗留下的毛病,否则欧洲不会有文艺复兴运动,唐宋也不会有古文运动。原因很简单,我们有些人故弄玄虚,把一些简单的道理说得玄乎其神,生怕别人一眼看穿,自己变得浅薄。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介绍了武术的三大境界,一把普通的剑,一把玄铁重剑,还有一把木剑。第一种人学点皮毛,自以为是,无非像《水浒传》里的洪教头一样,被林教头三两下就拿下,这种人非常喜欢吹嘘,目高一切,大多数人还真的被他吓怕。第二种人,勤奋刻苦,拼命精进,把本门的武功精髓专研透剔,一代宗师用在他身上一点也不过,可惜,他们不善于改变,拘泥于门派,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果他敢撇开门户之见,融百家之长,随心所欲,坚守正道,这就是第一流的人了。
可惜的是,我们许多教师通过三、四年的师范教育,也不知有没有谈恋爱,反正荒废时光的较多,我清楚的记得,上大学时,能够静静的跟着我钻图书馆的人太少了,很不幸,本人一周大多数时光献给了图书馆,被大伙送了一个雅号为“老古董”,难免有些孤独。可见,我们照搬教学参考书,生怕自己讲错也是有缘故的。再加上,目前的领导者,往往是初中上师范的,他们有很硬的基本功,这类人往往得到老领导的赏识,很少去钻研一篇文章的思想,大不了拿一本《读者》来补充自己的感情。这就导致我们的课堂,思想很浅薄,很难跟作者心有灵犀。
我感觉一篇课文,无论它怎么美,不下一番功夫,很难让孩子们走进文本,跟作者喜怒哀乐,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的一部分。为了讲一篇《社戏》,我翻阅了《鲁迅文学作品集》、《鲁迅年谱》、《鲁迅小说集》、《鲁迅传记》、《许广平文集》等书籍,查看了网上对鲁迅的评价,反复阅读文本,结合参考书,优秀的教案,形成自己的思想,借助《语文“活动单”导学练》来进行课堂,孩子们有讨论,合作,我有点拨,总觉得师生之间对《社戏》产生了灵魂的默契。已故的南通大学教授周溶泉曾经讲过,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把一篇长的文章讲短了,能把一篇精短的文章讲长了。说到底,没有一生的学习钻研,很难做到这一点。
说实在,面对自己的经验丰富了,名利迷惑多了,我们愿意坐下来,认真跟作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确实是很难做到的。有些课文它需要我们用一辈子进行备课,正如南通大学另一位副教授时金芳说过:“至情之人面对雨雪霏霏的日子,有时会默默的流泪!”
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我们语文老师面对花样繁多的课改,千万不能忘了让作品本身散发淡淡的清香,否则,就误人子弟了!(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