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虔诚的心hold住灵魂


标签:
基督上帝苏比托尔斯泰斯托夫人乡村情感 |
分类: 人生感悟 |
愿虔诚的心hold住灵魂
作为基督教徒,每当吃饭的时候,都要祷告上帝,感谢上帝带给自己的好运,愿自己与上帝同在。一个礼拜,还要到教堂去忏悔,洗去心灵的污垢,寻回失去的灵魂。用宗教的道义丰富人们的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些呆板、无聊又可笑。
其实,教堂里的生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记得欧·亨利在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讲述冬天即将来临,苏比穿着单薄的衣服,他希望到克里特岛监狱去,那里有吃、有住又有牢衣穿,总不至于饿死、冻死,他干了一件又一件所谓的坏事,可惜,警察们并不领会,等到教堂里的歌声飘进了耳朵,自己不由产生了向往之心,这时却出乎意料的被送到了监狱里去了。
苏比,一个流浪汉,面对着饥饿、寒冷,他选择了监狱,一旦教堂的歌声响起,他忘记了一切,可见人的内心对精神力量的追求是本能的、自愿的。我们往往为基督影响下的小人物所感动。无论是美国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大叔的小屋》,还是俄国托尔斯泰写的《复活》,宗教引领着善良,善良规范着人们的生活,给了社会变革的力量。《汤姆大叔的小屋》成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精神支柱,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可见宗教力量的强大生命力。
我喜欢看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无论是美丽的爱斯美哈达尔,还是丑陋的加西莫多,他们都拥有圣母玛利亚的善良情怀,喜欢帮助别人的本能给小说的故事增添了无穷的美丽,感染了看的每一个读者。
人性本善,只不过贤者能坚守它、终身践行之!面对复杂多变、灯红酒绿的世界,人们往往迷失本性,过上行尸走肉的虚荣生活。奢侈贪婪、官迷心窍、迷恋美色成了他们麻痹灵魂,消磨时光的主旋律,等到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自己往往懊悔不已。俗话说:“人之将死,其其言也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有许多人年少时挥霍时光,等到日薄西山,自己才明白时日不多,没有珍惜自己的人生,可这些老人的话又有几人愿意静静的阅读。“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人人会讲,又有几人长记性,还是执迷不悟的过着老一辈人荒唐的生活,重复着曲折的人生,一代一世的轮回,令人痛心。
我喜欢看巴金、季羡林、杨绛、陈原等作家的晚年作品,没有了刻意的雕琢,没有了豪言壮语,拥有的却是平淡生活的感悟,细细品味,睿智会像种子一样在你的血液里生根发芽,让你浮躁的心多了几分淡定,生活变得充实美满。
其实,中国的乡村,似乎还在继承着祖辈的虔诚,每天,只要在乡村的小路上走一走,看见许多人家门口,一炉香正袅袅飘散,伴随着淡淡的稻香,赏着那天上圆圆的月,自己在人堆里的那种庸俗归于虚无,失去的灵魂又有了依傍的港湾。难怪陶渊明时不时的逃离黑暗的官场,到村野之间,过着清贫的生活,做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的梦,这种心灵放松的息歇地,又有几人能领悟!
基督徒有教堂,中国人有美好的乡村,只要你有一颗虔诚的心,去感悟、去融合、去践行,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生活又有什么悲伤可言!(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