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研究千万不能华而不实

(2011-07-14 06:51:11)
标签:

十二五

课题

研究

专家

教育

分类: 教学天地

课题研究千万不能华而不实

课题研究千万不能华而不实

日前,我有幸参加了如皋市举行的江苏省“十二五”课题研究培训会。每个分会场本着务实的精神讨论每一个课题,从名称到内容,凝聚着所有人员的智慧,心中非常激动。

在研讨会上,准备申报的人员讲述了自己确立课题的来源,交流了自己教学生活的困惑,反思了推进“活动导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误区,每个人都在思考,所有人都在记录,在交流中规范课题,在讨论中激发灵感,大伙都能从活动中获得新的感悟。

在研讨中,我听得最多的是这个课题不新,那个课题概念不清楚,反正围绕每一个课题名称大伙就相当的绞尽脑汁,费心伤神。大伙都明白,专家们非常重视课题名称的价值,它就像人的一双眼睛,可以使课题研究光彩万丈,吸人眼球。上面怎么要求,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只能搜肠刮肚的去猎奇,去耍文字游戏,至于研究内容的科学前瞻性往往退而求其次。

每次五年计划,政府科研部门都会有一些项目出台,吸引着一部分人去研究。许多人为了能得到一些利益,往往也掺和其中,滥竽充数,至于研究的结果,无非是往往收罗一些资料,装订成资料集,再邀三四好友或者利用自己的权势组织写一些论文,汇成集子,以便蒙混过关,骗取国家的科研经费。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单位为了能得到课题,不惜送礼走后门,名义上是请专家指导,事实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无非是借申报课题为名,单位的闲余资金有了挥霍的理由,进而还可以理直气壮的问上级要拨款,这样的好事不做才傻呢?

如果你看一看所谓的课题研究成果,无非是产生新的名词,内容也不过是拿着前人的成果略加剽窃,尤其是已经过去的专家学者的成果,反正他们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跟他们打专利官司,“新瓶装旧酒”在课题研究中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如果你喜欢《红楼梦》,再听一听红学世界的激烈辩论,肯定会为他们的博学多才而敬佩不已。假如你看看解放前的红学成果,不免有些伤心,几乎所有现在时髦的论调在那时都能见到影子。刘心武先生的观点离不开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前辈的成果,欧阳健、陈林先生的论断少不了林语堂前辈研究的启发,也不知这两派何时才能真正放弃前嫌,相互融合,确保红学研究科学、真实、有价值。

为什么人们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可是创造人才只能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大放光彩,却不能涉足诺贝尔奖项领域。原因无它,我们的许多教科研机构是马列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一边在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前辈的理论著作中翻新,一边依然照本宣科的沿着老路子进行教学,吹嘘和实践严重脱节,难怪许多大学生对专家教授的课非常感冒,不由羡慕起国外的名校来。

如果“十二五”课题研究还是建立了华而不实的研究之上,我想钱学森之问还会继续下去,科研促发展也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钱永华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