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的创意解读值得尊重

(2011-06-12 06:54:57)
标签:

作者

作品

林天宏

读者

解读

文化

分类: 文化漫谈

读者的创意解读值得尊重
(我家的书橱一角)

读者的创意解读值得尊重

2011年福建省的高考语文卷上有一道阅读题是林天宏的《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试题答案公布以后,作者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友人来电,说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用了我几年前的一篇稿子。好奇心起,找来试做了一下,对照标准答案,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出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把作者本人都打败了,幸好我当年没落在你手上。其他就不说,最后一题问作者为什么提了两次大雨,标准答案忽忽说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我写稿时窗外正好在下雨……出卷前问问我好嘛?

类似这样的事件何其多?不必出奇,更不必生气,我要说作者是作品的生母,读者是作品的养父。一旦作品形成就具有了社会性,就像孩子长大成人,无需处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子里。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要见到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天地万物,自诞生以来,无论天空中翱翔的鹰,水中遨游的鲨鱼,还是陆地上奔跑的狮子、老虎、豹子……又有几个终身生活在父母的脚下,不思进取,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品也不例外。

我们能理解作者生产作品,如母亲十月怀胎,吃尽千辛万苦,风吹雨打,寒来暑往,才等来小生命的诞生,作为母亲又有几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否则藏羚羊也不会面对猎人的枪口下跪,地震来临母亲也不会用柔弱的身体保护不会说话的婴儿。每一个作品的诞生无疑凝聚着作者的全部心血,花费了作者美好的时光,甚至一生的付出,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道:“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然而一部优秀的作品,它本身的命运注定要在读者解读中生存,这是任何作者无法回避的现实。成千上万、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灵解读,穿越时空,不断给作品注入时代的血液,造就了作品永恒的生命力,这是任何作者所无法做到的。如果一部作品没有超越时空的精神延伸,没有读者不知疲倦的痴迷丰富,这部作品只能成为文字堆积的垃圾箱式的木乃伊,整日跟灰尘为伴,与蠹虫为伍,没有阳光,没有生命,变得虚无飘渺,幻似游魂。

在时代的流逝中,孔子、司马迁、曹雪芹等尽管遭遇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是非常的幸运,听,于丹跨越时空,走进《论语》,用心解读,不断赋予它更强的生命,带动无数读者重温经典,重塑夫子光辉形象;太史公司马迁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然而先生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创作,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奇葩,被一代又一代读者传诵;《红楼梦》,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红学够强大,知音遍天下,多少读者为之痴情,多少专家为之倾倒,书写了文学大观园的一大奇迹。

生母爱怜之心固然要尊重,养父之付出又怎能忽略?创意解读不可避免,唯一解读才是灾难,作者何必愤愤不平,牢骚满腹。(钱永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